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5/05+05/19 王真心【從花精心靈皮膚反應區作身心靈的療癒】迷你工作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疾病的希望:身心整合的療癒力量》(已絕版)

The Healing Power of Illness : the meaning of symptoms and how to interpret them
 
作者:托瓦爾特.德特雷福仁(Thorwald Dethlefsen)、呂迪格.達爾可(Rudiger Dahlke)
譯者:易之新
書系:Holistic 007
定價:360 元
頁數:360 頁
出版日期:2002 年 06 月 01 日
ISBN:9868024846
 
 
意義、象徵與精神轉化 ─ 疾病篇
書序作者:蔡昌雄(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這是一本針對疾病意義提出全新解讀觀點的書。有別於正統醫學的症狀處理,以及自然醫學的健身預防之道,作者強調疾病乃是生命無可逃避的本質,是二元對立衝突的人類心識陰影,在生理層面上的對應呈現。因此,說我們染患疾病的描述是不正確的,因為我們本身便是疾病。雖然這絕不是一個容易為人接受的觀點,但的確是邁向靈性完整覺知路上發人省思、令人動容的諍言。老子曾言:「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能夠正視疾病,痛予針貶者,才能真正的免除疾病。

然而,我們要如何才能達到「正確」看待疾病的境地呢?在現代高齡化與高度醫療化的社會脈絡中,對抗疾病與養身健體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在這樣的氛圍下,疾病成為人類不受歡迎的敵人,自然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另一方面,當我們投注龐大的醫療資源與心力在對抗疾病的同時,可曾有過這樣的人文反省:「如同死亡的不可必避免一般,疾病也是人類無所遁逃的宿命。」當我們殫精竭慮、不計一切地想要擺脫疾病的同時,個別的疾病症狀或許得到某種程度的緩解或暫時的治癒,但是整體而言,疾病並未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而消滅或減少,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出來罷了,而且每個人最終也將被疾病(狹義的或廣義的)擊倒。這個宏觀的真實圖象強化了我們內在的深層焦慮,也使我們在精神上因承擔無比的重荷,而付出慘痛的代價。榮格(C. G. Jung) 形容現代人的恐癌症候群,猶如原初部落族群懼怕精靈鬼魅附身一般,所暴露者正是吾人在心靈層次面對疾病時束手無策的窘境。

就是在這個認識的環節上,作者要我們反轉心念,把疾病看成是人類最誠實的朋友,以及心靈啟示的導師。這令我自然地聯想到闡揚大乘佛教觀點最淋漓盡致的《維摩詰經》中,有關維摩詰大士「示疾」的那段故事。佛陀遣弟子舍利佛前往維摩詰居處「問疾」。從尋常人的修行觀點看來,由於維摩詰居士修行境地極高,為何會身染疾病,舍利佛亦頗為不解,故而問之。維摩詰的回應是「因為眾生有病」。但「你維摩詰的修行難道不能超越常人的疾病侵擾嗎?」「如果不能,則修行何益?」我們或許會有這樣的疑惑。但是,從大乘佛教「空有不二」的立場而言,這個看法本身因為製造了「健康─疾病」、「世俗─超越」、「眾生─佛陀」等二元對立的衝突,本身就是「病態的」,也是世間一切疾病的根源。換言之,正因為我們人類做為必朽的有限存在,無明地希冀成就無限的超越境界,於是乎使自己繫縛在心理投射出的「健康」、「永恆」等虛妄影象上,而沒有看到在當下追求的一念中所造成的心識分裂狀態,才是人類真正需要克服的疾病。療癒之道在於徹底接納對立面、陰影面的疾病,邁向心靈的統整合一,此所以維摩詰「示疾」而無病,眾生意圖「去病」而仍百病叢生。

本書第一部份的論理基本上就在解析上述的另類疾病觀點,第二部份則是在這個理解的基礎上,鉅細靡遺地描繪常見疾病症狀的可能象徵意義,引領讀者經由整合個人心識陰影的療癒修練,踏入生命存在的靈性昇華場域。作者通篇論述的精義似在於:(1)呈現疾病症狀的意義(meaning);(2)疾病意義的把握關鍵在於象徵解讀(symbolic reading)能力的培養;(3)疾病象徵意義的領略即是精神轉化(spiritual transformation)的具體實現。以下分就這三個層面的基本課題與內涵說明之。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在人類生命經驗的構成中,有客觀事實與主觀意義這兩個層面的區分。疾病做為人類生命經驗的一環,自然也不例外。疾病(disease)客觀呈現的生理症狀與個人主觀的生病(illness)體驗意義,其實是同時並存的。作者在書中明確地表示,突顯疾病的意義不在於否定生理症狀的事實,也不是要眾人漠視醫療與養生的功能,而是為了喚醒常人「洞觀」生理症狀背後的心靈意義層面,以及兩者之間平行對應的關聯。意義治療學(logotherapy)的創始人法蘭可(Viktor E. Frankl)說:「人是意義的動物」,對於以化約的因果關係與機械觀點來呈現人之特質的說法,特別嗤之以鼻。此外,從現代現象學到詮釋學的理論與應用研究發展脈絡中,也可以看出學界對主體意義經驗核心之意向結構描寫的日益重視。無論就意義在人類生活經驗中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彌補當代科技理性影響下的意義真空而言,顯揚疾病探討的意義層面,確實具有平衡時代偏頗,使趨向完整心靈療癒的意義。

然而,肯定疾病意義的探索與觀照,終究只是起步而已。在疾病意義探索的道路上,我們亟需學習開拓詮釋與象徵解讀的能力。這種對各類疾病所做的象徵解讀,乃是全書的精要所在,也是最值得讀者反思學習之處。但是象徵解讀的能力,畢竟需要針對認識慣性做根本的調整,長期涵養之餘,方期有成。用作者的解釋方式來說,這個過程從習於理性、抽象、分類的左腦思考模式,轉換到擅以圖像、類比與象徵整體把握經驗的右腦思考模式,並進一步統合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使之並存無礙。或者用深層心理學的術語來說,就是意識與潛意識進行無盡整合的歷程。其實,在吾人的生活世界中,無論是夢境意義的體悟、生活原型角色的調適、敘事的隱喻解讀,以及神話世界的意義賦予,都涉及到象徵理解的深度。本書的創意在於,生理層次的病症,亦有其象徵層次的意含,且關涉到心靈的成長與疾病的療癒。

最後,在疾病療癒的過程中,往往伴隨出現的心靈成長或精神轉化現象,本書雖然奠定了若干討論的基礎,但並未成為本書深入探究的焦點。有關這方面的討論,往往與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靈性再生(spiritual rebirth)或復活、神聖空間(sacred space)的創造、高峰經驗(peak experience)的遭逢等宗教學和心理學的概念密切相關。特別是在絕症病患的臨終情境中,此一精神轉化的挑戰更是明顯。針對這點,本書作者所欲表達的是,倘若我們能夠解讀出吾人疾病症狀的象徵意義來,則精神的轉化必然發生。我們也可以反過來說,個人唯有在尋求精神轉化的前提下,疾病的象徵意義也才有被彰顯的可能。

從疾病象徵意義的解讀出發,以了解吾人生命存在的有限性,我相信,死亡的超越之道亦已涵納其中了。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