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6/01-06/02 釋道興【缽動身心:手工大銅缽聲音共振鬆開筋膜與心理呼應法】兩日工作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母性精神分析:女性精神分析大師的生命故事》

Mothers of Psychotherapists
 
作者:珍妮特.榭爾絲(Janet Sayers)
譯者:劉慧卿
書系:Master 004
定價:450 元
頁數:452 頁
出版日期:2001 年 10 月 01 日
ISBN:9573016303
 
 
【第一章】叛逆的社會主義者--海倫娜.朵伊契

海倫娜.朵伊契(Helene Deutsch)是第一位在佛洛伊德創立的維也納學會中擔任領導地位的女性,也是首批運用自己母性經驗的一位。她個人的內在衝突造成了年輕時的社會主義傾向,之後,她運用這樣的內在衝突,開創了今日精神分析領域中的人格形成及自戀型自我價值異常,開始把討論焦點放在對他人的認同上--最早是對母親的認同。

海倫娜.若桑巴赫(Helene Rosenbach)出生於1884年10月9日普頁密索(Przemysl)鎮上,一個古老、中型,有守備隊駐守的城市,波蘭話稱為加利西亞(Galicia,包括波蘭東南部和烏克蘭西北部),在烏克蘭共和國邊緣。她在老年時曾說過,她一直都痛恨她的母親莉吉娜:「她是一個小氣平庸的女人,我不想跟她一樣。」【註1】這也難怪,莉吉娜會打她。

她不是處罰我,而是發洩她壓抑的攻擊性。她讓我體會到她滿懷的怨恨,因為她生了我,不是她想要和期待的男孩。
雖然體會到母親視她為「毒藥」,她仍然渴望為她所愛。莉吉娜生海倫娜時是三十歲,是四個小孩中最小的一個,姊妹馬莉娜和吉莉娜分別是十一歲和七歲,哥哥艾米十歲。

他們住一間「豪華」的二樓公寓,就在祖母跟祖母的女兒蘇娜和法妮爾的樓上,與其他公寓的房客同住,這些人後來都出現在海倫娜的臨床作品中,例如,神祕的諾斯卡太太,像虛構的「蒼白的女伯爵」,她讓她的私生女穿上華麗的衣服,以算命及教法文的所得來供養她。海倫娜記得她,是因為她像母親一樣地照顧她和鄰居的小孩,甚至比親生母親更溫柔而有興趣。

在這個初始的地方,海倫娜記得她被「九位不同的奶媽」像母親一樣地照顧過。至於自己的母親,她有這麼多的怨恨,以至於常常做白日夢,認為有另外一個真正的母親。大姊馬莉娜對她的照顧,感覺上更像媽媽,她覺得是她讓自己在普頁密索有很好的工作表現,後來她把大姊理想化成「偉大的馬莉娜」。

像海倫娜一樣,馬莉娜也是母親壓力下的受害者,母親將壓力加諸於女兒們身上,希望她們嫁得好。在外祖父的逼迫下,她放棄了心愛的基督教軍團軍官,為了更符合家族的地位,她下嫁於一位來自瑞日若(靠近克拉科夫,波蘭南部城市)的猶太籍律師。對海倫娜來說,這是個充滿辛酸的悲劇。「有句波蘭俗諺說:『當女孩變成妻子時,她就等於被活埋了。』我十分確定是這樣的,(我相信)馬莉娜也是這樣的。」【註3】

海倫娜十歲時,失去了馬莉娜和她所愛的姨媽法妮爾 (她三年之後出嫁),她覺得被剝奪了所有的母愛。她另外一個姊姊吉莉娜,「毫無疑問是我媽媽的最愛」,她與同年齡的女孩比較常玩在一起,十一歲的時候,吉莉娜也跟一位年輕的醫生麥克訂婚了。

她哥哥艾米一點也沒有減少她的痛苦,甚至在她剛學會走路時,還曾經對她性虐待。後來,她在自傳中不太掩飾地說明了這件事【註4】。海倫娜描述了艾米如何在她整個童年裡持續地折磨她。她說,十幾歲的時候,對這種不正常且受虐關係的壓力,她找到了紓解的方法,就是透過告訴每一個人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包括她是如何地受苦、約會的場所、熱情洋溢的信件,和她捏造收到來自某個意料中學生情人的禮物,藉此,她替自己贏得了曖昧的頭銜「墮落的女人」。

