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8/03- 08/24 張凱理【存在心理治療】四週講座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

《生死學十四講》

《好走: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

The Grace in Dying:how we are transformed spiritually as we die
 
作者:凱思林.辛
譯者:彭榮邦、廖婉如
書系:Holistic 056
定價:460 元
頁數:416 頁
出版日期:2010 年 10 月 08 日
ISBN:9789867574480
 
特別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序) 王英偉、王浴、胡因夢、許禮安、單國璽、惠敏法師、趙可式、賴其萬、陳榮基、陳慶餘、蔡昌雄
 
第一章 生、死與心靈轉化(二)

臨終照顧者史帝芬.雷文發現,照顧臨終病人的經驗讓他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些苦苦煎熬的臨終者,會在最後的時刻出現巨大的轉變,生命整個開放起來,那些曾經縈繞不去的未竟之事、恐懼和執著,似乎一下子全放下了。有人似乎是在死亡前的幾天或幾週內出現這樣的「生命知悟」,有人則是在過世前的一小段時間才出現。…或許有的時候,在生命離開身體的那一剎那,才深切體認到整個過程的完善圓滿。我想,這應該是一種普遍性的經驗;就算是對生命最執著的人,也會在死亡的那一刻體驗到生命的完善和無懼。」

我和其他參與臨終這個莊嚴過程的人,都曾經親眼目睹和你我一樣平凡的人在平靜、安詳的情況下,沒有一絲掙扎,就這麼離開身體而去,進入了他們真實的本性(True and Essential nature)之中。他們對於自己的去向似乎了然於胸,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內在靈性,就像雪花掉落、融化在手心。我相信我們所觀察到的,是一種可以被指認、辨識的臨死經驗,而種種徵象顯示,在臨終的過程裡,人逐步轉化為更廣闊的存在、知悟、意識和我性的狀態。

在這個國家,死亡正逐漸被帶到陽光之下。我們可以看見,因為人們重新參與了臨終的過程,從而形成許多充滿洞見的觀察。愈來愈多的人選擇在家裡過世,他們寧願待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在家人的陪伴下,明明白白地走生命的最後一程。我們之中有幸親密相伴臨終過程的人終將發現,死亡讓我們融入更浩瀚的存在。

在我剛開始照顧臨終病人時,有個想法像回聲一樣在我心裡轟鳴作響、揮之不去。當我按下臨終病人家的門鈴,傷心的家屬出來迎接我時,它在;當我坐在拚命呼吸的病人床邊時,它在;當我沿路開車到下一位病人床邊時,它也在。有時候,甚至連站在初次見面的病人家門口,我都覺得非常的不舒服,因為我知道他的家人所要面對的種種,包括病人身體狀況的不斷惡化、照顧的耗費心力、心痛等等,而他們卻渾然不覺。那時,我心中只有一個想法,這一切都是「悲劇」。悲劇、悲劇、悲劇。既使已經結束一天的工作,在開車穿越市區的車水馬龍、到超市採買的路上,或是自己去看場電影、載小孩四處逛逛的路上,我都覺得,相較於外面熙來攘往的世界,沿途許多房子緊閉的門扉之後,只有一件事情在發生,那就是悲劇。

然而,當我讓自己更親密地參與臨終過程,參與這個生死交界的偉大奧祕時,卻發現,路過那些我認識的人剛過世的房子時,反而讓我心中溫暖滿溢,甚至自顧自地笑了起來。因為,在緊閉的門扉後面,通常是臥室的親密氛圍裡,我曾經有幸參與了那些意味深長的時刻,那些似乎有某種看不見的面紗被掀開,生命的實相因而發光發亮的時刻。路過這些房子總讓我心懷感激,不由自主地回憶起那些生命時光:曾經,我在世間的忙亂紛擾之外,體驗到一種光明與存在的品質。

