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5/11 鄧頴鐳 Map Tang【創意連繫1:人本表達藝術治療】一日工作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母性精神分析:女性精神分析大師的生命故事》

Mothers of Psychotherapists
 
作者:珍妮特.榭爾絲(Janet Sayers)
譯者:劉慧卿
書系:Master 004
定價:450 元
頁數:452 頁
出版日期:2001 年 10 月 01 日
ISBN:9573016303
 
 
精神分析與女性主義聯姻裡的輕煙迷徑
書序作者:蔡榮裕(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思想起精神分析研究學會召集人)

本書的英國版書名為《Mothering Psychoanalysis》,以「母性」做為「精神分析」的前置詞,其實是(廣義的)政治立場意味頗濃郁的宣示。筆者不能無視於這種女性主義氛圍所帶來的重大成就與進展。不少學者意圖使精神分析與女性主義得以聯姻【註1】,然而,誰是主體呢?

本文只針對作者【註2】所流露的背後觀點,因此筆者先不吝於表達自己的立場。關於女性主義的爭議,佛洛伊德的防衛是:

在這裡,這類精神分析的爭議讓我們想到杜斯妥也夫斯基有名的《兩面刀》(Knife that cuts both ways)。那些爭辯的對手以他們的角度想,女性本來就十分自然地,應該拒絕一些似乎與她們熱切覬覦的、和男性地位平等狀況相左的觀點。但利用精神分析做為論爭,很清楚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頁173)
筆者采拾佛洛伊德的話做為立場的開始。

作者在本書裡以四位女性精神分析師--海倫娜.朵伊契、卡倫.荷妮、安娜.佛洛伊德、梅蘭妮.克萊恩為材料,論述時的主體似乎是傾斜於女性主義,較擷取該四位精神分析師的「女性」生物學身分。但是佛洛伊德的女兒安娜因立場是維護佛洛伊德,較被歸類為傾向反對母性精神分析,整體上作者較關切「女性主義」裡的「母性」特質,而非「女性」特質。這種論述是傾向於佛洛伊德所言的「利用精神分析做為論爭」,然而筆者欲回到佛洛伊德為某部<百科全書>書寫的定義裡,將精神分析定位為:一是研究心智流程的方法,二是治療精神官能症的方法,三是逐步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科【註3】。

以獨立學科而言,筆者將主體置於「精神分析」,它有自身的女性或母性特質的論點,雖然還未很完整或不全令人滿意,或許可以擷取女性主義(做為另一獨立的論述主體)的論點,但不必然是擷取其他論點時的唯一角度。將精神分析完全轉成女性或母性,只使精神分析變成女性主義的支流,雖然如是轉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當精神分析的主體性消失後,對女性主義而言,它的意義也不大了。況且精神分析並非只是主義式或哲學式的論述,更是診療室裡的臨床工作。

精神分析是從佛洛伊德與其後續者的文獻出發,在診療室裡依循個案的主體性與個體性出發,探索症狀之下的潛意識動機與運作機制,以及瞭解精神真實裡的幻想【註4】,然後依循、防衛或修正原有文獻裡的後設理論。如果父系或父權確定仍實質地影響著社會、文化與心理,那麼,在解釋心理病理時就無法視而不見父系的影響機轉【註5】;並不是忽略它,然後硬以所謂「理想性」的母系或母權概念做為分析治療時的「引導明燈」。而且忽視父權的潛在機制,反而暗地助長它。

由於篇幅所限,本文未將舞台重心置於四位女主角。而關切作者的寫作策略,她審視四位女主角的母性觀點在精神分析裡的地位,偏重於四位女主角與佛洛伊德的論點的不同處。她常強調某些不同之處是「超越佛洛伊德」,好像佛洛伊德的後設理論等於一根陽具,只要改為陰道或陰核觀點時就是突破,未免也失之草率。我們似乎也可自問,佛洛伊德也有母親的教養與影響,而他的論點就真的沒有女性觀點?

