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3/07-2025/01/16 沈志中【拉岡學派精神分析】系列講座*zoom授課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靜能量:找回內在平衡的25個心靈處方》

《當下,繁花盛開》

《找回內心的寧靜:憂鬱症的正念認知療法(第二版)》

《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穿透憂鬱的內觀力量》

《你是盡責憂慮者嗎?:別再杞人憂天,找回平靜人生》

《重新學會愛:在傷痛中自我修復,創造幸福》

《記得要快樂:A到Z的法式幸福》

Et n’oublie pas d’être heureux : Abécédaire de psychologie positive
 
作者:克里斯多夫•安德烈Christophe Andre
譯者:慕百合
書系:Holistic 102
定價:600 元
頁數:480 頁
出版日期:2015 年 12 月 15 日
ISBN:9789863570516
 
特別推薦:李燕蕙、袁瓊瓊、陳德中、楊蓓、蔡康永、賴佩霞、謝哲青 幸福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A -今天(Aujourd'hui)

入門書(Abécédaire)

寫這本書的念頭,有一部分是我對著自己辦公室裡一片歡愉混亂的景象冥想而來的。辦公室裡,當然充滿了書籍和科學期刊,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東西:冥想用的板凳、綠色的植物、神像、聖母瑪麗亞像或佛像,以及用來抓頭的小玩意兒……。有一面牆上,貼滿了孩子們的圖畫,這些都是我女兒、甥侄輩、教子教女,或者其他孩子們畫的。還有,朋友們送的畫、紐西蘭全黑橄欖球隊的海報、馬丁.路德.金博士(Martin Luther King)的畫像、佛洛伊德(Freud)公仔布偶、女兒的照片、土魯斯橄欖球隊(Stade toulousain)的旗幟。這一切對我來說,都是幸福和對生命感激之情的源泉。這當中混雜著各式異樣的組合――幸福也就是這樣,一些看似不相干的時刻與經驗的堆壘,就像辦公室裡這些看似不相同的物件一樣。

這就是本書構想的由來,如同集結了追求美好生活過程裡的故事和感想,以一種稱之為「正向心理學」,既現代又科學的版本呈現。這種純以字母順序的排列方式,或許更有助於彰顯幸福的不可預測及其複雜的本質;更能夠提醒我們,追求幸福其實就在於拾掇起散落四處的小小幸福,就這樣周而復始地讓幸福生活的感覺浮現。有時,我們會感覺到,這些時刻富有意義而且一切合諧。當然,這樣的情形從來就不會持久;也幸虧如此,否則就太嚴肅乏味了。隨即,我們又擴散,即又回到了生命裡面。然而,這般不戴面紗的揚長逃逸,卻是如此精彩又令人振奮。

這本書究竟是一本入門書,還是一部字典呢?乍看之下,兩者頗為相似,都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呈現。不同之處只在於,昔日入門書負有啟蒙學童閱讀的重責大任。我希望讀者們在逐步翻閱這本正向心理學入門書的時候,也能夠更加清楚地落實在生命中,讓自己更幸福。我個人完全信服,快樂是可以學得來的。首先,因為有許多研究如此證實。其次,因為我自己也學習了如何幸福。在幸福的領域裡,我們會看到,有些人確實頗有天分;我並不是其中的一員。我應該只是個平庸的學生,因為科目有趣,所以努力罷了。然而,努力終究是會見效的。我們不會因此成為光芒四射的名家;只不過,相較於那些不曾努力過,或只是任由生命歷程中的人事物帶給自己幸福的人,我們顯然是快樂很多的。

因此,天賦異稟的人一點也不需要讀這本入門書;看破紅塵的人也不會想讀這本書。然而,其餘的人或許會有興趣讀一讀吧!



