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4/13-04/20 陳代樾【大開眼界】費登奎斯兩日工作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哈利波特與神隱少女: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我不壞,我只想要愛》

《10-14歲青少年,你在想什麼?》

Understanding 10—11-year-olds、Understanding 12—14-year-olds
 
作者:芮貝佳.伯格斯(Rebecca Bergese)等
書系:Grow up 011
定價:300 元
頁數:248 頁
出版日期:2012 年 12 月 14 日
ISBN:9789866112638
 
特別推薦:王浩威、李偉文、周仁宇、林玉華、徐永康、莊裕安、陳質采、游乾桂、楊俐容、葉樹姍、樊雪梅、鄧惠文
 
家裡發生了什麼事:喪親、分離與搬遷,之二

告知孩子對未來的安排

貼心小叮嚀:當十歲、十一歲的孩童在聽到父母離異消息的當下,可能展現出冷淡無感或是安靜無言。但這並不是真的表示他們毫不在乎或一點感覺都沒有,只是當下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一旦家長決定要分開,讓十到十一歲的孩子清楚地知道接下來的安排,以及未來的計畫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通常,要是孩子們相信大人會誠實且坦率地對待自己,在適應這樣的情況之前,對於這個暫時帶來壓力和干擾自信心的離異事件,他們是可以處理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難過與受傷的感受的。因為擔心對孩子在安全感上的影響,以及因此所產生的批評,家長通常會盡其可能地拖延告訴孩子關於父母離異的消息,或是對於未來的安排。這對孩子的壞處是他們會自行解讀家長的行為,並覺得爸媽沒有考慮到自己,他們受到傷害以及憤怒的感受對父母而言一點也不重要。糟糕的是,實際上通常都是相反的狀況。

分離有時候也包括了新家庭的組成,無論是父母親分開住在不同的地方,或是其中一個,或甚至兩個人都有了新的親密伴侶。有時候,這個新加入的伴侶也會有自己的家庭,因此在面對失去一個家庭的過程,這樣的一個變動,和新增加的家庭成員,不可避免地必定會讓孩子感受到壓力。他們會懷疑新家庭是否可以接受自己對舊家庭及失去一位家長的難過悲傷。

然而,備受壓力的感受不見得是過於無法承受的,在這個年紀,孩子看起來會很冷靜地接受這樣的消息,不像年幼時容易有強烈和立即的反應,和可能會表現出某些自己所擔憂的地方。一個十歲的孩童可能會在聽到消息的當下展現出冷淡無感或是安靜無言。當然,能夠表達自己的感受可以讓自己在面對危機時輕鬆一點,然而若是太早想要和孩子討論,或是詢問他們是否願意談談自己的感受,可能會得到事與願違的效果。有些孩子會在與家長的關係中找到慰藉,但其他的則可能需要隔離自己,並將心思放在其他的事物上,讓自己可以暫時逃避真實生活中的困境。

當薩伊德發現爸媽有離異的打算時,覺得被羞辱了。父親告訴他,媽媽回家鄉去探望親戚,直到三、四個月之後,雖然當中與母親通過兩次簡短的電話,薩伊德才發現媽媽永遠不會回來了。當他詢問父親,發現爸媽曾經討論過這件事情,卻決定在母親離開之前不讓自己知道這個消息時,薩伊德更加覺得生氣和難過。在他成長的過程中,被教育成要把強烈的感受放在一旁,且要學習家中男性成人們的有禮和小心翼翼的行為舉止。他不可以隨便掉眼淚,或是大吼大叫,藉由盡可能地逃離家中,花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圖書館的電腦室裡埋首讀書,來控制自己被遺棄的感受。薩伊德在學期末的報告得到相當高的分數,並得到英文老師的讚賞,但他越來越沉默封閉,薩伊德為了要轉移痛苦感受所花費的力氣已經讓自己筋疲力竭了。

孩子們可能看起來幾乎不會流露出對家中惱人改變的任何感受,但就像上述案例所描述的,他們對於變化並不是毫無感受,或是漠不關心。相反地,類似事件所產生的影響可能是毫無預警地,或是讓其啞口無言地襲擊而來。可能必須要對孩子重複描述未來計畫的細節,或著是在一段時間內維持著確實和可預測的日常生活慣例運作模式。經過一段日子以後,孩子們會讓你知道他們的感受,雖然可能不見得是以文字的方式表示。不過,當您自己本身也相當緊繃的時候,是需要勇氣才能夠觀察或傾聽孩子所想要傳達的訊息。

