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春季書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哈利波特與神隱少女》

《沙遊療法與表現療法》

Sandplay Therapy and Expression Therapy
 
作者:山中康裕(Yasuhiro Yamanaka)
譯者:邱敏麗,陳美瑛
書系:Psychotherapy 007
定價:300 元
頁數:256 頁
出版日期:2004 年 10 月 27 日
ISBN:986757429X
 
特別推薦:王浩威 策劃,邱敏麗 審閱,梁信惠 推薦,心靈工坊與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共同出版
 
第三章 沙遊療法中的圖像診斷

沙盤心象的各種型態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這種症狀的患者並無特定型態的沙盤,但從經驗中可看到幾個類型。河合曾提過患者用欄杆沿著箱子的周圍再圍一圈(這也是中井的LMT畫框法之靈感來源)。沙漠或是茂密的森林裡只出現一座城堡,水淺又少且沒有橋。這個沙盤雖帶宗教性,可是呈現的是死寂的意象。在這裡介紹兩個案例。

個案A,十八歲男性,治療約半年後和治療者開始產生信賴關係,這是於該時期所做的沙盤。這個作品的特徵是欄杆沿著箱子的周圍再圍一圈,欄杆中有草皮(不直接摸沙,這是沒有呈現在表面上的強迫性防衛之訊息)。中央放著一位手持壺的異教神像,壺中躲著一隻白兔。在神像的前面有骨骸,四個角落有貝殼。其他還有三棵枯樹,只有右下角有一棵綠樹。在圍欄外面有恐龍、蛇、蜥蜴等令人討厭的動物。筆者認為僅存的綠樹與躲在壺中的白兔是希望的聯結,白兔就如同個案的自我形象,除了逃命的快腳外沒有其他的武器,也常豎起耳朵注意周遭的狀態,這正是精神分裂症者的最佳寫照(見〈附錄一〉圖三)。

另一位個案B,二十三歲女性。她的沙盤未出現圍欄,但有著非常茂密的樹木所形成的森林,在樹林中有一座被樹枝遮掩住的城堡。她說:「如果有西洋中世紀的城堡,我一定會放。」她的妄想是「自己出身於丹麥的皇室,因為某種錯誤,被日本人的家族給帶走了」,這個症狀與沙盤的對應真是耐人尋味(見〈附錄一〉圖四)。

憂鬱症(depression)

憂鬱症在臨床上的特徵是壓抑的存在。外顯的特徵有思考、行動及意欲的停滯等,在停滯的嚴重期間,大多無法製作沙盤。即使做了也會因為能量低的關係,使用的小物件的數量偏少,也很難做出具獨創性的東西,多以某種模樣或模仿的呈現。有時也會出現黑暗寂寞的清楚意象,或僵硬、宗教性的意象。

個案C,二十二歲男性。與其說他是憂鬱症,不如說是青春期的憂鬱傾向來得更貼切一些。沙盤中央稍微凸起,放了鏡子,在鏡子的前面站著一位阿拉伯風的男子及鬼,在他們前面放著燈籠和土地公。四個角落各有一棵樹對稱地擺著。這個作品有著詭異的氣氛,但也同時感受到宗教性,這可能意味著青春期自我認同的問題(見〈附錄一〉圖五)。

飲食性疾患(eating disorder, disorexia)

飲食性疾患的患者無一定的沙盤圖像,依筆者的經驗,常見將自我形象投射在沙盤上。例如厭食症(anorexia)患者正向的身體形象常以長頸鹿、鶴、紅鶴等瘦高的動物呈現,負向的則以鴕鳥、駱駝等動物呈現。實例個案D有不斷反覆拒食與暴食的行為,她將自我形象投射於睡在床上的豬(見〈附錄一〉圖六)。

