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禮讚佛洛伊德》著名美國女詩人希爾達.杜利特的私人手記,最迷人的佛洛伊德傳記文學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

《說故事的魔力:兒童與敘事治療》

《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

What is narrative therapy?:An easy-to-read introduction
 
作者:艾莉絲•摩根(Alice Morgan)
譯者:陳阿月
書系:Master 031
定價:200 元
頁數:168 頁
出版日期:2008 年 08 月 15 日
ISBN:9789866782350
 
特別推薦:丁興祥、金樹人、吳熙琄、林香君、楊蓓
 
敘事治療的本質與精神
書序作者:黃素菲(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仔細檢視「回憶」(recollection)這個字,re代表與過去有關,collection代表現在的一個行動,這個行動把可能已經分散的或遺失的收集在一起。我們不只是把一連串的事件隨機提取或歸類,我們敘說過往會把這些事件編織成一個故事。李克爾(Paul Ricoeur, 1984)說:「未能全盤地作為我們生命的作者,我們學著成為自身故事的敘說者。」

敘說是對一連串事件組織成獨特解釋意義的過程,敘說者對故事情節與角色具有主導性,並推論出事件的因果關係,使人將混亂的生活現狀,組織出秩序,並賦予意義。Ricoeur把這種恢復秩序的核心歷程稱為「情節化」(emplotment),意思就是把一連串事件組織進情節裡。敘說必然具備開始、中間和結束的內部關聯順序,故事敘說是事件整合性的描述,具有完整的結構性。

敘說意義是將我們的經驗組織成暫時性的意義化段落之認知歷程(Donald Polkinghorne, 1988),也可說是一種個人的論述型式(discourse type)。所有敘說都是暫時的,當新的訊息加入,敘說就會改變,透過故事敘說我們得以理解自己和我們所處的世界。沙賓(Theodore Sarbin, 1986)也說:「故事擁有本體論的地位,我們永遠被故事所圍繞,敘說之於人就像大海之於魚。」

敘說心理學對現實的看法是:現實透過敘說而得以組織與維繫;現實透過語言而呈現;現實是由社會所建構;沒有絕對(根本)的真理。敘說具有社會關聯性,敘說者所說的故事特性與內容取決於聽故事的人是誰、敘說者與聽眾的關係、以及更大的社會文化脈絡。敘說不只是為人的生活現狀帶來秩序和意義,也反過來提供我們自我概念的架構,我們對自己和別人訴說自己的生命故事同時,我們創造了敘說認同。

敘說意義與敘說認同放在治療的場域來看,內化(internalising conversations)是指將問題指向內在的敘說,通常對人的生活產生負面的意義與認同,也導致單薄的結論。外化(externalising conversations)是將問題和人區分出來的敘說方式。後現代思潮是一種對現代思潮的擴充、顛覆、拆解、鬆動的社會運動,因此鼓勵多元論述。
敘事治療師與當事人互為主體,並以三度空間的探究(時間、情境、互動)來進行主流故事的理解,鬆動單薄的主流故事,找出多元的替代故事,以豐厚的描述來加深加厚這些替代故事,並加以命名。

透過克蘭丁寧和康奈里(Clandinin & Connelly, 1998) 的方法,將外在的焦點放在個人經驗的社會與文化層面上,使自我「展現」出其原本的面貌,經由「主流故事,我們得以察看內在受困頓的自我如何遭遇、反映與抗拒主流文化的詮釋。本書中說到辛恩的「主流故事」或「單薄的故事」,辛恩在這些關於自己的故事中認識自我,但是這個「主流故事」使辛恩陷入困境,治療師的工作是尋找辛恩的「替代故事」,並以豐厚的描述使辛恩看到其他隱藏的多元故事線,將焦點經由時空上的前、後、內、外、移動而擦拭個人與文化之間的界限,使線條模糊掉,甚至無法分辨,故而自我得以「展現」其生命的原初樣態,進而解構(reconstruction)與重寫(rewriting)主流故事,與辛恩一起重寫新的替代故事。

本書詳列「外化」、「獨特的結果」、「重新會員化」、「局外見證人法」、「迴響團隊」、「治療的文件」等等的具體作法,確實有助於初學者有所依循、易於入門。唯恐禍福相倚,是優點者也是缺點所在,閱讀本書切勿流於使用技巧而悖離敘事治療的本質與精神。

作者特別強調:「外化需要在語言的使用上有特別的轉移,是對話中的一種態度和導向,不單只是一種技巧或技術。這個區別很重要,因為外化如果只是被當作一種技巧來使用,通常會造成反效果。」

這不禁讓我想到羅傑斯(Carl Rogers)倡議的助人關係三項核心特性:真誠一致(genuine & congruence)、無條件的積極關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同理性的了解(empathetic understanding),以便能在關係中協助來談者「成為」(becoming)如其所是的自由又功能充分發展的人。在繼Karkhuff (1969)付諸實踐,伊根(Gerald Egan)所著「The Skill Helper的三階段模式」之後,羅傑斯說的「同理性的了解」為了訓練之便,已經被簡化為簡述語意與情緒反映的合成,成為助人者必備的基本技巧,和大眾耳熟能詳的通俗用語。假如羅傑斯地下有知,看見他倡言的同理性了解,與他原始初衷相距漸行漸遠漸無涉,不知作何感想。我實在不樂見敘事治療在幾年之後,只剩下「外化」、「獨特的結果」的技巧操作,徨徨不知其本。所以,書末延伸閱讀列出的英文書目,極具參考價值,值得有心從事敘事治療者一讀。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