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5/12 文苑【創意連繫2:瑞士感知互動表達性藝術體驗性】一日工作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 《植物的療癒力量:園藝治療實作指南》

《森林益康:森林療癒的神奇力量》

The Healing Power of Forests
 
作者:林一真
書系:Living 025
定價:400 元
頁數:224 頁
出版日期:2016 年 04 月 15 日
ISBN:9789863570615
 
特別推薦:上原巖、申永順、呂兆良、李桃生、林鴻忠、邱惠玲、袁孝維、陳俊霖、廖天賜、戴寶村、魏耀揮
 
綠文明─森林益康的發展國際篇

人類很早就懂得進入森林活動來增進健康。

作家長林曾經在〈森林之歌〉一文中指出,森林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古早人類用以遮身蔽體的衣物,無論是麻棉絲綢或是獸皮,都來自樹林。人類食用的肉和蔬菜,最早也出產於森林。先祖使用的竹簡和現代人用的紙張都是森林的樹木所供應。森林是龐大的藥庫,森林中的許多植物、動物和礦物被各個民族製成傳統藥物,西方醫學就有三百多種的藥是以森林植物所製成。在更遠古的時代,人類住在森林裡面,森林就是家。

兩千四百年前,西方醫學始祖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主張「保持平衡」的健康觀。他相信每個人本身都有自然的力量,可以維護平衡、保持健康;即使是生病的人,也擁有自然的力量來挽回失去的平衡,促進恢復健康;對身心施加適度的刺激,往往能使身體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傳波克拉底有句名言:「人間最好的醫生乃是陽光、空氣和運動」。他提倡在不同的季節進行移地養生,也鼓勵民眾在各種不同的地形上步行運動,接受不同氣候或地形環境的刺激,以提升生命活力。

人和森林的互動是人類文明和環境永續發展重要的一環。森林本身具備了希波克拉底所說「良好醫生」的許多條件,可以讓我們在空氣新鮮、陽光和煦、景色美好和地形有變化的空間中,從事各種活動。

對於森林的熱愛,首推歐洲人。歷史上,歐洲國家對森林的經營以重視保健優先於經濟利用。中古時期,歐洲皇室與王公貴族多數擁有大小不一的森林,用來狩獵、度假和遊樂。君權解體後,森林被開放給社會大眾作為休閒遊憩場所。

在寧靜的森林環境裡,啟發了歐洲人許多文學、音樂和藝術創作的靈感。奧地利的維也納森林與德國的黑森林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德國的格林童話「小紅帽」、「白雪公主」和「糖果屋」等許多有名的故事裡,主角都是進入森林之後,展開精彩的冒險旅程。故事中也常流露出大自然界的渴望,以及對生命的珍惜。

德國的森林治療

德國人素有森林民族的美稱,森林面積佔國土的31.7%。德國人的生活和森林密不可分。森林是安定人心的家園,也是增進體魄的健身房。在森林中散步是德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森林成了德國人家園的後院,親友常在森林裡面互動。

德國人向來重視並善加運用人體自然的治癒力,願意以較長的時間,持續地激發身體機能,加上森林步行運動,配合藥草醫學來養生治病。

十八世紀普魯士皇室醫生克里斯托夫•威廉•胡費蘭(Christoph Wilhelm Hufland)在著作的《長壽法門》(Macrobiotic :The Art of Prolonging Life)一書中提到醫藥手段只是「自然的僕人」,他認為抑制發熱和發炎等症狀會引起其他疾病的發生。書裡也描繪哲學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所嚮往的鄉間生活:「鄉間的一天,在平靜的天空下,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敘,這是比世界上任何藥物更佳的長壽法門。」

十九世紀時,德國人就發現許多長久居住在森林中的人雖然生活艱苦,卻比城市中的富人長壽。十九世紀中葉,德國已經有組織從事「森林與健康」的研究,發展出在不同地區、不同地形的森林散步復健方法。自此之後,氣候療法、森林地形療法和溫泉醫學等與森林有關的自然療法逐漸蓬勃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德國發展的「森林健身法」就領導全世界。在當時,每一個城鎮都有一間「Jungborn」,是「健康聖地和教授自然治療及生活之地」,也有「青春之泉」的意思。人可以在裡面利用空氣、雨水、陽光或沙等元素享受自然浴,也可以游泳、打網球或從事其他活動。Jungborn被視為社區的自然活動場所,更可以成為自然治療的途徑。

