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4/03~08/28 Irene Freeden & Meg Harris Williams【後克萊恩學派理論、臨床及討論26講】zoom授課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當生命陷落時》

《轉逆境為喜悅》

《不被情緒綁架:擺脫你的慣性與恐懼》

《寫在深夜加油站之後:蘇格拉底如是說》

《美,靈魂的禮物》

《不完美的禮物:放下「應該」的你,擁抱真實的自己》

The Gifts of Imperfection:Let Go of Who You Think You
 
作者:布芮尼•布朗(Brene Brown)
譯者:田育慈
書系:Holistic 080
定價:300 元
頁數:264 頁
出版日期:2013 年 04 月 08 日
ISBN:9789866112690
 
特別推薦:周志建、張德芬、彭樹君、鄧惠文、賴佩霞、盧蘇偉、謝文宜
 
【前言】 全心投入的生活

全心投入的生活,是以肯定自我價值為前提,投入我們的生活。這意味著你要培養勇氣、仁慈、連結,清早醒來可以這樣想:不管我做了多少、有多少還沒做,我都夠好了。而深夜入睡前可以想:沒錯,我的確不完美、脆弱、偶爾會害怕,可是這不會改變事實,那就是我也很勇敢,並且值得擁有愛和歸屬。

旅程

全心投入的生活不是一種單次性的選擇,而是一個過程。事實上,我相信這是一趟終生的旅程。我的目標是讓人覺察和明白有什麼選項能引領我們進入全心投入的境界,我也會將從許多全心投入生活與愛的人身上所學到的東西,分享出來。

任何旅行,包括這趟旅程,啟程之前都得討論要帶什麼行李。先該具備哪些條件,才能擁有飽滿的自我價值,去生活和去愛?應該如何培養這些條件,並且放下阻擋我們前進的事物?要如何擁抱不完美?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勇氣、仁慈和連結。這三項工具,是我們在這趟旅途中披荊斬棘時不可或缺的。

那可好,那我乾脆變成打擊完美主義的超級英雄算了嘛。如果你有這樣的念頭,我完全理解。勇氣、仁慈和連結,似乎是過於遠大浮誇的理想。但如果在現實生活中能充分練習,這些日常的實踐都會成為生命中不可思議的禮物。值得慶幸的是,正是我們有脆弱之處,才迫使我們呼喚這些奇妙的工具。因為我們是活生生的人,不完美得如此美好,才得以天天練習運用這些工具。如此一來,勇氣、仁慈和連結都成了禮物──不完美所帶來的禮物。

在本書中,我首先會在第一章解釋我所知道的勇氣、仁慈和連結是什麼意思,以及這三者為何是發展自我價值的工具。

一旦大致清楚旅程中所需的工具之後,我們就會在第二章中向前邁進,討論核心議題:愛、歸屬、價值。我將回答我在職業生涯中最棘手的問題:愛是什麼?我們能否愛一個人卻又背叛他?為何我們對融入的持續性需要,會破壞真正的歸屬?我們能否珍愛生命中的他人(如伴侶、子女),比愛自己更多?我們如何定義何謂有價值?還有為何我們到頭來往往需要努力贏取價值,而不是相信自己本來就有價值?

旅程總免不了遭遇障礙,全心投入的旅途也不例外。因此,我們會在第三章中,依照我的研究發現,探討全意生活、全心去愛之時會遭遇的最大障礙,以及發展穿越障礙和培養復原力(resilience)的有效策略。
接下來,我們會探討全心投入之旅中的十大路標,引導你一步步走向正確的方向,而且可在日常中實踐。一章介紹一個路標,每個路標皆以故事、定義、金句、點子詳加解說,為我們生活與珍愛的方式做出刻意而明智的選擇。
 
關鍵時刻

本書會使用許多含義廣泛的字眼,例如:愛、歸屬、真實。我認為有必要將日常生活中大家不求甚解的模糊字眼給定義清楚。我也認為,如果定義下得好,這些概念就易於理解、容易實踐。我設法用一種能幫我們拆文解字、細究意涵的方式,來為這些字眼下定義。當我們深入探究,穿透令人感覺良好的表面字義,發掘出使人投入全心投入生活的日常活動和經驗,就能看見人們是如何給驅策他們行動、信念和情緒的概念下定義的。

舉例來說,研究參與者談到了某個概念,例如愛,那我就會小心翼翼地用他們經驗到愛的方式來界定愛。這樣做,有時會需要發展新的定義(我也的確重新定義了愛和其他許多詞彙)。還有些時候,我是在既有文獻中,找到充分捕捉了研究參與者經驗精髓的定義。玩樂就是個好例證。玩樂是全心投入生活中很重要的元素。我研究這個主題的時候,發現了司徒爾特•布朗博士(Dr. Stuart Brown)令人讚嘆的研究。因此,我不新創定義,而是採用他的研究,因為那精準反映了我從研究中獲得的資訊。
我明白定義會激發爭論和異議,但我十分坦然。我寧可大家辯論重要的字義,而非置諸高閣、不聞不問。我們需要共同語言來幫助我們創造全心投入生活中必要的元素──覺察和理解。

向深處挖掘

二○○八年初,我的部落格剛成立不久,我貼了一篇文章,談的是打碎我「向深處挖掘的按鈕」。你知道這個「向深處挖掘的按鈕」是什麼吧?
有些時候,你已經累到骨子裡,卻得要再一次半夜起床、再洗一堆髒衣服、再趕一班飛機、再回一通電話;或者有些時候,即使你很想向某人比完中指然後就悄悄找好掩護躲起來,但是卻還必須討好、表現、做到完美。像這些時候,你仰仗這顆按鈕。

