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3/07-2025/01/16 沈志中【拉岡學派精神分析】系列講座*zoom授課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當生命陷落時:與逆境共處的智慧》(已絕版)

When things fall apart : heart advice for difficult times
 
作者:佩瑪.丘卓(Pema Chodron)
譯者:胡因夢、廖世德
書系:Holistic 002
定價:200 元
頁數:232 頁
出版日期:2001 年 10 月 01 日
ISBN:9573016311
 
特別推薦:鄭石岩、胡因夢
 
對治混亂的三種方法

然而我們的方法卻是要消解二元對立的掙扎,
去除我們總想對抗內在與外在處境的慣性傾向。這些方法要我們朝著困難迎上前去,而不是退縮。
不過我們時常得不到這樣的鼓舞。

我們修行為的是解除重擔--解除渴欲、侵略心、無明、恐懼所造成的狹隘觀點。和我們一起生活的人往往變成了我們的負擔,生活中的一些狀況,尤其是我們自己的個性,也變成了我們的負擔。

透過修行,我們了解自己實在沒必要去遮蔽那隨時都存在於當下的喜悅與開放。我們可以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善--那是我們天賦的權利。能夠做到這一點,憂鬱、煩惱、不悅就不會變成我們的負擔。這時候我們會覺得生命如同天空、海洋一般寬廣。我們有的是空間可以放鬆,呼吸,泅泳--泅泳到大海深處,不再拿海岸當作寄託。

這份重擔感要如何對治?這個橫阻在我們該有的幸福和我們之間的東西,要如何對治?如何才能放鬆下來和根本的喜悅連結?

時代越來越艱難;覺醒已經不再是什麼奢侈或理想,而是關鍵所在了。這個世界充斥著沮喪、氣餒、憤怒,我們不必再添加這類東西了。如何神智健全地面對這艱困的時代才是根本的問題。地球好像在懇求我們和喜悅連結,追尋自己內在的本質。要裨益他人,這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了。

有三種方法可以直接面對艱難的處境,並且把艱難的處境當作覺醒與喜悅之道,其中一種是不對抗,一種是以毒為藥,還有一種是以煩惱為菩提(覺醒的智慧)。這是對治生活中的混亂、艱困與不想面對事實的三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不對抗,概略地說就是止念與內觀。靜坐的時候,不論心裡冒出什麼東西,我們都直接正視,稱其為「念」,然後再回到當下純然的呼吸之上。我們如此這般一次又一次地回歸純然的、不存概念的覺察。靜坐就是不再和自己對抗,不再和環境、自己的情感、情緒對抗。這個方法,我們在靜坐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練習。不論心中冒出什麼東西,我們都用不評斷的態度看著它們。

這個方法可以對治那些偽裝成各種型態的不悅。不論冒出的是什麼東西,我們都要一次又一次地練習正視它,觀察它原本的模樣,不去責備它,不去打壓它,也不轉移目光。讓心中的劇情自然進展。我們內心最深的本質是毫不偏頗的。現象出現了又消失了,來了又走了:如此這般而已。

這就是對治痛苦--全球的痛苦,本地的痛苦,任何一種痛苦--的基本方法。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正視它的真面目,而不把它當作敵人看待。這個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牢記,修行並不是為了成就什麼--不是為了爭個輸贏--而是不再對抗,放鬆下來。打坐為的就是這個。這樣的態度要終生貫徹到底。

這很像是在邀請那些自己害怕的東西,要它們在我們身邊多駐留會兒似的。密勒日巴對跑到他洞窟裡的妖魔唱道:「你這個妖怪今天來的真好,你明天一定還要再來。我們可以常常聊一聊。」

西藏瑜伽行者瑪奇.拉卓(Machig Labdron)修的就是這個法門。她說,她們的傳統並不驅魔,而是以慈悲相待。她們師徒口耳相傳的一句話就是:「接近自己厭惡的東西,幫助你自認無法幫助的人,到你害怕的地方去修行。」這個法門就是從靜坐、不和自己的心對抗而開始進行的。
處理混亂的第二種方法乃是以毒為藥。我們可以把困境--也就是毒--當作促成覺醒的燃料。大體而言,這個法門可以從施受法開始。

發生麻煩的事情--衝突、卑劣之事,或是令人覺得厭惡、尷尬、痛苦之事,不要立刻想消除,而是反過來把它吸進來。三毒包括貪(渴欲、上癮)、瞋、癡(否認或封閉自己的傾向)。我們通常都認為這些毒不好,必須避免。但是,我們在這裡不採取這種態度。在這裡,三毒反而是慈悲與開放的種子。痛苦生起的時候,行施受法就是讓狀況自然進行,然後把它吸進來││不但吸進自己的憤怒、不悅、孤獨,也吸進此時此刻他人的憤怒、不悅或孤獨。

我們為每一個人吸進這些毒素。這些毒素指的不只是我們自己的不幸、罪衍、污點或羞辱。這些毒素根本就是人類遭遇的一部分,是我們和一切眾生的親屬關係。我們需要這些材料才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我們不把它們推開,也不逃避,而是把它們吸進來,與其完全連結。我們要如此觀想,並且懷著宏願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免於痛苦。接著我們再呼氣,釋放出廣大的空間感,釋放出暢通與清新感。我們要如此觀想,並懷著願心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輕鬆下來,體驗自己內在的本心。