1950年代後期,貝克曼(Beckman)提倡把地形療法和溫泉治療結合運用。其中,在德國巴伐利亞(Bayern)的巴特沃里斯霍芬(Bad Worishofen)地區發展出來的克納普(Kneipp)療法,結合了水療和森林活動,深受許多人喜愛。

到了1980年代,德國已經有五十多處強調自然健康的療養所,並且納入健康保險,提供來自各地的文明病患者居住調養,其保險制度可支付每人每三年平均三週的調養費用。

德國人由衷喜愛、珍視和保護森林,蔚然形成豐富的森林文化。德國發展了「生態綠化」、「森林美學」、「森林健身法」、「風景式園林」和「都市林」等思潮和作法,都在彰顯「森林文化」的深度意義。在《森林健康學》一書中記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軍進駐德國,打算砍伐樹木作燃料。當時擔任故鄉科隆市長,也是後來西德的第一任首相的康拉德•艾德諾(Konrad Hermann Joseph Adenauer)向聯軍宣告:「森林綠境對德國人來說,是活到今天的心靈寄託。今後仍然會給予德國人在困境中生存下去的力量。」

森林是德國人最想回的家,也是嚮往旅行的夢土。根據京都府立大學四手井綱英的調查研究,當被問到最想去什麼地方旅行,有五成五的西德人回答最想去有濃密森林的所在。有百分之九十七的西德人表示喜歡在森林中散步。

日本的森林益康

日本有67%國土覆蓋著森林,可說是森林之國。1920年代末期,日本就已經有學者在翻譯的醫學書中提到「森林運動與健康促進」的研究效果。

1928年,俄國生化學者鮑里斯.彼羅維奇.東金(Boris Petrovich Tokin)博士發現:森林的高等植物會散發出具有自衛性的揮發性物質,可以殺死微生物或病原菌、防止植物腐爛、抵禦昆蟲和動物的侵害。這些物質被稱為芬多精(phytoncide),是「植物殺菌物質」的意思。

1976年,在第41屆日本溫泉氣候物理醫學會上,神山惠三發表〈鹿教湯溫泉地一帶植被所散發芬多精之研究〉,這是日本社會第一次得知芬多精的存在。

1980年,東金博士與日本的神山惠三教授共同發表著作《植物的不可思議力:芬多精》,指出芬多精除了可以防治昆蟲叮咬,也能殺死危害人類的病原菌,調節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具有安眠、抗焦慮和鎮痛的功效。從此之後,芬多精開始受到廣泛的重視和研究。

這段期間,「日本健康開發財團」成立,得到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和中央大學的支持,以運動生理反應為重點,在十數處溫泉區附近的森林,進行水浴、陽光浴和空氣浴對保健效果的系列研究。

林野廳長官秋山智英在1982年提出「森林浴」這個名詞,英文為Green Shower(綠的沐浴),意指「入森林,沐浴精氣,鍛鍊身心」,立刻得到日本民眾和醫學界的認同。朝野熱烈地期待和推動森林保健療法,1983年即發動要積極加強建置日本92處的自然森林遊樂區。

阿岸裕幸博士在1984至1985年間訪問德國,學習溫泉醫學和地形療法,實際參與自然療法研究的實驗。他返回日本後,把德國地形療法的病例和實施紀錄送給運動生理學者岩崎輝雄。1986年,岩崎輝雄運用「日本健康開發財團」的系列研究結果和阿岸裕幸提供的留德考察資料,出版了《森林的健康學》一書,大力推廣以「森林浴」來促進健康。

1995年,成長於日本長野縣森林的上原巖,因為讀了神山惠三教授的著作,特地到德國學習克納普療法,並且觀摩森林幼稚園。和德國友人在森林散步的美好體驗,更讓他回到日本創發森林諮商。