因為幸福,雪上加霜(Aggravations à cause du bonheur)

福樓拜 在給朋友阿爾弗德.勒.波特凡(Alfred Le Poitevin)的信中,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你可曾想過,幸福,如此可怕的詞彙讓多少人濺淚?如果沒有幸福這詞,我們可以睡得更安穩,活得更自在。」

正如有些人這麼說:一心想要幸福,會不會反而使我們不快樂?這個說法實在讓人無法確定。可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如果我們從外在接收到這樣的訊息:「你具備了一切能夠快樂的條件!」並且將這些外在的訊息轉化成自己的心聲,不斷對自己重複著:「說的也是,我擁有了一切快樂的條件!」但卻不見有任何建設性的作為或努力――我保證你會很慘。反之,我們應該慢慢地、虛心地學習如何享受生命,不對自己做太多的設定;若陷入憂鬱,就需要求助於護理人員。

一項研究顯示,一味地標榜幸福,會讓某些人更不幸。我們讓參與者讀一篇心理學的研究報告。第一組參與者所閱讀的研究報告,其結論顯示大多數人都比較喜歡快樂的人,勝於那些悲傷、無感或不表達的人。第二組參與者閱讀另一篇結論相反的研究報告,報告中證實悲傷的人與快樂的人一樣受歡迎;當中也提到,即使是負面的情緒,感覺和表達自己的情感也是很重要的。然後,要求參與者回憶一段讓他們不愉快的情緒經驗,例如憂鬱、焦慮或壓力。最後,研究人員評估參與者在這些測驗之後的情緒。

當然,回憶起一件非常悲傷的事件之後,參與者顯得比較憂鬱;但更令人驚訝的結果是,一旦他們認為悲傷情緒是不太恰當的,他們就會更悲傷。事實上,該研究結果顯示,第一組參與者(閱讀的報告宣稱大多數人比較喜歡快樂的人),遠比第二組參與者(閱讀的報告指人們可以感受與表達自己的悲傷),來得更難過。

社會一面倒讚揚幸福,形成一股壓力,似乎譴責著那些正在悲傷的人。他們自責不能像周圍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一樣,並且隱約傳達著這樣的訊息:幸福才是常態,而悲傷是一種弱點。這也許可以說明為什麼在多數人口都覺得幸福且表示過得相當快樂的國家,如丹麥,自殺率卻高得驚人。個人痛苦和集體快樂之間的反差,實在令人難以忍受。

該怎麼辦呢?第一步或許就是,當你不開心的時候,就不要暴露在「要幸福」的勸世語錄之中。你應該先專注於瞭解與消化自己的悲傷情緒,並且以實際行動來減輕傷痛。對於不幸之人,我們也千萬別這麼不識相地急著提供「幸福教誨」――倒不如建議他們去散步,或看一部精心挑選的電影(記得,不要選爆笑喜劇,也別是催淚悲劇)。



停止大腦(Arrêter son cerveau)

幸福,有時就是什麼都不想;尤其是當我們想睡覺的時候。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去給小女兒晚安吻,我們就像平常喜歡的那樣,閒聊了一會兒:

「爸爸,我想我會很難睡著的,我太心煩了。」

「真的嗎?有什麼事情過不去啊,有煩惱嗎?」

「沒有,不是啦,是我的腦子裡有很多事情。你知道,該怎樣才能停止想東西嗎?」

「哦!這很難的,很難停止想事情的。你想的是一些讓你擔心的事情嗎?」

「不是啦,我告訴你,爸爸,不要每次都想當你的心理醫生!我就只是不能讓大腦停下來,安心睡覺罷了。告訴我該怎麼辦。」

「喔,好,就是不要想著自己必須睡著,不要一直說:『我一定要睡覺,一定要睡覺。』而是,要放輕鬆。比方說,感覺自己的呼吸,專注感受空氣進到鼻子裡面、下降到肺部,然後呼出一點點溫暖的氣息,專心地感覺胸部和腹部慢慢地脹大和縮小……你感覺到這些了嗎?」

一陣子之後,她說:「有啊,有啊。我感覺到了,可是還不怎麼行得通。你還有什麼更好的點子嗎?」

「要知道,睡眠是沒有辦法控制的,只可以靜靜等著它來,現在只能試著不要心煩氣躁,別強求一定要睡著。」

「嗯,好吧。算了。拜託一下,還是幫我抓抓背吧……」

我照著做了。她也睡著了。

教訓就是:並非一定需要心理醫生來幫助我們停止思緒。有時候,好好抓抓背就夠了。

(摘錄)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