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6/01-06/02 釋道興【缽動身心:手工大銅缽聲音共振鬆開筋膜與心理呼應法】兩日工作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靈魂密碼:活出個人天賦,實現生命藍圖》

《傾聽靈魂的聲音》

《靈性之旅:追尋失落的靈魂》

《轉化之旅:自性的追尋》

《英雄之旅:個體化原則概論》

《自殺與靈魂:超越死亡禁忌,促動心靈轉化》

Suicide and the Soul
 
作者:詹姆斯•希爾曼 James Hillman
譯者:魯宓
書系:Holistic 110
定價:380 元
頁數:264 頁
出版日期:2016 年 12 月 13 日
ISBN:9789863570721
 
特別推薦:王浩威、呂旭亞、洪素珍、彭榮邦、廖士程、蔡昌雄、羅耀明
 
【推薦序3】辯論從未停歇
書序作者:廖士程(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衛生福利部委辦自殺防治中心執行長、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

  本書英文版推薦序,來自火力十足「反精神醫學運動」的重要意見領袖:湯瑪斯.薩斯教授(Thomas Szasz)。薩斯教授的另一本著述《自殺的權利》與本書堪稱姊妹作,本書前半部,也在近代史脈絡下與《自殺的權利》共鳴,暗示本書將對筆者熟悉的日常工作帶來截然不同的詮釋。

  薩斯教授謹慎地回顧英國近代史中的自殺,從神學、法律、以及醫學軸向尋找自殺的位置。讀者可能難以想像,近代民主政治發軔地英國,於一九六一年前,自殺仍是具有刑責的犯罪行為。薩斯教授將近代自殺逐漸被精神醫療化的部分原因,解讀為面對除罪化壓力的妥協,但事實可能不是如此單純。

  長久以來,關於自殺的辯論從未停歇,若回到本書出版的一九六○年代,這辯論不休的氛圍,也絕對不僅侷限當時精神醫療面臨危機,兩股不可共量 (incommensurable)的描述式(descriptive)與動力式(dynamic)精神病理典範轉移,而將這危機投射到自殺防治的醫療面向而已。

  面對未停歇的辯論,本書作者詹姆斯.希爾曼倡議放下病理學的偏見與堅持,以哲學的高度來看待自殺,他認為這對於在生死關頭奮戰的分析師比較好。然而事與願違,在哲學領域中,人是否有自殺權力的辯論仍舊持續中,康德(Immanuel Kant)與休謨(David Hume)的對立甚為鮮明。社會學與經濟學範疇,也依然辯論不斷,例如涂爾幹與金斯伯格(Ralph Ginsberg)對於經濟衰退時期自殺率的見解就大相逕庭。即使在公共衛生與醫療領域,也有兩股截然不同的辯論方向,是要針對『高風險族群』(high-risk approach,例如憂鬱症篩檢或自殺未遂者關懷照顧),抑或是針對『一般民眾』(population approach,例如致命工具可得性限制以及心理健康促進),做為防治策略較為有效的主軸。希爾曼這位原型心理學開山鼻祖,要在持續的辯論中找到自處良方。

  這自處良方,讀者會發現部份反映在作者所指稱「自殺」,與讀者過去熟悉的自殺有所出入。文中的「自殺」,具有交互出現彼此借位的兩種不同面貌。「面貌一」是在治療情境,個案表達的自殺意念、計畫,或是存活下來的行為企圖,或是法醫檢察官開立死亡證明書中記載的死因自殺,在這概念下,二○一五年台灣有三千六百七十五人因此身亡;「面貌二」是在榮格式神祕主義氛圍下的集體潛意識或原型(archetype),彷彿是祭壇上映著落日餘暉的諸神雕像,佛洛伊德的自毀本能(Thanatos)。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意外通常令人不意外,就像口誤所說的常是真話,人生點點滴滴,罕有單純的或然率;就像從結構主義觀點,沒有無辜的話語。作者進一步表示:「自殺不再是進入死亡的方法之一,而是所有的死亡都是自殺,方法的選擇只是明顯與否,不管是車禍、心臟病發作或那些通常被稱為自殺的行為」。這麼一來,符合「面貌二」的自殺」概念的死亡,在二○一五年的台灣有十六萬三千五百七十四人,這是官方死亡名單上所有死因的死亡總人數。

  本書彰顯了榮格分析師(Jungian analysts)擁有的獨到理論與方法學,讓深度同理自殺變為可能。本書除了推崇分析師在探索靈魂上的地位外,也讓分析師獲得一種難得的救贖,化解了助人者的慣性或原型立場。透過這種理路,分析師與個案的靈魂互相參與,由守密義務的張力提升到共享靈魂的神祕,這種身心暫時安頓的角落,分析師與被分析者同樣需要。無論是助人者或是自殺死亡者的遺族親友,透過閱讀與理解,領悟靈魂深處需要的絕對自由與原型完整,對於面對「面貌一」的自殺,在最低層次能提供理智化的心理防衛,最終則能增添生命的智慧。

  從探索靈魂的神祕旅程,回到挫斷足脛的生硬現實,我們暫時把檔次落在政令宣導,仍舊必須強調:自殺是多重因素造成的悲劇結果,在探索原型之餘,無論將自殺視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靈魂試煉,或是透過死亡經驗追求更完滿的生命經驗,當面對需要幫助的人,懇請讀者們伸出援手,做好「一問、二應、三轉介」 ;自殺防治,人人有責,網網相連,面面俱到,共同邁向「人人都是珍愛生命守門人」的理想境界。不可諱言,自殺防治會面臨醫療的極限、親情的極限以及諒解的極限,或許從理解靈魂深處,集體潛意識的原型預設,讓我們有機會超越極限。

  或許有一天,我們可以真正諒解自殺者的決定,也真正諒解自己,讓彼此關心的靈魂不再互相折磨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