邊緣性人格疾患(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先前已經提過邊緣性人格的個案不適合導入沙遊治療,因為那容易引發不必要
的退化行為,導致陷入輕精神病(minor psychosis)的狀態。但若與治療師的信賴關係穩固,有可能使用於個案面臨對決與變化的時期。在這裡舉的個案E是青春期女生的例子,除了邊緣性人格,也伴隨飲食障礙的症狀。在右上角窩在沙發上的狗是一大特色。牛奶灑在鋼琴上,專注於求學問的祖父等,詭異的是魔女、鬼、惡魔、靈魂等出沒在日常空間裡,這正是界線不清的寫照,此個案並不適合導入沙遊治療。這名個案只做了這一個沙盤,於兩年後自殺身亡(見〈附錄一〉圖七)。

強迫性疾患(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對於強迫症病患而言,擺沙盤是有點困難的,他們會很在意小物件的大小比例,因為完美的特性,所以很難做出不完美(比例不符)的東西。且一旦開始做了,也可能出現「牽一髮則動全局」的情形,他們會因為移動了一個小物件而重新佈局其他的小物件。所以從觀察製作沙盤的態度也可診斷出強迫症。至於沙盤圖像方面,則易呈現出不留任何空隙的填滿空間、左右對稱、排列整齊、符合大小比例等強迫性行為的特徵。個案F是十三歲的男孩,中間用石子舖成的道路對稱地排成兩列,對於房子、玻璃珠的數量也一邊排一邊計算。最後擺上的雙方士兵正準備開始打戰,這使得下一次的變化令人期待(見〈附錄一〉圖八)。

個案G,十七歲男性,是一個超級完美主義者,做任何事情總是徹底地追究,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做一個科目的筆記(強迫性症狀),因為這樣,使得他一天無法應付所有的功課,導致開始缺課,進而成為長期缺課。但是只有放學後及暑假的籃球隊訓練他照常參加。有一天邀請他做沙盤,他屏氣凝神地用手指將中央的沙推開,做了一個像曼荼羅的圖樣,接著將太陽放在中央,正面放了佛陀,兩側各有一隻貓頭鷹,將貝殼放在四個方位,另外四個角落裡有著異教的神像,另外還有兩隻烏龜。筆者在這個作品中看見了「救贖」,這個想法並非來自於神像,而是那兩隻「烏龜」。雖然很緩慢,但可以看到他已經確實地前進著。另一個是象徵夜晚的貓頭鷹,像是要看清潛意識的黑暗(需要太陽可能是這個原因?)(見〈附錄一〉圖九)。 
  
慮病症(hypochondriasis)

慮病症或是身體型疾患症者等「身體」成為問題的個案,他們的沙盤常出現使用「直立」(vertical)的製作方式,而且令人覺得有趣的是它常與身體類似,也就是說最上方是頭部、中央是胸部等類似的位置對應情形很常見。個案H是一位患慮病症的老婆婆,她形容從胸部到腹部「就像是在洗衣機裡面一樣」,一直覺得胸部有嚴重的轉動感。這個大象大遷移的作品隱喻了那頑固的症狀將好轉的前兆(見〈附錄一〉圖十)。

抽動性疾患(tic disorders)

抽動性疾患患者的沙盤中常出現大量的動物,或是戰鬥的場面,這或許是因為抽動性的心身特性,所以用動物象徵、攻擊、戰鬥等方式表現出囤積在肌肉裡過剩的能量。個案I,八歲的男孩,他使用大量的動物,有的已經開始戰鬥,有的開始移動(見〈附錄一〉圖十一)。

心因性學習疾患(psychogenic learning disorders)

