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4/03~08/28 Irene Freeden & Meg Harris Williams【後克萊恩學派理論、臨床及討論26講】zoom授課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哈利波特與神隱少女: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給媽媽的貼心書》

《6-9歲孩子,為何喜歡裝大人?》

Understanding 6—7-year-olds、Understanding 8—9-year-olds
 
作者:柯琳.艾維斯 (Corinne Aves)、碧蒂.
書系:Grow up 010
定價:300 元
頁數:248 頁
出版日期:2012 年 12 月 14 日
ISBN:9789866112621
 
特別推薦:王浩威、李偉文、周仁宇、林玉華、徐永康、莊裕安、陳質采、游乾桂、楊俐容、葉樹姍、樊雪梅、鄧惠文
 
家,關係練習場,之一

在六、七歲的時候,對孩子而言,家庭仍然是他們的核心。家庭生活提供歸屬感、持續性和被接受感,這些使得他們能夠鼓起勇氣去面對外面世界的挑戰。在這個複雜和多變的社會,「一般」家庭的定義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雖然絕大多數和孩子同住的家人包括母親、父親和一兩位兄弟姊妹,但也有許多父母親並不住在一起。很多孩子是在單親家庭,或繼父母家庭,或三代同堂的家庭中長大。家長的組合也可能是由相同性別的成人所組成;或在教養孩童的安排上,積極的祖父母也許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每一種不同的家庭都有其優點和缺點,我們需要知道家庭有許多不同的組成方式。

很多西方的學校對於擁有多種文化都感到自豪,在這一代或是早幾代就從世界各地移民而來的家庭,替他們新國家的文化注入更為豐富的多樣性。信仰團體和宗教團體可能會影響一個家庭如何定位自己。這種非常特殊的狀況對於六、七歲孩子在心中所形成的家庭概念是有所助益的。在另一方面,孩子在學校裡學習成長,家庭價值不再是他們生命中唯一的結構因素了,有一句古老的阿拉伯諺語是這樣說的:「比起長輩們,人們比較像他們自己所屬的時代。」這跟現在六、七歲的孩子很有關係。他們可能開始了解到,雖然不同的同學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但相同的是大家都是一群擁有相同興趣的六、七歲孩子所組成的群體。不論孩子所處的家庭結構如何,他們會注意自己所關心的人是如何和其他人互動連結,也會學習什麼才是有用的方法。

告別當小娃娃的時期

貼心小叮嚀:孩子必須有能力可以應付失去,才有可能獲得獨立。

「大小孩」們已經開始要放棄他們從小就喜歡的某些和父母親之間的親密感,開始偏好外面世界的友誼和活動。孩童對於和家長分離的容忍程度不一,有的想到可以擁有更多的獨立而表現得非常勇敢,但整體來說,比較實際的狀況是,他們通常是一會兒自信滿滿,一會兒又膽小害怕。這是因為孩子必須有能力可以應付失去,才有可能獲得獨立。孩童已經在之前的關係當中練習如何去面對失去,為了要嘗試固體食物,必須放棄當媽媽懷裡的小娃娃,對於往後類似的拋棄經驗而言,斷奶的過程便是此類經驗的一種典型。之後,進入托兒所或幼稚園,意味著放棄當一個只待在家裡的孩子。到了六、七歲,他們開始適應大學校,並接受自己是一群孩童中的其中一個。這些所有的轉換,甚至還有其他的變化,例如搬到新的社區,都會讓孩子感到不安,需要時間來吸收和適應。

轉換的經驗包括了對新事物的新奇感和刺激感的正向感覺,這樣的感覺會被不得不放棄及失去東西所帶來的沉痛和傷心感所沖淡。常常看到一個孩子必須放棄當小娃娃,是因為他需要把位置讓給另一個嬰兒,而這會引起複雜的感受,包括嫉妒、比較和競爭。引發這類情緒最顯著的目標就是弟弟妹妹,哥哥姊姊們會覺得媽媽被偷走了。事實上就算沒有出現任何新生兒,家長僅是忙於其他事物,孩子也會覺得原本屬於自己的被拿走了。