從小時候開始,大人就一直告訴我們說我們有缺點,這個世界不好,有很多事都不對勁:一切都不完美、太粗糙、太苦澀、太吵、太軟弱、太尖銳、太乏味。我們因此而養成了一種總想讓事情變得更好的習慣,因為我們總覺得此刻有些事不對勁,有些事是錯誤的,有問題的。然而我們的方法卻是要消解二元對立的掙扎,去除我們總想對抗內在與外在處境的慣性傾向。這些方法要我們朝著困難迎上前去,而不是退縮。不過我們時常得不到這樣的鼓舞。

不論發生了什麼事,事情的本身不但有助於我們修持,而且根本就是我們的道途。不論發生了什麼事,我們都可以當作是促成覺醒的工具。所有發生的事--矛盾的情感、思想或外在的狀況--都是在提醒我們已經進入昏睡狀態,而我們是可以毫無保留地徹底覺醒的。

所以,第二種方法就是以毒為藥,利用困境喚醒自己去關心同樣在受苦的他人。有一句話說:「當世界充滿邪惡之事的時候,所有的不幸、困苦都可以當成開悟之道。」上述的觀念就是從這產生的。

第三種對治混亂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發生的事都當作覺醒的能量。我們可以把自己看成已經覺醒的人;把這個世界看成聖境。將所有生起的事物都視為智慧的能量,在傳統上所採用的是天葬場的意象。西藏的天葬場就是我們西方人的墓園,卻沒有我們的墓園那麼優雅漂亮。在我們的墓園,遺體是埋在整齊亮麗的草坪底下的,墓碑還刻有天使、碑文等等。在西藏,地表非常的冷,所以人死後遺體先切成幾大塊,然後抬到天葬場,等待兀鷹來吃。我相信天葬場的氣味並不好聞,看到的話也是讓人心驚膽顫的,因為地上到處都是眼珠子、頭髮、骨頭或人體的各種臟器。我曾經在一本描寫西藏的書裡看到一張照片,照片中有幾個人正要把屍體抬到天葬場,而天葬場上已經有許多--差不多有兩歲小孩兒那麼高--兀鷹圍成一圈在等著吃屍體。

我們西方世界最類似天葬場的也許不是墓園,而是醫院的急診室。我們可以把這個意象當作修行的基礎,因為它是奠基在人道運作的真相之上的。急診室裡有各種氣味、腥羶的鮮血和各種突發的狀況,卻又同時充滿著智慧、滋養我們的健康食品和一些純淨而有益的東西。

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想逃避衝突,讓自己變得更好一些,把事情修飾得更美一點。我們總想證明痛苦是一種錯誤,以為事情都做對了就不會再有痛苦了。但是如果把所有生起的現象都視為覺醒的能量,那麼藉著這種觀點就能逆轉我們的習性,鼓舞我們去觀察自己生活中的天葬場,以其作為修行的基礎。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感到驚惶失措,和人家起爭執的時候,我們會氣得心跳不已,美好的計畫落空時,我們就感到胃部在翻攪。我們要如何走進那些劇情中?希望或恐懼這類的魔障我們要如何處治?如何才能不再和自己對抗?瑪奇.拉卓建議我們到自己害怕的地方去。但是我們要怎麼做才對?

我們要學習不讓自己「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分裂,不讓「純潔的一面」和「不潔的一面」對立。我們最根本的掙扎就在於我們總是想對治自己的不妥感、罪惡感,對抗那種以自己為恥的感覺。但是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善待的東西。重點在於我們可以消除「我們」與「他們」、「這個」和「那個」、「此處」與「彼處」的二元對立,只要我們能迎向那些被我們視為困難而想排除的東西。

提到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這些方法鼓勵我們不要為自己而感到尷尬。沒有什麼事是足以令人尷尬的。這很像各國特有的食物一樣。我們大可驕傲地展示自己的猶太matzo balls(譯註:踰越節食用的不發酵麵球),印度咖哩,非洲的美式豬腸,美國中部的漢堡、炸雞。我們有太多東西可以自豪了。混亂是我們家園的一部分;我們不需要尋找更高、更純粹的東西了,我們要面對的就是這些真實的現象。

我們生活的世界,我們心目中的自己--這些都是我們修行的基礎。這個被稱為人生的天葬場就是智慧的顯化。這份智慧既是自由的基礎,也是混亂的基礎--每一個當下我們都在選擇。我們到底該往哪一條路走?該如何面對我們存在中的那些原料?

不對抗,以毒為藥,把所有生起的現象都視為智慧的示現--這就是三種處理混亂的實際方法。首先,我們可以學習讓劇情自然發展,放慢速度,安住於當下,放下所有的評斷、成見,完全不對抗。第二,我們可以換一種態度來面對痛苦,我們不把痛苦推開,而是把它吸進來,同時希望每一個人都不再受苦,每個人心裡都得到平安。我們可以把痛苦轉化成喜悅。

第三,我們可以承認痛苦的存在,黑暗的存在。內在的混亂,外在的混亂--這些都是基本的能量,智慧的幻化。我們可能把自己的處境看成天堂,也可能視為地獄,這完全取決於我們所採取的觀點是什麼。

我們有沒有辦法放鬆下來,開心一點?每天早上醒過來,就把這一天奉獻出來致力於學習這一點。我們可以培養幽默感,練習放鬆。每一次靜坐都可以當作是在練習自在,培養幽默感,放鬆下來。誠如一個學生所說的:「降低標準,輕鬆面對自己現有的一切。」

 
 
 
★ 金石堂書店2002/10月份強力推薦書。★金石堂書店2002年度百大好書、宗教類排行榜TOP 1。★ 現代人往往不知如何紓解壓力、痛苦,以致承受不了時,選擇輕易地放棄生命。本書提供我們一個新的角度來看人生、來過生活,改變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人生觀,值得細細思量。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