心靈工坊 2024/04/03~08/28 Irene Freeden & Meg Harris Williams【後克萊恩學派理論、臨床及討論26講】zoom授課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隨在你:放心的智慧》(已絕版)

It
 
作者:吉噶.康楚仁波切(Dzigar Kongtrül Rinpoche)
譯者:丁乃竺
書系:Holistic 026
定價:240 元
頁數:208 頁
出版日期:2005 年 04 月 15 日
ISBN:9867574419
 
特別推薦:索甲仁波切,佩瑪.丘卓
 
第二章 我們的心好比一部電影

當我們在看電影時,會放鬆心情地觀賞,因為知道它不過是幻覺罷了。我們觀賞的幻影是由一部放映機、影片、光、螢幕,以及自己的覺受所總合起來的。在不同的聲、光、形色剎那閃過時,就創造出一種持續性的幻覺,我們視之為角色、佈景、動作以及語言。所謂的「現實」也是以相同方式運作的,我們的覺知力、感受、過去業力行為的烙印種子【註四】以及現象世界,共同創造了我們的生命劇碼。這所有的元素都充滿活力,因此讓事情相互運作,充滿生趣,這也就是所謂的相互依存。
環顧四週,我們會發現沒有一件事情是孤立的,換句話說,每一件事情都相互依存,每一件事情都依賴無數因緣,在剎那、剎那中存在、生起、消失。因為事情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它們本身不具有真實存在性。舉例來說,我們怎麼能將造成一朵花的許多因和條件區分出來,像是水、土、太陽、空氣、種子等等?我們能找到一朵花獨立存在於這些因和條件之外嗎?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緊密的相連,我們很難指出是哪一件事結束然後哪一件事開始。這就是幻化或空性的意思。
外在世界的林林總總以及內在世界的念頭和情緒,並不是它們表面看起來的樣子。所有現象看似客觀的存在,但其存在的真實狀態就像夢一樣,雖顯現卻沒有實質性。空性的體驗並非在平凡現象世界之外,事實上,當心不再對現象執著,我們就在體驗空性。
了解到現象世界的空性,我們不再認為事情是堅實或本有。當我們了解到沒有事情是獨立存在,一切的事情就更看似夢般而且也比較不具威脅性;這帶來一種深刻的放鬆感,我們也會覺得比較不需要控制自己的心及處境。因為一切的本性是空性,所以我們可以像看電影般地看待我們的生命,我們可以放鬆心情,欣賞演出。

看穿現象,讓心自然來去
觀看我們的心比觀看一部好萊塢電影更有趣。佈景、放映機、故事、角色以及劇本,都是源自於我們自己的經驗,而輪迴及涅盤也是演出的一部分。這樣一齣偉大的戲劇作品,數百萬元也買不到。我們進戲院的票就是「看穿」,也就是看到現象並不像它們所顯現般的存在。
看穿現象──也就是看穿念頭、情緒以及看穿外在物象──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不能看穿現象,我們就會認為這些一直在流動、改變以及無法抓住的現象是真實存在的。這使得世界看起來充滿誘惑,心因此得不到祥和。
比方說,某件事令我們生氣,我們不是對它窮追不捨、追根究柢一番,就是想替它下個結論。如果兩個人正進行一場激烈的對話,他們一定費盡唇舌強調自己的立場;又或者我們正感覺迷惑,而我們非得搞清楚真相不可。驟生的念頭正引發著另一個念頭,到了某個地步我們必須了解,不論這些念頭是否相關聯,它們都只是念頭和情緒而已,是無實質性而且極短暫的。
如果我們能像看電影般地看穿我們的信仰和恐懼,那會怎麼樣?我們會開始與其同樂,嘲笑它們以及隨它們去。把它們看得太嚴重,就是違反我們修行道上的初衷。我們可以幫自己一個大忙,就是讓妄念心自然來去。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讓事情隨順自然可以使它們成為它們自己,而不是要它們成為我們所想要的。

了解心的本性
自我省思的練習重點,就是清晰的去體驗事情,不要想改變或控制而讓事情變得更複雜。認為自己可以改變或控制每件事情的人通常都活得很痛苦,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事。
有時修行者憎恨困擾的念頭以及情緒,或者覺得自己不應該再有這些念頭及情緒了。那些已經修行很多年的人也許會問:「我們都已經修這麼久了,為什麼還會經歷如此多的精神折磨?爲什麼我的心還是無法平靜?」這些問題反應人們誤解了修行的目的。無論我們在修行上或證量上有多進步,心的自然活動是不會停止的。這就是心的本性,它孕育著所有的可能性。我們與其憎恨心的生命力,不如用它來深化及豐富我們的修行。
修行的重點就是要處理平靜及混亂的心境。一般來說,我們會覺得混亂的情緒是具干擾性的,一旦它們影響到我們的利益,我們便會覺得焦慮。重要的是去了解這一切都是自然的,念頭是業力的結果,情緒則像是這個結果的汁液。經驗到它們並不必然表示我們已失去修行者的位置。
當擾人的念頭和情緒生起,唯一的選擇就是讓它們自然的揭露。不要試圖控制或沉溺其中,給予它們重要性只會令它們更「真實」。稍稍轉換一下態度,我們會發現這個擾人且焦慮的心,只是心本性的表現而已,它本身是空性,而且沒什麼問題。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無須太過重視或關注。了解這點,心自然會平靜。
一旦認清事情的真實本性更勝於它的表象,祥和就出現了。有足夠細微的心,就能夠去認識表象的真實本性,了解到這個本性是開放、無礙且充滿潛能的,心就會是祥和的。要能達到這樣的領悟,我們都需要持續練習自我省思。
自我省思是解脫之門,它同時也帶來更多的感激及喜悅。我們開始喜歡與自心相處,同時也喜歡對法教的經驗做省思。就像太陽由雲層後露出,法的教誨變得清晰。傳承的加持、那些在我們之前已離去的上師們的加持,進入我們的心中然後令我們的慣性心消融。
我們開始清楚應如何善用此生,以及該如何面對平凡的快樂及痛苦。既然這兩者都是我們本性的表現,努力要快樂或更快樂以及努力免於痛苦,都是無意義的。為了尋求祥和,我們必須在這個最基本層面與自己的生命聯繫。

 
 
吉噶.康楚仁波切 2007年 4月 台北授課行程
 
★索甲仁波切和佩瑪.丘卓極力推薦的一本書!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