娜蒂是家中的獨生女,一直擁有爸媽所有的關注,因此當他們家和一個擁有四個月大嬰兒的家庭一起渡假時,她相當訝異。娜蒂發現兩家人,尤其是用餐時的一些安排都讓她備感壓力。在家裡,當娜蒂坐下來和爸媽,還有同父異母、已經是青少年的姊姊吃晚餐時,她通常都是大家注意的焦點。因此,對娜蒂而言,要和另外一個家庭分享父母的關注時,她感到非常的生氣。爸爸不停地和另一個父親聊著自己不懂的大人事情,已經讓娜蒂覺得很不舒服了,更糟糕的是,媽媽不讓她自己從冰箱裡拿優格出來,因為那是給兩家人一起吃的。對娜蒂而言,相反地,另外一個家庭的嬰兒愛麗亞則是可以獲得她所有想要的東西。她總是在其中一位家長的懷抱中,而且一直地(或似乎是)可以獲得食物,大人們對於這個小嬰兒的一些小動作也都反應熱烈。這些便足夠讓六歲的孩子心情不好了。

娜蒂於是就不肯吃晚餐,不停地打斷大人們的談話,並吵著要吃優格。她用一種令人討厭的方式搖晃著椅子,用刀叉不停地敲打著盤子。最後,一直保持溫和態度催促娜蒂吃飯的媽媽對她說了:「娜蒂,你已經六歲了,怎麼還像一個小娃娃!」娜蒂被激怒了,生氣憤怒地喊叫著:「我不是小娃娃!」大人只好把她帶離餐廳,到其他地方去冷靜一下。在屋外的走廊上,娜蒂繼續像個學步期的幼兒一樣發著脾氣,「可是,我不是小娃娃,我不是!」慢慢地,她抱怨的聲音語調開始變了,媽媽察覺到娜蒂的哀傷口氣。「可是我不是小娃娃。」眼淚從她的臉上滑落,直到此時,媽媽才了解到怎麼一回事。她給了娜蒂一個擁抱,而娜蒂在這個時候也才能夠接受安撫,這個擁抱代表了長大和離開嬰兒時期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情。

在這個案例當中,娜蒂會面臨作為六歲小孩新身分的一種典型困境。她還沒有長大成人,無法參與大人之間的對話,也不能自己從冰箱裡去拿食物出來,因為這些都是成人們的專利。但娜蒂自己也發現到再也不能扮演小娃娃的角色。大家對她有其他的期望——一個「懂事」的六歲小孩,通常娜蒂是可以應付的,但是在這個場合當中,她被自己無所適從的感覺所驚嚇。媽媽這時給她的擁抱勝過任何言語,並傳達出娜蒂有些地方仍像個小娃娃,但這是沒有關係的。「孩子在展現自我能力的同時,也仍有依賴他人的一面與需求」,父母親若能在心中記住這點,對於了解孩子是會很有助益的。

就如同娜蒂媽媽發現的,在這種情況下,大人也會有混雜的感受。孩子能夠很獨立,可以清楚地利用口語表達,對父母來說是很驕傲的一件事,但孩童的發展很少是如此順利的。要知道父母仍然在很多地方是被需要的,又要願意放手讓孩子去探求一點點屬於他們自己生命的可能,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情。

手足之間的競爭與霸凌

貼心小叮嚀:會嘲笑、傷害他人的孩子背後隱藏著「他是需要幫助」的事實。因此在坦護較弱的一方時,也別忘了嘲弄他人的孩子也是需要支持和理解的。

所有的孩童都能夠了解在什麼時候需要和其他人一同分享父母的關注,而在這個年紀,這樣的狀況通常會在兄弟或姊妹之間上演。平心而言,競爭和敵對的感受都是健康的資產,是決心邁向成功的一部分,也是在面對挫折時,能夠堅忍不拔的要素。以前一章所提到的潔瑪的例子來說,當在學騎腳踏車的時候,她認為如果哥哥可以做到的話,她也可以,甚至還有可能騎得比哥哥更好。

