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8/03- 08/24 張凱理【存在心理治療】四週講座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相關課程、工作坊: 歐美最夯抒壓療法∼2011秋【MBCT正念認知療法】五日密集課程,熱烈報名中! 歐美最夯抒壓療法∼2011秋【MBSR正念減壓療法】五日密集課程,熱烈報名中! 《改變大腦的靈性力量:神經學者的科學實證大發現》

《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穿透憂鬱的內觀力量》

《喜悅的腦:大腦神經學與冥想的整合運用》

The Mindful Brain: reflection and attunement in the cultivation of well-being
 
作者: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 MD)
譯者:李淑珺
書系:Holistic 058
定價:400 元
頁數:368 頁
出版日期:2011 年 01 月 06 日
ISBN:9789866782947
 
特別推薦:朱迺欣(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許文耀(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劉秀枝(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台北榮民總醫院特約醫師)、羅佩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釋惠敏(法鼓山佛教學院校長)卅推薦
 
第3章 一週的靜默

我正從洛杉磯飛往波士頓,要去參加為期一週的冥想避靜,有些緊張。接下來七天,我將與一百位科學家,在位於麻州的「洞見冥想學會」(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一起靜坐,而這個學會的宗旨便是對覺照與同理進行科學研究。這項活動非常獨特:過去何時有過一百位大多專攻大腦研究的科學家齊聚一堂,一起沉默靜坐一星期,學習「靜觀冥想」?

我知道學會覺照覺察可以大幅改善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我們之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正念認知研究中心」才進行過一項為期八週的初步實驗,顯示一般人,包括因基因遺傳而有注意力缺乏卅過動疾患的成人與青少年,在學會冥想後,都能大幅降低分心與衝動。然而我並沒有任何冥想的經驗,腦袋經常都處於高速運轉狀態,而我也從來沒有那麼長時間保持沉默過。

我告訴一個朋友,他說跟別人交談是他「生命的泉源」,跟別人溝通連結,包括談話、眼神交流、親近,是他生命意義的來源。我說我也是。但是我居然打算沉默地靜坐這麼長時間,七天不跟任何人有語言或非語言(這也是規定之一)的溝通?我怎麼會做這種事?現在反悔會不會太遲?

沉默的科學家

除了打包溫暖的衣物鞋子,以面對隆冬時節的新英格蘭區以外,我能為這次活動做的準備不多。我收到的通知是,最好是把家裡跟工作上的事盡量告一段落,以免我在避靜期間會強烈地想打電話、寫電子郵件給日常生活世界裡的任何人。身為對大腦運用和人際關係極感興趣的精神科醫師,我十分好奇在冥想期間,假設應該是陷入沉默的左腦語言處理區域會產生什麼情況。語言是一小捆一小捆的數位資訊,會對自己跟他人傳達我們對於概念現實所形成的模型──也就是我們對世界的想法與看法。它們屬於大腦由上往下,對外界輸入的感官資訊加以排列和理解的裝置之一。

但是接下來我想到詩——這種不同的語言使用方式——詩的寫作就是刻意壓抑這樣嚴格階級性的,由上而下的,將原始經驗套到預先設定格子裡的歷程。詩,就像沉默一樣,會創造出記憶與當下的新平衡。我們會透過詩人的技藝,以嶄新的眼光看到原本隱藏在日常語言下,此刻卻被詩句照亮的全新風景。日常語言可能是一種牢籠,將我們鎖在重複累贅的用字裡,讓感官疲憊麻木,焦點模糊。但是詩人與詩句則能呈現模稜兩可的可能,以陌生的方法重組字句,以新的組合並列感官現實的不同元素,並喚起影像,讓我們以新鮮新奇的方式體驗生命。

或許這一週的沉默,對我也會有同樣的效果。

第一天

我抵達了即將與其他科學家共度一週的「洞見冥想學會」。在簡短的晚餐、參觀、分配日常打掃工作,以及簡介說明後,我們就開始靜默。重點是要完全沉浸在自己心智的主觀現實中。在洞見冥想學會的工作人員指導下,我們將潛入內心之海。這週要學的冥想形式來自有兩千五百年歷史的佛教修行中的內觀禪修(Vipassana meditation)。

第一天,我們在大廳裡坐下來冥想,一邊聆聽簡短的指示,學習「觀看自己的呼吸」。這種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覺照覺察訓練的第一步。指導者說,每當我們發現注意力不再專注在呼吸上時,只要溫和地將注意力再轉回來就好。就這樣。反覆進行。我鬆了口氣。這會有多難?

