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5/11 鄧頴鐳 Map Tang【創意連繫1:人本表達藝術治療】一日工作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薩提爾成長模式的應用》

Applications of the Satir Growth Model
 
作者:約翰.貝曼(John Banmen)等
譯者:江麗美、魯宓
書系:Master 030
定價:400 元
頁數:352 頁
出版日期:2008 年 05 月 13 日
ISBN:9789866782282
 
特別推薦:成蒂、吳就君、吳佩璇、呂旭亞、李開敏、陳韺、楊蓓、賴杞豐
 
•第九章 建立健康的同性戀自我認同:薩提爾取向

同性戀恐懼症
同性戀恐懼症這個字眼是由溫伯格(Weinberg, 1972)所創,他用這個字來描述對於同性戀的非理性恐懼、厭惡或歧視。從那時候開始,同性戀恐懼症的定義已被擴展到包括直接對於男女同性戀廣泛的負面感受、態度與行為。雖然在對於不同性傾向的態度上,美國已算是比較進步的國家,但是高度的偏見仍繼續存在。同性戀恐懼症者的行為與態度也許有明顯的敵意和攻擊性,但也有許多人的行為帶著細微與隱約的企圖,想要使同性戀者噤聲、邊緣化,並壓抑他們的表達。

〔案例〕一位朋友最近提到她參加的一次募款活動,那是一對男同性戀伴侶所合作的藝術計畫,想尋求社區的支持。在募款活動中,這對伴侶與客人討論藝術計畫時,都稱彼此為「我的配偶」。我朋友說有些客人對於他們如此表達彼此的關係感到不自在與嫌惡。「他們為什麼要這樣炫耀他們的性愛關係?他們為何不說『我朋友』就好?」

〔案例〕在我的事業初期,我對於自己的性傾向比較沒有那麼公開。在我對這領域裡的一些心理學家發佈成立女同性戀支持團體的宣言後,收到了一封匿名的威脅信,我已不記得信中的詳細內容,但它是用報紙與雜誌剪下來的印刷字剪貼而成的,就像電影中的那種死亡威脅信。我對這不知來自何處的懦弱攻擊感到驚訝,並在恐懼與憤怒中擺盪,這對於我願以女同性戀身分現身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儘管近年來較自由的態度得到了支持,還是有許多美國人繼續對同性戀者加以羞辱、譴責、騷擾、邊緣化,甚至於身體攻擊及謀殺,且使得同性戀者隱形不見。同性戀恐懼症包含了廣泛的態度、信念與偏見,正如同性別歧視、種族歧視與反猶太主義等社會偏見一樣。就像其他的偏見,同性戀恐懼症造成了對同性戀者的歧視、社會與法律上的障礙,以及公然的侵犯和攻擊。在美國許多州裡、聯邦政府與軍隊中,同性戀者無法得到與其他少數族群相同的法律保障與人權,甚至可能會成為顯而易見的歧視與騷擾的目標。
恐同症在美國社會與世界各地仍然是強勢與未被質疑的一個面向;「社會恐同症」(societal homophobia)這個字眼正是指在此一層次的恐同症,由我們的司法系統、軍事、宗教組織與其他社會結構所支持、維持,進而體制化。基於廣泛的社會恐同症,恐同症及其感受、態度與行為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社會成員中,甚至包括同性戀者本身。在這種情境下,他們必須開啟與克服出櫃的歷程,並形成正向的同性戀認同。
雖然許多治療師,包括同性戀治療師,也許會否認他們也像其他人一樣有恐同的感受、態度與信念。問題不在於治療師是否為恐同症卅異性戀主義者,而是程度之分,因為我們都是在恐同症卅異性戀主義者的世界中長大的。即使有少數與同性戀議題有關的繼續教育訓練,參加者大多數還是同性戀者,只有少數是異性戀者。事實上,同性戀治療師無法不受已內化的恐同症或其態度所影響。在我自己的經驗中,我和三位女同性戀治療師談過,後來才在第四位治療師那裡得到我所需要的支持,向我母親出櫃。前三位治療師非但不鼓勵我向母親出櫃,甚至操弄我對於受到排斥的恐懼。當然那是在1978年到1983年之間的事了,我希望現在治療師的態度已有所改變,然而這個假設也可能是不正確的。顯然,使治療師與其他人增加對其自身恐同態度的覺察是有幫助的。拉加與史托克斯(Raja and Stokes, 1998)設計了一份同性戀恐懼症的量表,可以作為檢驗恐同態度的起點。不過,目前還沒有一個工具可以評估更細微的同性戀恐懼症形式。
治療師忽略同性戀議題的證據很多。在一次課程中,我與心理學博士班的學生進行同性戀臨床議題討論,一位學生說同性戀伴侶和異性戀伴侶有著相同的議題。異性戀治療師通常都會有這種信念,雖然這句話部分是正確的,但是同性戀伴侶還有另一層的議題需要處理,這些都會對於他們的功能產生影響。同性戀伴侶也必須在恐同症與異性戀主義者的社會中,處理有關生活的各種議題,像是伴侶之間對於「出櫃」的自在程度不同、他們的關係缺乏家庭的支持、缺乏法律保障,還有社會偏見對他們子女的影響。
由於恐同的態度與信念方面的社會化歷程,所有治療師,不管其性傾向為何,都要先提高覺察自己的恐同態度及卅或內化的恐同症,才能協助同性戀案主。在自身方面,治療師可以研究有關此議題、參與同性戀活動,並熟悉社區的資源,如對同性戀友善的教堂、神職人員與支持團體,全國性、區域性與地方性的同性戀刊物,以及同性戀網絡通路。此外,與同性戀議題有關的特定訓練,以及接受同性戀議題專家的督導,也是很重要的。

異性戀主義
異性戀主義是指社會規範賦予異性戀為唯一合法性傾向的特權,並歧視其他的性傾向,如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與變性者。異性戀是被假設的,異性戀者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到特權,而其他性傾向則被否定。這些特權包括:在公共場所安全自在地表達愛意的自由、結婚的自由、享有婚姻制度帶來的法律權利、公開承認彼此關係的自由、不因為性傾向受到家人與朋友排斥,以及能在歷史、電視、電影、文學、宗教、政治與其他生活領域接觸到正面的角色典範。本質上,異性戀主義使同性戀者變成了隱形人,以及被邊緣化,邊緣化涉及到因壓迫所造成的被排除感。社會似乎只重視某些人,而某些人只因與他人不同就被排除在外。

〔案例〕我常填寫申請表、資料表與其他的問卷調查,當被問到我是已婚或未婚時,我就會覺得很惱怒,那我算什麼呢?關於異性戀的假設是如此強固,連電話推銷員也有同樣假設,他們總是假設我是已婚的異性戀者,總會問:「您的太太在嗎?」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