六、七歲 的孩子如果身為家中的老大,便會不時地利用自己的地位來擴張自己的優越感,但若是太過於習慣欺凌弟妹,家長通常不會鼓勵的。事實上,一個孩子時常地嘲笑嬰兒或是年紀較小的孩童,通常很有可能是因為害怕自己的缺乏經驗或是對事情的欠缺理解,並且擔憂自己的這些缺點也會被其他人所嘲弄。因此,當一個孩子持續不斷地羞辱年紀較小的其他小朋友時,有可能是想要擺脫自身的不安全感。他們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覺得自己的依賴心是可恥的。家長可以幫助孩子了解必須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夠將事物學會,而且在這過程當中的掙扎挫敗是一點也不丟臉的。會嘲笑他人的孩子常常是害怕暴露出自己其實是需要幫助的事實,因為他們並不期待會被仁慈地對待,或有人可以理解他們的需要。基於這樣的理由,即使家長通常都會站在年紀較小的孩子這一邊,或是袒護較為柔弱的一方,我們也都應該要記得,嘲弄他人的孩子也是需要支持和理解的。對於傷害他人的孩子,我們應該要試著幫助他們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長期來說,這遠比懲罰要來得更有幫助。

手足之間的關係通常就像狂風暴雨般,但學會如何協商談判和控制強烈的情緒,會讓我們更為充實豐富。可以藉由分享故事來探討這樣的主題。由珍妮佛.諾威(Jennifer Northway)所著的《蘿拉走開啦!》(Get Lost, Laura!)描述一個姊姊希望能夠擺脫討人厭的妹妹。然而當蘿拉真的走丟了,姊姊卻試著補救。在法蘭西斯卡.賽門(Francesca Simon)的《調皮的亨利》(Horrid Henry)系列中探討了較不和諧的手足關係。可以自己閱讀的七歲孩子相當喜歡這一系列的故事書,他們喜歡站在一個安全的距離,來探索一些自己頑皮搗蛋的衝動,且嘲笑亨利滑稽的舉動。

在現實生活中,兄弟姊妹之間的妒忌和敵對常常是不加以任何修飾的,而且會讓希望可以維持公正和平的父母親們因此而感到難過。手足之間通常會有針鋒相對的意見,甚至是更多不同的看法,要能夠成功地平息他們之間的爭執,可能是相當累人且辛苦的。通常這個年紀的孩子對於公平競爭有著誇張的想法,然而當生氣的時候,對於事物的看法卻又是相當侷限的。儘管如此,大人們的堅持和一貫的作法終究可以讓事情導入該有的情況。我們需要了解家庭是提供一個練習建立關係和處理強烈感受的實驗場所,在家中辛苦的練習結果會延續到學校環境當中,且在結交朋友和延續友誼的重要任務上會有所助益。

女孩喜歡和媽媽一起聊天逛街,男孩愛與爸爸一同運動獨處

貼心小叮嚀:雖然大部分孩子都能符合社會對性別認同的期待,但少數孩子會不符合社會認同,此時請尊重接納孩子的不同,並容許他們在個性上有多樣性的發展。

到目前為止,嬰兒時期的依賴關係愈見明顯地逐漸消失,孩子可以運用的能力和口語上的理解能力大大地向前躍進,伴隨著其他許多顯著的變化。六、七歲的孩子尋找著能夠和父母更加友善和平相處的機會,通常不同的性別會有所差異,小女生們會不停地討論著媽媽們所作所為,而且樂於與母親作伴。例如:花很長的時間聊天和一起購物,這會讓女孩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這個年紀的男孩子們則偏好和父親一同活動,且對於可以展現男性認同的事物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可以和爸爸獨處對小男生們是莫大的獎勵,他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學習自己所欽羨的特質。母親們可能要偶爾忍受一下位居第二的感受。如果父親熱愛運動,此時便是兒子們可能會加入球隊學習基本技巧的年紀。足球隊在男生之間是非常受歡迎的,甚至當爸爸能夠在比賽場邊加油支持時,孩子們會更加展現出無比的熱情。相對而言,女孩們可能會加入舞蹈班、戲劇社,或一些父母或朋友會參加的活動。參與任何父母表示支持或贊同的活動是相當普遍的,當爸媽對孩子投入的活動感興趣時,孩子們會從中受惠許多,但重要的是家長需要留意比例原則,不要過於鼓勵孩子過頭了,或者容許其從事和孩子個性差異太大的活動,在任何團體當中,總是會有些女孩對運動相當熱衷,而有些男生則偏好較為靜態的活動。孩子們在這個年紀時的興趣總是多變的,倘若感受到壓力過大時,孩子們就會裹足不前。尤其是在週末舉行的活動,往往孩子放假時只想要休息,並不想要從事正式的活動。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