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4/13-04/20 陳代樾【大開眼界】費登奎斯兩日工作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傾聽身體之歌》

Dance To Awakening
 
作者:李宗芹(Lee Tsung-Chin)
書系:Holistic 005
定價:280 元
頁數:288 頁
出版日期:2001 年 11 月 01 日
ISBN:9573016354
 
特別推薦:吳靜吉、吳英璋
 
第二章 找尋舞蹈中的治療內涵

由藝術、人類學、心理學等不同視角、不同立足點出發時,往往能夠發現舞蹈在不同範疇中所傳達的多元意涵。本章將擷取舞蹈中和治療有關的部分,來檢視舞蹈的存在,尋找並發現自古以來隱含於舞蹈中的治療性。

許久以來,舞蹈出現於許多不同的場合,如儀式、表演節慶之中。人們藉由各種不同的舞蹈、歌唱表達生活面貌與情感。例如在豐收的季節,人們以身體的動作、歡愉的心情來慶祝;在儀式、祭祀之中,呈現心中的祈求與期待;在社交時,男女跳著舞、唱著歌,表達自己的情感。

身體的舞動不僅讓人們獲得生理、心理的健康與平衡,人們也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在生命中的重要時刻舞蹈,從出生到死亡。

因此,從情緒與精神的需求來講,舞蹈一直擔負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動作」是人類的本能之一,由舞動之中引發共同參與的行為,並與他人分享一些彼此的經驗、感情及情緒。

身體節奏的共震

舞蹈理論家拉邦(Rudolf Laban)說:「所有的動作都有節奏,人們不斷地在生活中尋找強有力的節奏感,以使被壓抑的生活多些朝氣、多些活力。」

中國古語說:「鼓之舞之」。「鼓」是原始時代的一種舞蹈伴奏樂器,文獻中記載:「鼓為扁圓形,上蒙皮革,踏之作聲應節。」例如流傳至今的「磐鼓舞」,舞者在鼓上踩著、跳著、旋轉著,旁人則跟著踏步或拍出節奏。順著節奏自由起舞,在原始部落的節慶或儀式中處處可見。

在台灣的原住民舞蹈中,常可見到人們圍成圓圈,大家或叫喊、或唱歌,一起跳著具有節奏性的步伐,這種簡單又原始的節奏,吸引旁人加入一起共舞。弗朗明哥舞中,手的響板、腳的踢踏,形成起落有致的節奏,吸引人們想要參與。愛爾蘭的踢踏舞中,腳踏的節奏讓人們的脈搏、心跳一起沸騰。又如流行的街舞、饒舌歌,將語言節奏和身體律動精巧結合,而成了青少年的最愛。想想看,若是把其中的節奏性去掉了,這些舞蹈也將失去它們的特別之處。

身體舞動時,能創造出時間長短不一、有快有慢、千變萬化的不同節拍。我們的身體有它深沈的韻律,能自然地對不同的節奏產生反應,身體對節奏敏銳愉悅的感受,是深入與催化的媒介。在身體的舞動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在、外在的節奏模式,但對於共同的節拍,也會有一些共同的反應。因此,當節奏、聲音重複響起時,人們參與了一種與他人共享經驗的過程;以社會化的意義而言,這時人們將不再孤單,而會感受到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

藝術心理學家麥尼夫指出,身體節奏在人類的天性中是個體整合的一部分,舞蹈中的節拍速度,是與自然界的韻律和人體的脈搏同時發生的。因此,舞蹈治療者所關心的焦點--節奏--即具備了治療的意義。

節奏律動除了產生自我表達的行為外,因著節奏而引發的參與和互動,也是近代舞蹈治療中很重要的一環。

感覺情緒的抒放

不論是經由動作抒解情緒,或經由動作經驗而激發的情緒,又或經由與旁觀者之間的溝通而引發的情緒,這些「舞蹈-動作」皆為人類提供了象徵性或直接表達情緒的功效。

儀式、舞蹈或戲劇將人們主要的情緒狀態(生氣、愉悅、害怕、平靜等等)表露出來,其中心理上的各種感覺,藉由舞蹈、儀式把埋藏在心的情感(如害怕或焦慮等等)轉變成身體行動(如勇氣或攻擊性等),使得身體內在的能量藉此表演或儀式,在一個新的循環軌道上移動。

在中國留傳下來的民間驅鬼儀式中,如「大儺舞」,人們臉上戴著兇惡圖案的面具,手上拿著長棍或木棒向外揮擊,使用直接有力的動作、原始的聲音表現生命力,將鬼或不好的、邪惡的東西趕走。非州東岸「豹人」(Leopard Man)在作戰前的舞蹈,舞者極力地冥想某種兇猛的野獸,直到他覺得被此獸所佔有,與這種野獸產生認同,因而遺忘了參與戰爭的恐懼。又如在海地的「巫毒教」(Voodoo)舞蹈典禮,教主事先會在地上布置「地板模式」(floor pattern),而部族的人隨著鼓聲簡單的吟唱,身體則依著規律的拍打聲顫抖著,這些人持續重複一連串的原始動作,直至有人達到一種「忘我」或「被佔有」的境界。此時,「忘我者」會站到中間,以扭曲或蛇形的動作舞動,成為神明或靈體的替身。這種舞蹈以爬行、扭曲、搖擺、抖動等動作,使舞者忘我地投入儀式中。

