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4/13-04/20 陳代樾【大開眼界】費登奎斯兩日工作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這麼想就對了:哲學家教你破除11種負面想法》

《叔本華的眼淚》

《生命的哲思》

《與無常共處:108篇生活的智慧》

《勇氣與自由》

《亞里斯多德會怎麼做?:透過理性力量療癒自我》

What Would Aristotle Do?:Self-Control through the Power of Reason
 
作者:伊利特.科恩(Elliot D. Cohen)
譯者:丁凡
書系:Holistic 086
定價:400 元
頁數:320 頁
出版日期:2013 年 09 月 14 日
ISBN:9789866112843
 
特別推薦:李維倫、林耀盛、黃筱慧、劉希文、黎建球
 
第四章:如何處理情緒與理智之間的衝突

似乎靈魂中有種非理性的元素……本質上與理性相反,與理性對立與抗爭……但,從某一方面來說,非理性也受到理性的約束,參與理性活動而遵從理性。 ——亞里斯多德(註一)

記得上一次你跟自己說,你不應該有某種感覺,但還是有那種感覺,甚至採取行動了嗎?人類常常頑固的抓緊他們的情緒推理,即便是根據不切實際的規則和事件報導的情緒推理。在這種情形下,我們很容易說:「我就是這樣感覺,我也沒辦法。要我有不同的感覺(和行動)根本沒有用。」但是,無法改變和很難改變是兩碼子事,如果你無法區分這二者,就會很容易放棄。

情緒拉扯的母親:馬雅的故事

讓我們看看馬雅的故事來了解這一點。馬雅有個十七歲兒子朗尼。你已經認識朗尼的父親了。猜得到是誰嗎?提示:和太太為了兒子的事情吵架,而把自己鎖在臥室的那個男人。

對了,就是傑森。第二章有談到他。現在讓我們看看馬雅如何頑固堅持不切實際的規則,導致家庭環境失衡,充滿了情緒風暴。

從十二歲開始,朗尼在家裡就開始胡鬧,很容易為了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他拒絕聽母親的話,還會頂嘴。他的攻擊性逐年增加,辱罵母親,說髒話(甚至在朋友面前),威脅大家,拒絕準時回家,不遵守家庭規定,他的要求(例如買新衣服或其他東西)被拒絕時就立刻大發雷霆。早年,朗尼對爸爸比較聽話,但是逐漸的,爸爸也成為朗尼欺負的對象。儘管如此,馬雅一直都保持著慈母的形象,對兒子表達關心和母愛,幫他找藉口,忽視他的錯誤行為,甚至忽視他的殘酷言行。一開始,傑森會教訓兒子,罵兒子,甚至吼兒子。但是,很明顯的,一點用處也沒有。事實上,朗尼似乎很喜歡惹父親生氣。這樣,朗尼才有機會說父親是瘋子、一無是處。過了一陣子,傑森和兒子的互相吼叫越來越少了(雖然還是有)。傑森開始避免接觸兒子。即便如此,辱罵仍然持續,主要對象是對馬雅,對傑森還少一點。馬雅開始為了兒子的行為責備自己,也責備傑森,拒絕讓朗尼為自己的言行負起責任。畢竟,她說:「哪有好的家長會養出像朗尼這樣身心失調的孩子呢?我們一定做錯了什麼。」傑森試圖懲罰朗尼的不良行為(例如禁止他用車子和電話),但是越來越不嚴厲了,因為馬雅認為這些作法都沒有用。

但是,馬雅注意到了,如果她不表示關心(不問他都在做些什麼),朗尼會暫時行為良好。但是只要她表達關愛(說好話、口氣甜美、擁抱、同意買好東西給他⋯⋯等等),或是表達關心(你要去哪裡?什麼時候會回家?⋯⋯等等),就會有不良行為出現。馬雅越是熱切表示關心,越是受折磨,不良行為的惡性循環就越來越嚴重。她似乎無法關心兒子而不「付出代價」。傑森建議馬雅持續保持中立,不要跟兒子有接觸。可是馬雅沒辦法做到,她說:「我太愛他了,無法不表示出來。」

另一方面,馬雅開始認為,只要一切都順從兒子,無視他目無尊長的行為,對兒子而言,事情就會輕鬆一些。關於如何管教朗尼的不良行為,在某個層面,馬雅似乎接受了以下的思路:

思路(一)
規則:我不應該做任何惹火兒子的行為。
事件報導:我如果表示關心或表達愛意,都會惹火朗尼。
行動:我避免對朗尼表示關愛。

但是另一方面,馬雅在情緒上似乎也接受以下兩條思路:

