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5/11 鄧頴鐳 Map Tang【創意連繫1:人本表達藝術治療】一日工作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當生命陷落時》

《轉逆境為喜悅》

《不逃避的智慧》

《與無常共處》

《生命不再等待》

《不被情緒綁架:擺脫你的慣性與恐懼》

Taking the Leap: Freeing Ourselves from Old Habits and Fears
 
作者:佩瑪.丘卓(Pema Chodron)
譯者:雷叔雲
書系:Holistic 074
定價:240 元
頁數:192 頁
出版日期:2012 年 07 月 13 日
ISBN:9789866112430
 
特別推薦:江榮原(阿原)、余德慧、胡因夢、陳藹玲、張淑芬、蔡昌雄、慧
 
窗開了,風就吹進來
書序作者:雷叔雲

佩瑪.丘卓是甘波修道院(Gampo Abbey)的導師,修道院位於加拿大新斯科夏省的布里敦角島(Cape Breton Island, Nova Scotia)上,矗立在兩百英尺高的崖頂,俯瞰著清麗的聖羅倫斯灣(Gulf of St. Lawrence),是她的根本上師丘揚創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為西方藏傳佛教修行人所創立的寺院,也是香巴拉傳承的道場。她的著作《當生命陷落時》、《轉逆境為喜悅》、《與無常共處》、《不逃避的智慧》、《生命不再等待》、《無怨悔的世界:學習心靈安住的智慧》,莫不以溫柔卻明快的言語風格直入修行的各個面向,已為中文讀者所熟悉,她另有多套英語開示音碟,並未譯成中文。這本薄薄的小書係根據一套名為「脫身」(Getting Unstuck)的音碟整理出來,仍延續她一貫的說法風格,主題則緊扣「執著」和「放下執著」,全書以佛陀、作者的老師丘揚創巴仁波切和吉噶康楚仁波切(Dzigar Kongtrul Rinpoche)的法教,加上她的親身體驗,串成執著的面面觀。

執著三療程

解讀此處所說的執著,可說對應於「十二緣起」中的「貪」「愛」「執」和「取」的階段。這些字詞若聽起來太抽象,用藏文來說就是shenpa,有「上鉤」之意,說得更精確些,該是自願上鉤吧。如果還嫌遙遠了些,兩位仁波切又用觸摸毒葛(poison ivy)而引起的「癢」和「抓癢」為喻,我們雖不見得碰過毒葛,但癢的感覺多少是熟悉的。治癢有一個過程。

我們抓癢,原圖止癢,結果在短線的緩解之後,發現癢反而變本加厲,這就是書中提到的第一個療程「發現上鉤」。

一旦承認自己有個罩門,於是我們願意接受治療,遵從醫囑而禪修,學著安住在癢和抓癢的衝動當中,度過短暫的不適卻不去抓。為什麼能不抓呢?竅門在於停下來,慢下來,保持清醒,不黏著,不逃開,不抗拒,不發洩,不壓抑,不和稀泥,也不糊里糊塗,反去細密觀察那感受,貼近它,和它做朋友,和它同在,在慣性反應和當下醒覺之間造成一個暫時性的反差,便打斷了舊有的連鎖反應,這即是第二個療程「暫停下來」,是對當下一切完全的接納,完全的開放。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和南傳上座部老師稱此為正念的修行(mindfulness practice)。

於是,癢和抓癢的衝動都因缺乏慣性的餵養而同時凋萎。於是我們帶著這一份放鬆而警醒的正念,接著做原來的事或該做的事,一失了念,再溫柔地重返當下。這是第三個療程「放鬆,邁步向前」,便開始了藏文所說的shenluk,也就是「脫鉤」。這並不是擺脫人事物本身,而是鬆脫黏附其上的執著,所謂「但除其病,而不除法」。書中最動人的例子,莫過於第七章中達賴喇嘛如何與他無心之失所造成的遺憾同在,卻不沉淪其中,仍能繼續全心救度眾生。

執著放下,眼界大不同

執著會以不同的面目出現,譬如我們遇順境就歡喜不迭,對逆境則避之唯恐不及,但如果鬆脫了自我中心的執著,順境和逆境便顯現出一層不同的意義。丘揚創巴仁波切說,理想的心靈旅程需要在「輝煌」和「苦難」之間取得平衡。如果全是輝煌,容易傲慢,和人類的痛苦完全失聯。如果都是苦難,從未增長智慧和喜悅,則易沮喪,乾脆放棄。

修行無論是順是逆,喜悅都讓我們走得更遠。吉噶康楚仁波切教我們注視正念的時刻,他說,只要注意到自己仍念著當初的發願,即使時間很短,都會為之喜悅;只要一注意到自己完全忘失了發願,也會因慶幸看到這個情形而感到喜悅。

放開,就開放了

本書第一章到第七章大體是有關個人的脫鉤,或者說如何揭開個人的開放、智慧和溫暖,第八章到第十章則漸漸進入幫助他人和整個世界。這並不是說個人和整體是兩回事,或者說先求個人的快樂,再進求整體的快樂,應該說是,個人的脫鉤從一開頭就不是為了自己,「為自己」恰恰是痛苦的開始;然而,若發下宏願為他人脫鉤,卻懵然不知自己仍在鉤絆當中,仍在不自覺地壯大「自我」、加強執著,便只會增生更多的糾纏和痛苦。因此,我們不會質疑菩薩道何以花這麼多力氣來探討個人的執著。

東南亞一帶的人誘捕猴子不過用個普通的木製小箱,上開小洞,猴子伸手進去取又香又甜的香蕉,手一握起就再也拿不出來了,殊不知,只要鬆手,放開香蕉,牠就完全自由了。如果我們曾經這麼痛苦而恐慌地卡在陷阱中,後來卻能捨棄執著而脫身,就能對每個人上鉤的痛苦和脫鉤的快樂感同身受,故事各別,而感受則一,這是同理心的運作。然而,自己和他人、個體和整體並非截然的二分法,若頭皮癢了,手不是立即奔赴馳援嗎?若腳鉤住了,身體其他部分也不得安適。書中教導的兩個重要的方法:慈悲安住和施受法,不僅是同理心的落實,而且焦點完全放在他人的快樂上面。弔詭的是,我們不求一己的快樂,最後竟獲得了快樂,同時他人也得到了快樂,能說不是雙贏?

打開窗,讓風吹進來

開放、智慧和溫暖無法製造,不需要特地做什麼,反而是不做什麼,正所謂「為學日增,為道日損」。丘揚創巴仁波切說:「開放就像風,如果你打開門窗,風一定會吹進來。」這只是自然的規律。如果我們正好奇自己為什麼抓癢抓個不停,或者已經知道不該抓,卻還忍不住去抓,這份開示正是教我們在那亂哄哄或熱烘烘的時刻,或那又紅又腫又灼熱的當兒,敞開一個間隙,只是停下觀察,只是發現,一如佛陀當年。那麼,智慧和慈悲的涼風便習習地吹進來了。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