除了克萊因較著重內在精神現實的領域之外,朵伊契與荷妮則強調社會文化或具體的生物母親的影響,因此作者所做出的結論可以討得部分女性主義者【註6】或社會文化決定論者的喜歡。然而,是否使得精神分析做為主體時,它的研究場域與特色原本是內在世界的潛意識幻想,卻被誤挪至社會文化的物質歷史層次。筆者的疑問是,既然社會文化的論述是社會學家、歷史學家、哲學家、女性主義者與文化工作者的專業,精神分析師在診療室裡的僅有能力是針對精神現實的研究,若過於強調物質歷史現實的處理,精神分析的介入若未謹慎,是否變得太過於自大且不自量力了?【註7】

若只著重社會文化與生物母親的影響,而忽略了克萊因所強調的,嬰孩本身所與生俱來的一些精神裝置(psychical apparatus)與外在世界的互動性。彷彿視小孩為一張白紙,這種假設其實是走回頭路,回到一百年前認為孩童沒有「性」;而只強調社會文化的影響,彷彿嬰孩為另一張白紙,他們本身沒有「文化」,然而由於克萊因學派的努力,這種立場已被質疑。

作者也傾向將四位女主角的某些未被認同的現象,有意無意地置於一種簡化的論述裡,彷彿這些女主角是男性論點的受害者,而忽略了某些個人性格因素的重大影響,例如:荷妮與她的被分析者間的公開化情愛裡所涉及的倫理議題。筆者並不認為需要因為性格因素,而貶低她們在後設理論裡的擴展價值。然而筆者建議閱讀這本書時,認知上勿視之為認識精神分析的入門書目,但若視之為精神分析進階參考書目,對於精神分析的後設思考則有其價值。另外,本書對於瞭解某類女性主義如何借用精神分析來表達她們的理念,也是一個頗有趣且尚易讀的讀本。筆者建議先閱讀最後一章結論〈遺忘了父親?〉,較能有整體觀,而不致迷失於某些片斷論點裡。筆者也認同結論中所提及的回歸佛洛伊德【註8】做為出發點,加以修正或批判地再出發。

為免讀者誤解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療,筆者有必要稍做說明。基本上,後設理論皆是意識層次的「道理」,在診療室外充當辯證的材料自有其必要性;在診療室裡,症狀通常不太講道理【註9】,如果只依據個案的道理,治療常只是走入死胡同(那是他們來診療室的原因之一,但卻又要說服治療師相信及吞下那些道理)。筆者想申明的是,診療室裡需要一些道理,但更需要瞭解何以不太有道理的想法與情感總是更有影響力,而且在充分瞭解之前,那些想法與情感顯然地不是以另一番道理或主義加以淹沒或說服就解決了【註10】,這是精神分析在診療室裡的經驗與觀點。

一百年來,精神分析還沒將那些不太有道理的想法與情感,以後設理論將它們說得很清楚,或讓大家皆覺得有道理。因此仍需要以自己的運作邏輯為根基,來吸取其他獨立學門的觀點(如女性主義等),這是何以這本書值得介紹之處,但需要批判地分解及消化它。

象山腳下北市療
精神分析研究室(二)
2001.7.30於夏日蟬鳴裡

【註1】可參考 Peter L. Rudnytsky(2000) 於 Psychoanalysis / Feminism 的序文,p1,States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註2】有些湊巧,作者在劍橋大學修完哲學與心理學後,在倫敦塔維斯杜克臨床中心,完成臨床心理師的訓練,筆者亦曾在 那裡修習精神分析。
【註3】Freud, Two Encyclopedia Articles: Psycho-Analysis and The Libido Theory, S.E.18, p235, 1923(1922)。
【註4】精神真實(psychical reality)意指相對於物質或歷史真質(material or historical reality)的領域,精神真實或潛意識幻想才是精神分析所欲探究的場域。
【註5】喜不喜歡這現象是一回事,但若個案深受此影響,治療師不能視而不見。甚至要探究其中細膩的潛意識心理運作機轉,而擴充精神分析的後設理論。
【註6】作者的女性主義論點似乎仍傾向保守。
【註7】這是筆者對於精神分析家是否能做法庭專家證人採取相當保留態度的原因。
【註8】不必然是法國精神分析師拉岡(Lacan)式地「回歸佛洛伊德」。
【註9】但卻有其潛意識的道理值得探究。
【註10】其實這種以理想為名的淹沒,更像是一種隱形暴力,如同以愛淹沒人。

 
 
 
★聯合報讀書人好書推薦。★博客來書店2001年度 Best 100。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