思路(二)
規則:如果我真心愛我兒子,我必須表現出來(對他表達關愛)。
事件報導:我真的愛他。
行動:我對朗尼表達關愛。

思路(三)
規則:如果孩子有困擾,一定是家長的錯,應該付出代價,而不是孩子付出代價。
事件報導:朗尼有困擾。
情緒:自責沒有當個好父母(覺得是我們,而不是朗尼,應該負起責任,為錯誤付出代價。)

朗尼犯錯時,記得馬雅多麼抗拒傑森懲罰朗尼嗎?因為第三條思路,這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當傑森拒絕帶兒子出去旅行時,她對傑森發脾氣,大半是想讓傑森彌補父母的罪過。

責備自己,也責備丈夫,這個情緒對馬雅而言,感覺是對的。所以,當她試圖對兒子保持冷漠的時候,她是在對抗自己真正的感覺。她會覺得緊繃、不舒服,因為她背叛了這些強烈的感覺。我猜,她一想到要對兒子冷漠就痛苦無比,其源頭必然來自她自己的童年。在第十一章,我會談到童年和人際關係如何支持這種自我挫敗的情緒。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

你可以說,馬雅情緒上接受了思路二和思路三,因為這兩條思路符合她情緒的元素,例如她的身體感覺和印象。這讓第一條思路——避免對朗尼表達關愛——在她的情感宇宙中,就像一個討厭的侵入者。但是它對馬雅的影響力被其他思路阻撓了,馬雅的身體其實是站在其他思路那一邊的。

情緒上和理智上,馬雅能夠接受的結論彼此拉扯,這個現象稱為認知失調(註二)。她有兩套矛盾的前提,一個根據身體的感覺和印象,另一個不是。當她試著對朗尼比較冷淡時,根據身體感覺的前提會逐漸佔上風。馬雅面對的挑戰是如何把與理性思考不一致的情緒狀態轉換過來。

當你有認知失調的現象時,你卡在知識和情緒中間,動彈不得。你知道你應該怎麼做,可是你不覺得應該這麼做。最後往往讓你選擇了你明明知道不應該採取的行為。

用你最強的解藥對治認知失調

要點如下:當你的知識和情緒失調時,你可以試試這個:首先,說出你覺得想怎麼做,找出背後的規則和事件報導(在第八章,我會給你一些方法,找出這些前提)。第二步,盡力反駁這些支持你感覺的規則和事件報導。如此一來,你會看得更清楚,堅持這條思路是否不合理,並瞭解為什麼。第三,說出你認為真正應該(或不應該)做的事情,找出背後的規則和事件報導。這條思路應該是你的解藥,但是有時候你自以為知道,其實你並不真的知道。你的解藥還是可能無用。所以,你也要仔細檢查一下解藥背後的規則和事件報導,看看是否可以反駁。如果可以反駁,就試著尋找一個更強有力的解藥。最後,盡全力運用你的意志力,執行最好的解藥!

以馬雅為例,讓我們看看第二條思路:如果我真心愛我的孩子,我必須表達出來。在大部份的親子關係中,這條規則並不會造成問題。如果我對我的孩子表示關愛(表達出來),通常可以期待孩子也會回報以關愛。很不幸的,朗尼不是這樣的。這個規則不適用於特殊狀況,表達關愛只會惹來憤怒和敵意。打個比方:在美國,言論自由是基本人權,可是我不能在大廳隨便大喊:「失火了!」馬雅試著在一個不適當的狀況下執行她的規則。就像把凱迪拉克的消音器放在本田汽車上一樣,根本沒有用。

馬雅的第三條思路:如果孩子有麻煩,都是父母的錯,父母必須付出代價,孩子不須付出代價。這很容易反駁,因為這條規則假設一切總是父母的錯,沒有考慮同儕關係,以及各種各樣的經驗與接觸,甚至還有父母無法控制的遺傳因素。第二,假設朗尼的問題完全是父母的錯,那麼,這條規則似乎假設朗尼沒有個人自由意志。這條規則似乎假設,他就像設定好的電腦,對自己的行為毫無責任。這條規則不承認朗尼可以自由行為,而是告訴你要責怪設定程式的人(家長)而不是電腦(孩子)。可是朗尼常常對母親說:「他媽的,閉嘴!」這是朗尼自己選擇了這樣說話,他難道沒有責任嗎?第三,即使情緒問題往往來自不當教養,這並不表示家長就要被責怪或付出代價。如果家長具有足夠的知識和先見之明,卻惡意的傷害孩子,那是另一回事。但是,馬雅對待孩子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特質,就是她對孩子無悔的愛。最後一點,「家長應該付出代價,孩子不用付出代價」
的想法,似乎表示馬雅在為朗尼的問題尋找怪罪的對象,而事實上她應該做的是協助她的孩子。
所以,第二、三條思路沒有充分的邏輯。那麼,第一條思路呢?規則是:「我不應該做任何會惹惱兒子的事情」,不應該做任何事?這聽起來像是很不合理的要求,是不是?這也表示朗尼的家長不應該對他表現任何關愛,因為關愛會惹惱朗尼。