如今,每當我在漫天塵沙中,經過那輛停放在橡樹林裡的旅行拖車時,都會悠悠想起,在蔭涼的走廊上,有一位老先生曾經與我分享了他在歷經磨難之後的深刻轉化:在死前不久,整個人蛻變為一種強而有力、無畏無懼、深刻動人的存在狀態。而經過另一個被稱為「島嶼」,街道兩側林立著棕櫚樹和瓦房的小鎮時,有些畫面也會鮮活地浮現:在其中一棟房子的起居室方、位於角落的臥房裡,曾經有一位中年婦人,她原本割捨不下一家大小,卻在死亡之前升起深刻的智慧和慈悲。開車對我來說,成了完全不同的經驗。以前,開車出門是痛苦的,因為眼前所看到的都是悲劇的場景、痛苦的回憶;而現在,處處都是顯露著恩寵、溫暖和靈性的地標。

我終於體會到,原來我在臨終過程中所目睹的,是一項滿溢的生命恩寵。我開始以新的眼光,仔細觀察此等恩寵的微妙,以及體現在臨終病人身上的恩寵的品質。我這才察覺,所有在臨死經驗中觀察到的生命品質,都共同指向一個事實:必然有某種偉大的心靈焠煉過程(psychoalchemy)在臨終過程裡發生,讓臨終者得以藉此轉入更深刻的存在狀態。陪伴過形形色色、不同精神成熟度的人之後,我發現,其中顯然有某種常態性的意識轉化模式。

當人開始接近死亡時,似乎會以一種普遍、而且循序漸進的模式,朝著更深層、更精微、涵攝更廣的覺識向度、我性和存在狀態開展——一種從邊緣走向中心的生命運動。我更進一步發現,在臨終病人身上觀察到的心靈轉化,與我自己這二十五年透過靈性修持成就的,以及來找我心靈諮商的人身上所發生的,是相同的心靈焠煉過程,不過速度顯然快了許多。

因此我相信,臨終時產生了一種從感受悲劇到體驗恩寵的心靈轉化過程,我甚至認為,這樣的心靈轉化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必經的歷程。雖然尚未得到證實,但臨死經驗有其深刻的意涵。臨終讓人有機會可以進入本性的內在光芒、浩瀚無垠,至少在一小段珍貴的時間裡。

臨死經驗裡所展現的恩寵品質顯示,臨終過程本來就是要讓人體驗到超越經驗,而這樣的超越經驗,是人生命的根本動向與意義所在。不管臨終的人是否有過、或曾經渴望過超越的經驗,也不管他有沒有靈性的修為,臨終的時分似乎本來就壓縮了必須透過一輩子的靈修(sadhana,梵文,修持之意)才能成就的種種可能。這並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會維持在意識的最高層次:圓神(Unity)的層次。它的意義在於,至少有一小段珍貴的時間,人透過死亡的經驗,進入或融入了圓神意識。臨死經驗意味著,我們在自然而然、而且有意識的狀況下,重新融入了我們曾經在無意識中離開的存有本源。當我們想到會失去個我而感到恐懼時,心靈轉化的過程就開始了,一直到我們融入了深刻奧妙、化育萬物、又難以言說的圓神經驗時才告結束。

據我的經驗,大部分臨終者並不想要超越經驗;我們大多數人還達不到把追求超越當作是優先順位的生命深度。然而,在臨死經驗的過程中,每一個人卻又是那麼自然地進入了超越和轉化的意識層次。愛滋病病友會(The AIDS community)把自己染上的病稱為「提早引爆的自我探索」,他們也曾經用「槍口下的覺醒」這樣的說法來談論愛滋病。這些說法,同樣適用於任何走在臨終路上的人。對於佛教心理學而言,菩提曼荼羅(bodhimandala)指的是圓神意識(Unity Consciousness)的經驗得以體現的空間──這個字在梵文的原意是,神的體現(God-realization)。我所陪伴的臨終者向我表明,臨死經驗就是一種菩提曼荼羅的經驗。每當我想著他們跟我說的話,想到人的生死是這麼精妙地被安排著,好讓人可以自然而然地與靈性融合為一,我就覺得無比的震撼和感動。

 
 
11/20~1/22【余德慧教授私塾—花蓮講堂】《好走: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深度導讀會,歡迎參加!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