保持熟悉和給予安全感

貼心小叮嚀:當家庭發生變動時,不要為了轉移孩子的不安焦慮而進行搬家、度假、拜訪遠方親友等活動,這樣更不容易讓孩子安心下來。盡量保持原本的作息生活,讓孩子慢慢適應接受新的改變。

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們覺得最困難的部分通常是家長的改變。對大人而言,失去所帶來的痛苦和迷惑,即使分手是在最溫和與小心的協議下進行,也會有某種程度的難過和過於關注於自身的情況產生。通常離異會在某段情緒起伏和飽受壓力之後的一段冷靜期時發生,在這之前則會發生許多的爭吵或戲劇化的事件。若是喪親,在親人去世之前也會有好長一段時間在醫院來回奔波,或因目睹摯愛雙親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而感受到痛苦。因此在一開始時,孩子們可能會覺得鬆了一口氣,但也會因父母的情緒和行為,而覺得迷惑和陌生。一個十歲的孩子可能會有段時間面臨著雙重的失落,對於之前在自己所認識的世界中已經建立的日常生活慣例和習慣,不再如往昔一般,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有新的大人所主導的時代,但是在面對危機的時刻,例如之前的母親、父親或主要照護者突然消失匿跡,孩子之前所期待的那個當自己無助的時候可以求助依賴的熟悉人物已不復存在。此時,如果家庭中的其他成員能夠協助家長的話,這會是相當驚人的支持力量。然而,在面對壓力或離異時,孩子會有著複雜的感受,混雜著罪惡感和疑惑,好奇自己到底在這個呈現於眼前的分離或失去當中可能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他們尤其會覺得自己之前所知道理解的所有事物都消失不見,就像馬戲團裡的哈哈鏡一樣,以往所熟悉的關係與臉孔看起來都不一樣了。在調適的幾個星期,或甚至幾個月當中,孩子會需要一個體貼的大人的支持,這個成人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前後一致的環境,祖父母、家族朋友或老師們都可以對孩子有極大的幫助。

儘管想要讓孩子在壓力或悲傷當中有個喘息的機會,而安排與親戚一同去度假,即使孩子的年紀已經較大,這種暫時離開家的突發活動很容易引起孩子更大的不安全感和擔憂。這時候並不適合安排搬家,或拜訪在遠方較少來往的親戚等類似活動。有些年幼的孩子若是感到焦慮,就會亂發脾氣,變得很黏人,甚至失眠,這些情況同樣也會發生在年長的孩童身上。有時候,家長會將這樣的行為解讀成孩子挑剔或生氣的表現,這是有可能的,但通常這樣易怒及粗野的行為都是孩子覺得無助、挫折,甚至沮喪的相關徵兆。因此,若能在這種敏感時刻,盡量保持生活中的日常作息慣例和造訪的場所,可以讓孩子在可能會感到困惑和陌生的氣氛之下,盡快恢復對事物的確定感。

勇氣帶給我們力量

貼心小叮嚀:當家庭面對危機時,如果孩子有朋友能夠陪他一起度過,或是他能將重心擺在學校當中,對孩子來說會是一大解脫。

如同父母的離異或是失去親人的狀況,其他家庭裡重大的變化,也會引發孩子強烈的疑惑感受。例如慢性的疾病,或離開熟悉的地方與人物,搬到千里之外的新環境中。這些變化會讓所有人都感到心神不寧,相較於成人而言,擁有較少經驗的孩子們更是沒有益處。孩子甚至在經歷某些平常的變化時,例如換學校,或是祖父母來家裡同住,都會誤認為這樣的變化會導致最糟糕的情況,且是長期永久的。也會有孩子是可以冷靜面對這樣的轉變和變化,並很快適應。很多人都認為相較於大人來說,孩子的適應能力較好,所需要的時間也較短。有時候,的確是這個樣子,但是每一位個體對世界都擁有獨特的觀點和看法,對於新狀況的回應也會有所不同。

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可能對於婚姻破裂或離異的消息有著冷漠的回應,相較於其他類型的失去,也不一定會清楚展現出自己的悲傷和憤怒。除了對孩子所擔憂或傳達出的訊息上提供足夠的支持和注意外,還要讓他們能夠從家中的這些麻煩中暫時抽離,身為家長或主要照護者需要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巧妙的平衡。當家庭面對危機時,能夠花時間與朋友共度,或是活躍於學校事物當中,對孩子來說會是一個很大的解脫。在另一方面,當家長或照護者顯露出脆弱的跡象時,這個年紀的孩子們可能會覺得要能夠控制自己與其之間關係的複雜感受是相當困難的。我們會在下一章節中更深入地探討這個議題。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