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療癒與生命超越經驗》 |
Religious Healing: Virtual Realization of Life |
|
作者:余德慧(Yee Der-Huey) 書系:Master 044
定價:360 元
頁數:320 頁
出版日期:2014 年 09 月 15 日
ISBN:9789863570127
|
|
特別推薦:王心運、汪文聖、宋文里、李維倫、林安梧、林耀盛、黃冠閔、彭榮邦、楊儒賓、楊凱麟、鄧美玲、蔡錚雲、蔡怡佳、盧蕙馨
|
|
宗教療癒發生在有別於現實的「他界」,這一直是余德慧教授的主張,而他全部關於療癒的思考,也是從「how」的角度不斷探問進抵他界的各種徑路之機巧,並對不同修行的「境界」進行現象學描述。本書分為輯一與輯二,各自是余德慧教授在不同時期對於同一問題意識的不同思索。
「輯一、現實之非」整理自2007年余教授在心靈工坊文化公司的四次私塾講座:「從後現代觀點看心靈療癒」。余教授以自身經驗作為理解的引渡,從夢幻空間、無為之道、生命美學、柔適照顧等議題,探討「非現實」的性質及進入方式。
「輯二、幻化生成」是2012年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的「宗教療癒」課程錄音謄稿,為余教授最後的研究成果。余教授對「療癒」的思索,從早期的詮釋現象心理學,到後來的身體轉向,研究思路幾經轉折,最終通過法國後現代哲學家德勒茲(G. Deleuze)「純粹內在性」的思想洗禮,發展出獨特的宗教療癒論述。余教授如同德勒茲,是一位繁複概念的生產者,他們都以新的概念工具箱,提取符合脈絡的器用之道,以解除既有學科界限,引導我們進入個人存在的核心體驗,去看見超越的/超驗的啟悟之可能。
余教授後期對於宗教療癒的關懷,毋寧是古老心理學的歸返;他的宗教療癒與生命超越路線,解除教門的教義視野,穿越不同的認識論界限,以無目的之目的,激發讀者在解疆域後的遊牧活動,尋找自身的修行療癒之道。
宗教對余德慧來說,不是教條的信奉,而是生命的真誠相與;不斷的投入與超越,不斷的幻化與超越,空無的處所呈現了生命的真實,邁向終極的療癒。 ──林安梧
余德慧教授說出了我們自己,那個我們尚未認識的自己。讀者要理解的,並非余德慧教授的思想內容,而是自己屬於人的存在根本經驗。 ──李維倫
余老師是「負傷的學人」(wounded scholar),他以生命智慧歷練成就教材。由於余老師的跨領域哲學素養、解疆域的行動、充滿詩性的語言、帶有藝術神祕氣息但又不失科學眼光的複合經驗,使本書不但具說服力,更可使讀者融入自身的深度體驗或日常生活。 ──林耀盛 |
|
本書目錄: 宗教療癒與生命超越經驗 目錄
成書說明 〔推薦序 〕在存在的根本處奮鬥 李維倫 輯一 現實之非
第一講:視野的移轉:從心理治療到心靈療癒 從「治療」到「療癒」/不在場的現身/探問「靈魂」的問題/非現實/超越矛盾律的制約/存在的橫軸與縱軸/透光的「明白」/理性可能是惡夢的原點/在現實中發展靈視的能力/宗教閒談與「宗教性」/虛實互換的整全性/透過「虛構」連結潛意識的「玄冥海洋」
第二講:邊界經驗:從後現代觀點看生命轉化 擬像的真實/臨終者的自由空間/人的存在狀態是現實與非現實的複合體/針對性修行的迷思/三種絕望/現實破碎的殘片/殘片透過呼喚生產虛擬/上帝在缺席中的臨在/不同版本的「世人痴迷論」/後現代的修行
第三講:宗教修行:從療癒觀點看靈性修行 進入「非」的區域/無為的強大力量/將一己的存在條件放到域外/自然療癒之道/生存的美學/真正造成阻礙的是助人意識/修行應先放棄解脫之念/虛構的精神生產
第四講:柔適療法:終極療癒的反思與實踐 柔適照顧/自我是不斷漂流的影像效果/無所住的「散心」/社會性倫理的障礙/偶然的「遇見」/必要的被動性/生產的觸點解開過去建立的秩序/渾然/自然之道:無人稱的心理學/遠去與歸來/介紹人文臨床/負重的迂迴之路
輯二 幻化生成
〔導讀〕做為一種真實的虛擬實踐:變異思想的互為皺摺 林耀盛
第一講:內在空間 內在性的「黏性平面」/體覺與符碼交織的界域/終極場域
第二講:無人稱主體的兩種樣態 兩種內在性/樹狀vs.根莖狀的生命/認知與回憶的延展性平面/阿姜查:心與對象分離/膚慰在心/覺:去除習慣的迴路/知識的片面性/自然的平衡/兩種「覺」/第一種覺:虛擬—實相的交互反射/第二種覺:以流動為存在/時間晶體/道證法師的「深解信」/願有決斷
第三講:真實修行 懂與不懂/開悟來自個人獨特的身心狀態/意識網絡的逃逸路線/真實修行的反面/川端康成的〈撿骨〉/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真實/進入文學空間的真實
第四講:非世界與內在時間 內在時間,外在時間/神貧與神愚/碰觸非世界/世界語言與非世界
第五講:超越經驗論(一) 感性經驗/容貫平面的建立/終極場域:理論/終極場域:實例/自我的形構/自我的破洞,終極場域的裸露/純粹的內在性(pure immanence)/解疆域化(de-territorialization)/終極場域的無限性/神話的撫慰/「異點」與「個性」/異點打開人的潛在差異/藝術作為異點的展現
第六講:超越經驗論(二) 無意識是真實的起點/無意識支配意識/無意識帶動意識/惻隱之心/細分子運動/欲望運動與內運平面/意識與細分子運動/修行療癒:以阿姜查《靜止的流水》為例/無人稱主體/進入無人稱主體的路徑/修行的平台/身體感的諮商
第七講:宗教療癒暫歇語 療癒:成為「我的不是」/「我的不是」的無限延伸/微米意識/修行是進入微米意識的狀態/夢是原初的無人稱主體狀態/細分子書寫/療癒的入門/療癒的存有/療癒的關鍵/療癒的蔽障 〔附錄〕轉向臨終者主體樣態:臨終?悟的可能 余德慧
延伸閱讀 致謝 |
|
 |
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