舞蹈治療師凌潔(Lijian Espanak)認為,在這類舞蹈中,可以看到部落民族對強有力的形象或物體的認同現象,並在舞者不斷重複的舞動中,達到一種內在的取代或超越,以舞蹈的觀點而言--這是一種自我宣洩性的解放。

在儀式型的舞蹈中,身體有著即興和自發的動作表現,呈現出動人的形式,極易在團體中形成集體共識的表達和共通經驗,並且提高團體的團結和歸屬感,進而達到精神與情緒的超越。舞蹈中的解放與發洩是一種體驗與經歷,使得生命精力和情緒得以抒放,在能量蛻變的過程中,形成新的身體電流,這過程也是舞蹈治療所重視的一環。

身心合一的追求

自由、熱烈、忘我、無秩序的表達,是舞蹈的表現之一,但是緩慢、優雅和均衡、有秩序的表達形式,也是舞蹈型態的一種。在西方早期的希臘雅典文化中,尊敬人類體型的美好,並藉著藝術和運動來尋找與發展身體的協調,讓身體表達心靈所渴望呈現的力量,舞蹈因而成為希臘哲學的一部分,並強調以美與身心健康為主。至今,在希臘、埃及、波斯等地所流傳下來的舞蹈中,可以見到舞蹈有著控制性的規則,呈現出平衡與美的形式。

在東方文化中,則以另一種形式呈現身心合一、平衡和寧靜的追求。東方的身體律動表現的特色之一在於「圓」的移動,圓代表著無極、太極,是整個宇宙生生不息的「天行健」,包含天地萬物永遠生生不息的循環,無始無終。以武術的應用藝術--太極拳來說,除了講求氣的運用、柔的力量之外,整個動作的身法、移動路徑也都是圓的。如「玉女穿梭」這個招式,由一方開始,身形逆轉一百八十度至另一方位,再以一百八十度轉回原位,然後往斜角線方向伸出後,再以兩次的一百八十度轉回原位,經由呼吸和氣的引導,身心漸趨統一,與宇宙天地合而為一。而在夏威夷舞蹈之中,手部、臀部轉圈的舞動,以一種簡單、持續、「無止盡之圓」(unending circle)的原則而舞,此種環形的動作可以無限地持續,沒有突然的動力轉變或新動作的衝擊,因而帶給人們與宇宙融合的感覺。

印度的「那塔吉舞」(Nataraji)藉著身體持續轉動,以逆時針方向旋轉,不停止地旋轉,身體如同一個輪子在轉動,不控制任何身體的移動,一旦跳到極端疲累之後,就由快而慢順勢倒下,倒下時腹部朝向地面,人的身體和大地接近,以此方式達到心靈的更新。

此外,呼吸是東方身體文化,覺受經驗中最切身、最不可缺的一種。使用呼吸的方法,讓氣脈運轉,使身體健康,經由不斷的練習和外在世界相融為一體,接收大自然的能量。如氣功中所謂的「小週天」,藉由呼吸,往體內運氣一圈;而「大週天」更要和宇宙合一,不僅讓「氣」在體內運作,還要和地球及更加無限的時空相合為一。正如新時代作家珍.羅伯特(Jaen Roberts)的描述:呼吸時要從「所謂的你」之內,向外呼氣到「看來似乎不是你」的外界空間中,一部分的「你」不斷地離開你的身體,與外界的自然元素融合。
舞蹈治療正是利用各類的身體運動,幫助案主尋求這種身心統合,藉由身體動作幫助案主達到身心均衡。舞蹈兼具「動作經驗」、「知覺導向」(sensory-oriented)的雙重感覺。身體起舞時減少了內在心理的壓力,並從身體律動感覺所帶來的刺激,產生一種自然的心靈浪潮和存在的喜悅。

溝通關係的建立

身體表現出許多的肢體語言,這些身體語言是一種溝通方法,與其他人、物或神發生接觸。人類學家史沙之(T. S. Szasz)描述這種接觸為「客體尋找」(Object Seeking),指的是停留在一種關係之中。他說:「在舞蹈、音樂、宗教儀式或藝術之中,這些活動如同一種介質,將人的接觸持續地包含在內,並進入有意義的關係中……」就像人們到神的殿堂對著崇拜或信仰的對象訴說心事,也是一種接觸。從接觸的層面來說,「舞蹈-身體-動作」成為人與環境之間最主要的互動本體,同時也提供一個和自己溝通的方法。

無論時代怎樣變遷,透過舞蹈的「接觸」與「溝通」是人們共同的需要。如華爾滋舞蹈中,二人踩著三拍子的步伐舞動;或如方塊舞中,一群人在特定的節拍與方向轉換時,手部與眼神的接觸;再如近幾年流行一群人一起跳的機械性、強烈個人感的動作(如麥克傑克森似的舞蹈風潮);及流行一陣子的黏巴達舞,身體極緊密的接觸。從受歡迎的流行舞蹈中,其實已經反應了人們的共同需要。

舞蹈本身具有建立關係的特質,而治療則是由舞動中創造並建立關係,以做為一種改變。身體的溝通比語言的傳遞來得直接,藉由舞蹈和非語言的動作,人們將不存在於意識認知、或言語和思考上無法向自己顯露的情感與各種感覺呈現出來。

 
 
 
★民生報、中國時報各大醫藥保健版連續專訪報導。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