沒有任何問題的生理問題,也有一定的認知程度,但成績持續退步,或無法進步等,這樣的兒童在DSM-IV常被診斷為「其他型學習障礙」。日本最早的例子於1968年被發表。個案J是小學二年級的女孩,由母親帶來,來晤談時母親問:「我的孩子是智障嗎?」邀請個案做沙盤,未料竟花了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製作。沙盤的內容是「有一個小孩被車子撞到,救護車雖然來了,可是陷在廟會的遊行中,結果還是無法救那個孩子」。事實上這名個案的母親是家長會的會長,個案有一個大她兩歲的哥哥,哥哥是一個全能的孩子,所有的成績都得A,而個案常被與哥哥比較,總是被認為「不行」,所以相當地壓抑。或許因為如此,所以她做任何事總是慢吞吞的,因此考試時時間總是不夠,結果都是E的成績。她的母親與哥哥站在同一陣線,以學業成績決定了她的價值,而忽略了她的「心靈」、「靈魂」的危機。可是從她纖細的思維與精細的作品,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具潛能的小孩(見〈附錄一〉圖十二)。

拒學症(school refusal)

筆者認為拒學是屬於神經症的範疇,當中有一群人有長期化的傾向,我稱其為「封閉型神經症」(seclusive neurosis)。「seclusion」是「鎖國」的意思,在日本江戶時代,為了防範以基督教為中心的外來文化侵入而採取此政策。雖然因此延緩了西方文明的發展,但也造就了元祿文化與文化文政等日本固有的文化發展,同時也孕育出在明治維新短期間內吸收、消化西方文明的能力。以這個觀點來看,在個人史上,我們也可同樣地說在成為「心」之中心的東西還未形成前,會停止對外界的適應(包含了上學這樣的日常適應),而採取專注於自己內在世界的態度,最後會因為成就自己的自我認同(identity),進而進入封閉的狀態。這就像是蝴蝶的「蛹」、蠶的「繭」等時期,所以不該隨便動牠或強行將牠拉出,只有默默守護牠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封閉型神經症」這樣的名稱,在治療的意義上可能比「拒學症」、「懼學症」(school phobia)積極些。

個案K,十四歲男孩,從暑假結束後開始不上學,整天關在家中,平常只看電視,只有偶爾在假日天氣好時外出釣魚。在他的沙盤中,自我之投射的大佛像被兩層屏風圍住,從中可窺見其內在深層「封閉」的狀態。其他也可見到城堡、塔、土地公等防衛性與宗教性的表現(見〈附錄一〉圖十三)。

智能不足(mental retardation, MR)

智能不足的智能障礙嚴重程度有別,這名個案L是患唐氏症的十四歲女孩。唐氏症是第二十一對染色體異常所造成的,平均IQ在32±5的中度智能,發展遲鈍,她特有的臉型特徵在診斷上可一目了然。唐氏症者擁有純真、隨和、具魅力的性格,她也是如此,同時也擅長唱流行歌曲。剛好處在青春期的她,將每個小物件放在挖得很深的洞裡,分離、孤立地擺放令人印象深刻。以她的IQ而言,要擺出一個有統整主題的作品是困難的。每個小物件間最多只有兩個關聯性,使用三個以上的小物件時,其關聯性就會消失(見〈附錄一〉圖十四)。

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s)

焦慮症的治癒標準會因治療理論而異,但不管任何理論,他們共通的點是「症狀的消失」,或是再加上「覺察」、「積極地回歸現實」、「自我實現」等,它們常在沙遊療法裡呈現為「大團圓」的心象,這可稱為是此症狀患者的「治癒象」。在這裡提出的個案作品,就是其中之一的「中心化」或所謂的「動態的曼荼羅」圖像。個案M,二十一歲女性,焦慮症患者,在約一年半的治療歷程中,筆者見到的治癒象。在中央有著象徵人類原罪的根源或人性發源的象徵:「亞當與夏娃的原罪之樹(蘋果樹)」,馬在它的周圍巡禮,形成一個旋轉木馬。接著在那周圍有著天使、樂隊在演奏音樂,儼然就像個「大團圓」的形象(見〈附錄一〉圖十五)。

結語

沙遊療法是一種治療的工具,不應將它做為診斷工具使用。因此它的歷程,也就是專心地守護及跟隨著「心象的流動」,是最重要的。

 
 
 
台灣沙遊協會梁信惠博士強烈推薦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