同時,艾米的爛功課,讓他父母想要「一個偉大兒子」的希望破滅了。更糟糕的是,他成為一個賭徒和不法商人,背棄了家族要求成為一名基督徒的猶太信仰,他用了一個波蘭名字,與貴族氣派反猶太人的家族結親。

在媽媽的眼中,海倫娜覺得自己永遠無法彌補艾米的失敗。但是她至少取代艾米成為父親威廉的最愛。她把他理想化成一個廣受愛戴與尊敬的律師、法官、行政首長,以及在維也納聯邦法庭的 加利西亞地方代表。她陪父親訪視鄉間的個案,因此瞭解了一些社會問題,成就了日後政治及臨床工作的因緣。她對於猶太同胞的失敗主義感到羞恥,較認同父親波蘭父系的傳承和他法律的工作。她曾加入一場保障女子進入維也納大學法律學校的靜坐抗議活動。

在她的經驗中,父親比母親虛弱多了,她會熬夜焦慮地等待,擔心父親在玩牌回家的路上被殺害了。她也會抱怨,雖然媽媽比父親小了近十歲,他還是讓母親控制著。於是常常發生一些情形,父親會站在媽媽那邊來反對海倫娜,支持母親「回應式的反擊我對於釋放自己所做的努力」【註5】。

海倫娜的媽媽不像她的父親,她是沒有教養、不太懂得思考的,最重要,她是物質世界的奴隸。很可能,海倫娜深思過,這是對醜聞事件的反應,外祖母拋棄了她的父親,和店裡一位售貨員同居。母親莉吉娜本身從未工作過。她只會口頭命令,海倫娜說,好像「一套經濟系統中領年金的受益人,只會利用家庭的資助」【註6】。

海倫娜十四歲離開學校之後,莉吉娜似乎希望海倫娜跟她過相同的、無所事事的家庭生活。但是海倫娜背叛了,她開始為〈普立頁密索之聲〉(Przemy l Voice)雜誌寫作。然後她逃家了。在海倫娜的看法中,她認為自己是為了讓其他六位普立茲女孩有跟進的榜樣,而成為開路先鋒。她最後同意不再逃家,只要父母簽一份同意書,保證資助她取得大學入學資格。

她為了學業去了蘇黎士,遇見蘇俄難民。除了他們的大師 普勒哈洛(Plekhanov)之外,在海倫娜的眼中,他們之中最值得尊敬的是薇拉(Vera Figner),一位蘇俄的物理學家及革命家,她的遭遇後來被寫入《女性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Women)一書中。海倫娜本身比較是受到社會主義浪漫部分的吸引,「危險、英雄式的自我犧牲」,而非政黨政治或工人運動中現實層面的細節。最重要的,出自於對她媽媽資產階級唯物主義的怨恨,她覺得自己成為「一個青年革命家」。

十六歲時,她跟一個年紀很大的已婚男人發生外遇關係,以加深對母親的報復。這個男人是知名的社會主義者領袖利伯曼(Herman Lieberman),是她父親認識的一位律師,她是透過母親認識的。海倫娜後來描述這個事件:

我對母親的怨恨及對她認同的恐懼,我對父親危險的愛和認同他的困難,我自己和馬莉娜的分離……所有這些問題只有一條解決之路:我必須和家庭之外的一個人建立強烈的關係,以做為對父親認同轉換的可能。【註7】

海倫娜一直祕密維持這個關係,不讓外界知道,她順從於利伯曼,因為他害怕這個事件會危害社會主義運動的目標。後來,他暴躁地埋怨她「完全沒有要求地順從他」,未去促成他想要的離婚,當初這個事件的動力是對母親的叛逆,現在卻是如此不同。

她在公開場合順從他的希望,讓兩人關係成為祕密。但是她對於政治上的反叛卻如此公開,為的是羞辱母親,包括在示威活動中把自己丟到警察的馬匹之下招致逮捕、攜帶禁止的宣傳文宣到邊境、組織普頁密索有史以來第一次婦女的罷工。後來發現這是一次不合時宜的活動,她歸因於自己在面對她們時,缺乏組織準備、無法有效地抗議工作狀態,她其實是因為個人的需要,想藉此激發婦女們的熱情。