1999年,上原巖在日本森林學會大會以「建構森林療法的目標」為主題發表演講。他也運用森林活動在「親愛之裡松川」進行身心障礙者的療育。2002年,「日本森林療法研究會」後來改名為「日本森林保健學會」在長野縣輕井澤創立,上原巖並在週邊的森林示範勞動療育和諮商。2002-2003年之間,林野廳委託上原巖從事「高齡社會中森林空間運用的調查」,林野廳也從這項研究的報告引用森林療法的名稱。

2004年,一群學者專家成立「日本森林治療研究會」(森林Йьзみ研究会)。同年,日本林野廳以一億五千萬元日幣經費委託千葉大學宮崎良文博士和日本醫科大學李卿博士等專家進行三年「森林浴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研究,並且規劃和民間團體合作在十年內核定一百個森林療癒場所,培育森林療癒人才。但是後來核心推動人士的理念不甚一致,組織中的成員變動,政府和民間正式的合作也因故宣告中斷。

日本森林學會2005年的年會以「身心療養保健機能的森林治療法新研究發展」為主題,許多專家學者在會議中發表研究結果。他們發現:森林活動能紓解人的自主神經和內分泌兩大系統的壓力反應。2005年起,上原巖陸續出版森林療法的專書。2007年,「日本森林治療研究會」申請「森林治療」、「森林治療之路」和「森林治療師」的商標專利。同年,李卿成立「日本森林醫學研究會」,並發表論文,指出森林浴可以增加抗癌免疫機能。2008年,「森林治療研究會」解散,同時「NPO法人森林治療研究協會(森林ЙьзみЛДリЪュ,Forest Therapy Society)」成立,繼續收費核定「森林治療之路」、「森林治療基地」和「森林治療師」的資格。

為了鼓勵民眾走進生活場域中鄰近的森林,上原巖從2009年起,把「森林療法研究會」的活動命名為「大家的森林」。2010年,上原巖及松橋和彥醫師成立「日本森林保健學會」(The
Society of Forest Amenity and Human Health Promotion in Japan)。

2011年,今井通子和李卿等學者成立「國際自然與森林醫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ature and Forest Medicine, INFOM)。

2012年,李卿主編的《森林醫學》專書在美國出版,隔年在北京出版中文翻譯本。

日本有愈來愈多的社會福利機構或醫院為高齡者提供森林休閒活動。東京大學早在1925年就設有附屬的「富士林」,也開始探討如何鼓勵更多民眾進入森林,並且在2011年成立「富士森林治療研究所」。許多跨領域的學會陸續以「森林益康」為主題召開研討會。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推動森林益康主要可分成由上原巖所主導的「日本森林保健學會」,及李卿所創組的「日本森林醫學會」。雙方都推崇森林活動可以療癒身心,但是理念和作法不盡相同。前者由森林學、醫學、身心療癒和諮商等領域的學者專家組成,實際規劃和推動多元的森林益康活動,並且進行量性和質性的研究作效果評估。後者由醫學、生理學、心理學和森林學的學者專家組成,進行免疫學、神經和內分泌學等基礎醫學研究來驗證「益康」效果,並且有NPO法人日本森林治療研究協會收費作「森療之路」和「森療基地」的認證以及「森林治療師」的教育訓練和認證。至2015年,日本已經有60個森林地區通過認證。

自從2009年,鄰近日本的韓國,也有森林療法的興起,政府和民間熱烈推動。近年來在森林中接受教育和療養的人數劇增,並且已經開始建置森林益康基地。上原巖和李卿的著作也都陸續在韓國出版。

 
 
2016.4.28 (四)《森林益康》新書發表會(主講:林一真、陳俊霖) 【新書發表會】《森林益康》 免費報名,座位有限,請提前入座。 親近森林,對我來說,是回家和母親相逢。--林一真 從美國拿到園藝治療師證照的林一真老師與長期在台灣推廣自然生態保育觀念的陳俊霖醫師,將在新書發表會中分享如何活用森林環境、促進身心靈健康,帶您體驗森林的不同面貌,並敘說台灣森林益康先驅馬偺博士與植物的生命聯結以及真愛森林的開拓故事。免費活動,歡迎參加!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