但是花了一整天練習之後,我的信心跌到谷底。我以為我有指導者所稱的「好的注意力」,事實上,我的心理一再拒絕合作,無法像指導者所說的「只要專注在呼吸上就好」。幾分鐘之後,我發現我的心理幾乎在一次呼吸當中,就被拉向許多不同的思緒,就像一隻狗在散步時總為路上各式各樣的氣味所引誘。

指導者說,這樣不斷分散的路徑其實是心智本身自然的一部分,並建議我們一次只要專注於半個呼吸就好:先注意吸氣,然後注意呼氣。這有些許幫助,但是我的心思還是不斷往各個方向漫遊。我接收到的是,這種情況有時稱為「心理的蔓延」(proliferation of the mind),也就是思緒會產生愈來愈多的概念性思緒。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心智遭迷失的思緒所綁架時,解決的方法是平靜地重新專注於呼吸,一再反覆──我覺得自己在那四十五分鐘的靜坐冥想中,至少反覆了一百萬次。

每一次靜坐結束時,會進行大約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步行冥想。在步行時,我們要專注在腳與小腿、在每一步的感覺。如果發現心思離開了腳步的感覺,就要再把注意力轉回步行上。結果還是一樣:我的心理有它自己的意志,想去哪裡就去哪裡,而不願意去「我」要它去的地方。

這一整天下來,指導的內容也逐漸擴大。我們了解到,專注於呼吸有助於達成觀照的第一個步驟,就是集中並持續注意力。學會集中及持續注意力,可以避免我們產生組成概念的一連串任意思緒,而妨礙我們真正體驗感官感覺。他們說,感官感覺是通往直接經驗的大門。當我們可以「只是」經由頭五種感官而看見、聽見、嗅到、品嚐、碰觸,就能進入身在當下的領域。那跟我一邊坐下、行走、坐下、行走,一邊心智堆塞滿東西時所處之地,相距何止千里。接近自己的感官知覺,似乎是要讓我們學會純粹地體驗,不受到思考的干擾。

我的第一天感覺怪異又充滿壓力。整天靜默,沒有跟他人直接溝通,讓我煩亂得快發瘋。我迫切地想跟人連結,但是我們不能以語言、手勢、眼神交流,或臉部的認可表情,與任何人溝通。這項規則阻止我們以任何方式跟人連結,而我覺得大腦的某個部分渴望著伸出手,去碰觸周圍如此多人。我開始跟自己講話,不只在腦袋裡,而是真的說出來。我甚至跟自己說笑話,然後笑出來。接著我想起維持靜默的最高規則,又趕緊跟自己說:「噓!」規定是不可以跟任何人溝通,但如果是跟我自己呢?

在這項練習中,我試著記住我在練習開始前告訴自己的話:讓每一次呼吸都是一場冒險。現在我對自己說:「讓每半個呼吸都是一場冒險。」但我是用語言在說這件事,而語言莫名地成了敵人,是那些會繁衍蔓延,不讓我直接體驗感官感覺的概念。我陷入兩難。我覺得困惑。我直接感覺到感官感覺,我覺得是,或者我認為是,但是我也不肯放棄腦中概念化的,以語言為基礎的對話──總結我的作為的語言,例如散步或吃蘋果。我心底有個旁白就是不肯放棄。「去啊,試試看只專注於喝豆漿。」我讀著紙盒上的字「豆漿」,這些字就像失去連絡許久的老友跳進我的眼裡。這些字甚至在我靜坐和行走練習都活躍在心。這讓我覺得我沒有「全心全意地冥想」。或許我太重視知性思考,腦中充滿太多想法跟問題、太多文字跟概念,而沒辦法做到這樣的要求。