所有這些都發生在動盪不安的革命時代,1905年波蘭聖彼得堡暴動。那次暴動的鎮壓,也是海倫娜個人希望的破滅:利伯曼一歲的兒子過世。之前他曾經希望和海倫娜一起撫養兒子長大成人,女兒給太太照顧。小男孩的死亡,反而鞏固了利伯曼的婚姻,他們在共同的哀傷中一起出國。

這個事件為海倫娜注入更加獨立的能量。地方高中仍未接受女子入學,她離家去烏克蘭西部的利沃夫(Lwow)念書以進入大學。但是隨著利伯曼的回國,以及利伯曼介入波蘭第一次全面選舉,海倫娜變得憂鬱了。她的父親在一位維也納醫師的建議下,把她送往格拉茨(Graz)一所療養院接受治療。

同時間,她母親要求利伯曼結束與她女兒的外遇關係。但是這個關係還是持續著。他去格拉茨探望海倫娜,還帶她去看歌劇卡門(Carman)。1907年,他們去了維也納,利伯曼是下院議員,海倫娜是第一位進入當地醫學院的女學生。透過閱讀揚森(Wilhelm Jensen) 新近出版的小說《Gradiva》(有關一位考古學家對一個年輕女子的古董雕塑痴迷的故事),以及佛洛伊德對這個故事做夢的分析,她開始學習精神分析。她後來回憶自己是被佛洛伊德的作品所吸引,他的「嬰孩性特質及潛意識的理論,還有他對上流社會所提出的異議」【註8】。

海倫娜和利伯曼在維也納共同生活,1910年,在斯德哥爾摩和哥本哈根的國際社會主義者會議中,她遇見了社會主義者的領袖:饒勒斯(Jean Jaures)、貝倍爾(August Bebel)和考茨基(Karl Johann Kautsky)。除了對克拉拉(Clara Zetkin)覺得不舒服之外,女性社會主義的領袖讓她印象十分深刻,特別是安吉莉卡(Angelika Balabanoff)和蘿莎(Rosa Luxemburg),對她們的母性特質,她以複雜的情感寫著:

蘿莎突然對我產生了興趣,因為我長得不錯,明顯地燃燒著青少年對政黨制度的熱愛……在她對我的態度之中,我感受到某些溫柔和可能像母親一樣的感覺。這不是我想要的……我常常希望像她一樣,但我也夠現實地知道這是不可能的。【註9】

和海倫娜一樣,蘿莎是波蘭籍的猶太人,和情人李奧(Leo Jogiches)領導一個國際主義者的少數團體,是從利伯曼的國家主義者組成的波蘭社會民主黨中分裂出來的。她的例子鼓勵了海倫娜反問自己:為什麼她不是一個「領導的女性」,也鼓勵她去結束與利伯曼的外遇關係。這關係原本是出自於對母親的反叛,現在反而讓她捲入無助且自我打擊的屈從當中,不論是在個人或政治方面。儘管利伯曼自憐式地覺得自己在兩人關係中是更受苦及受虐的犧牲者,海倫娜的經驗是她的自尊被對他的順服破壞了,也被社會主義者「為社會的利益而自我犧牲」破壞了。

為了獨立,她離開他前往慕尼黑讀書。一位波蘭哲學家的朋友雷霍(Joseph Reinhold)給了她一本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在這裡,她經歷一次流產,是利伯曼的小孩。這件事加速她與他最後的破裂:「我已經成熟到夠成為母親了,而我們關係的本質使這件事完全不可能做到。」【註10】後來,她和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男人談戀愛--一個在維也納出生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同齡的研究員醫師費力斯.朵伊契(Felix Deutsch),她想像母親一樣地照顧他。最重要的,雖然他沒有她那麼有野心,卻已經是一位傑出的醫生分析師,也是心身症醫學(psychosomatic medicine)先驅者之一,更是一位音樂家……海倫娜記得自己是在鋼琴老師放棄她之後就放棄了音樂家時光,事情肇因於, 有一次母親因為太胖跌倒在音樂教室光滑的地板上爬不起來時,她開始暴笑,這件事讓鋼琴老師覺得毛骨悚然。

 
 
 
★聯合報讀書人好書推薦。★博客來書店2001年度 Best 100。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