「向深處挖掘的按鈕」是一條祕密底線,當我們筋疲力竭、不堪重負,事情太多、時間太少、自顧不暇時,一超過底線,我們就靠蠻力撐過。
我在部落格文章中說明了我決定不修復這個「按鈕」的原因。我承諾自己要在感覺情緒、生理、靈性枯竭的時候,嘗試放慢腳步、不去依賴那些咬牙硬幹、頑強堅持、打落牙齒和血吞的老方法。

這招管用了一段時間,但我想念按鈕。我懷念過去枯竭、低落的時候有所依賴。我需要一個工具掘開去路。於是,我試圖從研究中,找出與全心投入生活比較一致的挖掘方式。也許有其他方式,比咬牙硬撐來得強。
我發現了這個:全心投入生活的人的確會「向深處挖掘」。只不過他們的手法不同。他們筋疲力竭、不堪重負的時候會──

? D(Deliberate) 藉由禱告、默想、立定心意,刻意去改變想法、行為。
? I(Inspired) 明智選擇與先前不同的新選項。
? G(Going) 前進、採取行動。

有此發現後,我便開始用這個新方法來「向深處挖掘」,效果令人驚艷。我最近迷失於網路世界,就是個好例子。我不好好工作,卻在臉書上不花大腦地閒晃,又在電腦上做些無關痛癢的瑣事,藉此自我麻痺。但這些行為對放鬆於事無補又毫無生產力,平白虛耗了大量時間和精神。

我嘗試了新的「向深處挖掘」法──刻意、明智和行動。我告訴自己:「如果你覺得掛在網路上很有趣、很放鬆,可以藉此充電,那就放手去玩。如果不能,就另外找些會真正放鬆的事。例如能振奮精神的活動,別搞些消耗心靈能量的事。最後,最重要的是,起來行動!」我闔上筆電,簡短禱告提醒自己要疼惜自己,然後看完一部電影,這部影片裝在線上租片信封裡,擺在我桌上超過一個月了。這才是我真正需要的。

這不是「向深處挖掘」、靠蠻力撐過的老方法。我不強迫自己開始工作,也不逼自己做點有生產力的事情。相反地,我用禱告的態度,刻意而體貼做了讓心力回復的事情。
說明路標的每一章都包含一個「向深處挖掘」的單元,幫助我們思考如何刻意而明智地抉擇與行動。我分享了我個人「向深處挖掘」的策略,也鼓勵你發展出自己的方法。這些新策略比過去「靠蠻力撐過」的方法有效太多。

我想貢獻的是……

這本書包含了許多深具影響力的主題,諸如疼惜自己、接納、感恩。我不是頭一個討論這些主題的人,而且我肯定不是最聰明的研究者,也不是才華洋溢的作家。不過,我相信我是第一個說明這些主題如何個別作用、共同作用,並進而培養出全心投入的生活方式的人。而或許更重要的是,我是以多年研究羞愧和恐懼的學者立場來討論這些主題的第一人。

不知道有多少次,我很想放棄羞愧研究。職業生涯致力於令人神經過敏的研究,是很難熬的。我曾有多次棄甲投降,告訴自己:「太難了,不玩了!能研究的好主題多得很,我要甩掉這個題目!」我並未選擇研究羞愧和恐懼;是這兩個研究找上我。

現在我終於明白,原來這些正是我需要的──無論在專業或個人層面上,羞愧與恐懼的研究,是為了全心投入的任務而預備的。我們可以一直談論勇氣、愛和同情,彷彿朗誦滿屋子勵志卡片,但唯有願意坦承對話、討論是什麼攔阻了日常生活的實踐,否則我將永遠、永遠無法改變。
勇氣聽來很美好,但我們有必要討論,為何想要擁有勇氣就必須放下別人的看法,而這令許多人卻步。仁慈是人人嚮往擁有的,然而我們是否願意審視為何設定界限和說不,是仁慈的關鍵要素?是否就算會讓別人失望,我們仍肯說不?歸屬是全心投入生活的另一項基本要素,但首先我們必須自我接納。但為何自我接納如此費力?

我動筆寫書之前就不斷自問:「這本書為什麼值得寫?我希望這本書有什麼貢獻?」很諷刺的是,對於愛、歸屬、價值的延續討論,我自認所能提供最有價值的貢獻,竟是從我身為羞愧研究者的經驗延伸而來。

進入全心投入的研究之前,我已經很了解小魔怪和充滿羞恥感的自我對話如何使人感到害怕和渺小。這份洞察力促使我分享改變生命的真實策略。如果想要知道為什麼大家都很害怕讓別人看見和認識真實的自己,就必須了解羞愧和恐懼的力量。若我們無法勇敢面對「永遠不夠好」以及「你以為你是誰啊?」這種問題,便無法向前邁進。

我多麼希望,以前深陷於羞愧研究時,在遭逢絕望和挫敗的時候,我能夠早點懂得我現在了解的道理。在我們展開旅程前,我要告訴你的這段話,如果我能回到從前,向著自己的耳邊低語,我也會同樣告訴自己:

坦露自己的故事或許很艱難,但遠比不上終生逃避來得辛苦。擁抱自己的弱點會有風險,但遠不如放棄愛、歸屬、喜樂──諸如此類使人極度脆弱的經驗──要來得危險。唯有當我們勇於探索黑暗面時,才可能發現自身光明面的無限力量。

 
 
 
亞馬遜網路書店自助類四顆半星熱烈好評,自助類排行榜超級暢銷書!美國歐普拉節目、紐約時報、CNN、華盛頓郵報熱烈報導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