第二天

今天有了一點改變。我們在早上五點十五分起床,五點四十五分時開始靜坐冥想。而在頭一個四十五分鐘冥想時段結束時,我很驚訝地感覺時間似乎一下子就過去了。我坐下來,開始觀看自己的半個呼吸,而在不知不覺間,六點三十分吃早餐的鐘就響了。我沒有睡著,因為我仍坐得筆直,頭朝向前方,雙腿在身體下交叉著。之後我到大樓外的森林雪地裡專注地散步了很長的時間。在某個時刻,我看到一棵高大松樹覆滿雪的一根樹幹,框起了山谷被白雪覆蓋的美麗風景,而鄰近一顆巨石上還垂下許多冰柱。

令我自己吃驚的是,面對這樣動人的景色與氣味,還有吹在臉上的冷空氣、樹林間的風聲,以及我靴子底下積雪的軋吱聲響,我突然淚水奪眶而出。但是同樣快速地,我聽到腦袋裡一個聲音說:「有一天你會死去,就再也看不到這一切了。」我的狂喜瞬間消逝,頓時心煩意亂。我覺得挫敗氣餒,就像一場思考與感覺的古老戰爭剛在我孤獨的腦中廝殺過。

後來,在一段簡短的團體聚會中,我把這段經驗描述給老師聽,並詢問他所教導的覺照練習是否有不公平的偏好,似乎感官感覺就比思考,或我們可能做的其他事都好,或許甚至好過跟彼此說話。為什麼我們應該重視感官感覺勝過思考?一位老師說,我們之後很快就會學到,應該不帶評斷地接受任何出現在心理的事,從感官感覺到思考。她的指示帶來很大的幫助,讓我覺得直接的感官感覺與概念性的思考,從此不再需要在我腦袋裡爭執不休了。或許我可以促成這兩者的休兵。但是我很訝異這麼簡單的指示就可以讓我的感受有這麼大的變化。

有了這樣的新看法之後,我在晚餐吃蘋果時,體會到非常特殊的經驗。在吃每一頓飯時,事實上,是在正式靜坐和步行冥想以外的所有活動中,我們都要保持「覺照」,也就是隨時保持清明,充分覺察正在發生的任何事。晚餐後,我決定吃個蘋果當作甜點。我覺得可以自由地同時思考與感覺,因此決定做個心理實驗,看能不能強化吃蘋果的經驗。我切了一片蘋果,觀看它的質地,觸摸果皮、果肉及兩者相接的邊緣。我嗅聞它的香味,並吸入那縈繞不去的香氣。我甚至決定把那片蘋果拿到耳邊,看看它會不會發出聲音(我知道這很荒謬,但是分子會振動,而聲音就是分子振動產生的,試試看又何妨?)不過我只聽到房間裡其他人的聲音,並沒有呼呼旋轉的原子振動我的耳膜。我把蘋果緩緩放進嘴裡時,可以聽到嘎吱的清脆聲響,嚐到爆開來的滋味,感覺到一片片碎片抵著我的舌頭與牙齒,還可以感覺到被壓爛的一片片變得愈來愈小,然後往喉嚨下去,進入食道,再往下到胃裡。

現在我自覺可以自由地容許概念化的思緒浮現,因此容許我的心理延伸擴大蘋果進入我的消化系統,為身體吸收,成為我身體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整個過程的心像與感官感覺。然後我想到蘋果是從哪裡來的──廚房裡仔細清洗(希望如此)它的人、採買它的人、它被採下的那個果園、它所生長的那棵果樹,還有發芽長成那棵果樹的那顆種子。在自由享受這些意象時,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如此完整,並與萬物成為一體──與這個地球、與連結的眾人、與我的身體。

我輕飄飄地走出餐廳,好想跟某個人說話,但是記起要保持靜默。先前一個朋友也在房間裡,但是我們不能說話。我走到外頭,凝望著飄散雲朵的天空中近乎全滿的月亮,我感覺到身邊有個存在,發現朋友也出來了。他要走回去睡覺的地方,但是在我身邊停下了腳步,跟我一起靜默地在星空下站了一會。千言萬語也無法描述我們同在那寂靜中,在月光下共享片刻的感覺。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