另一個解藥是,平常保持比較冷漠的關係,偶爾,當朗尼有好的行為時,才表示關愛。這正是我們後來嘗試的解藥。猜猜看怎麼了?確實有一點效果。首先,馬雅比較能夠用一致的態度對待朗尼,因為這樣的規則比較容易做到。第二,這樣可以鼓勵,而不是傷害,朗尼的自我價值。

我也跟馬雅強調,這種「有紀律的愛」(tough love)並不需要她停止愛自己的兒子。矛盾的是,在這個不尋常的案例中,這種態度才是真正愛孩子的正確方法。對於馬雅,這表示她必須有勇氣和堅毅不拔的意志,不斷對抗支持她對待朗尼不良行為的自我挫敗回應的前提、身體的感覺、印象和行為。這表示不斷的努力運用意志力,克服內在障礙。

鍛鍊你的意志力

這個工作需要你先看看自己的內在。往裡面看,你幾乎可以感覺到一股力量施加在你的外顯行為上,對抗著身體衝動。你知道那個感覺,對吧?這就是意志力。就像其他身體感覺一樣,這個感覺讓你看到身體內在的狀況。你可以感覺自己身體被往一邊拉,但是你也可以感覺到有一股微小的抗拒。
哲學家坎貝爾(C.A. Campbell)說:「只有當我們的慾望非常強烈的引誘我們,而我們選擇了意志力與之對抗的時候,我們才會意識到意志力的存在。」(註三)坎貝爾說的「意識到」,感覺像是由內往外推的力量。你可以感覺到自己從內在推自己,抗拒身體誘惑,去做你認為對的事情。

這個內在意志力,或意志的努力,是人類情緒組織裡的一部份,對於情緒控制極其重要。意志力定義了我們人類的自由。否則,我們將只是身體的奴隸,一直聽從身體的衝動而已。

你可以運用意志力改變自己的行為、思考和感覺。你可以停止自我挫敗的行為,開始做更理性的行為。保持自己的良好行為,你可以同時改善你的感覺,正如我在第三章談到的。當你的感覺改善了,就比較容易好好思考了。

意志力可以用兩種方法協助你抗拒非理性思考。如果你的解藥式推理告訴你不應該做某件事情,你可以用意志力阻止自己不做這件事情。另一方面, 如果你的解藥式推理告訴你應該做某件事情,你可以用意志力逼自己做這件事情。所以,視解藥式推理為何,你可以運用意志力不做非理性的事情,或逼自己做理性的事情。
哲學家桑塔斯(Aristotelis Santas)將意志力比喻為肌肉,需要不斷鍛鍊,慢慢的長大,才能越來越壯碩。你需要學著習慣常常運用它,先從容易的事情開始,然後才慢慢對付比較困難的任務(註四)。用桑塔斯的方法,我建議馬雅花幾個星期的時間,試著逐漸減少她問候朗尼生活的次數,直到她自己建立起足夠的意志力,能夠用適當的程度關懷孩子,而不至引來兒子的辱罵。

運用意志力改變情緒和行為並非易事,尤其當你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時。在馬雅的例子上,就極端困難。但是上次看到她,她已經逐漸習慣自己的新行為模式了,朗尼的辱罵次數也漸漸減少了。
我懇求你也開始訓練意志力。你可以每天練習。下一次你伸手拿洋芋片的時候,你可以對自己說:「我不應該多吃油質的東西,這些洋芋片非常油膩。」然後運用意志力,支持解藥式推理中的「不應該」,放下洋芋片,不要吃它。你可以勝利驕傲的走開,感覺自己的內在力量。想罵孩子音樂放得太大聲的時候,試一下。狗狗在地毯上拉屎,你很想踢牠的時候,試一下。能夠控制自己是一種自然的快感,代表極大的尊嚴。感覺會棒極了!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