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4/03~08/28 Irene Freeden & Meg Harris Williams【後克萊恩學派理論、臨床及討論26講】zoom授課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喜悅的腦:大腦神經學與冥想的整合運用》
《改變大腦的靈性力量:神經學者的科學實證大發現》
《像佛陀一樣快樂:愛和智慧的大腦奧祕》
《正念父母心,享受每天的幸福》
《減壓,從一粒葡萄乾開始》
《正念減壓,與癌共處》
《當下,繁花盛開》

《心腦奇航:從神經科學出發,通往身心整合之旅》

Mind: A Journey to the Heart of Being Human
 
作者: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 M.D.
譯者:宋偉航
書系:Holistic 117
定價:600 元
頁數:440 頁
出版日期:2017 年 08 月 14 日
ISBN:9789863570967
 
特別推薦:林信男、胡海國、洪裕宏、張達人、陳德中、楊蓓、謝伯讓──共同推薦
 
1-1開場

  您好。
  簡簡單單,從我這裡傳送到你那裡。
  只是,知道有我這個人在對你打招呼,對你說這「您好」的那人,到底是誰?
  而且,你是怎知道的?
  還有,所謂知道,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本書就是要探討心(mind)的本質,探討你的「心」,探討你自己(self),探討你怎麼知道我對你說您好是在歡迎你,諸般有關「心」是「何人」、「何能」、「何物」、「何以」、「何處」、「何時」等等的大問。
  有人用「心」來指「知性、智能」(intellect)、邏輯、思考、推理,作為「心靈、心胸」(heart)的對比,或是「情緒、情感」(emotion)的對比。但是「心」的字義涵蓋很廣,不論是在這裡還是其他著作,我的用法都不是這樣。我用「心」(mind),指的是我們活著的時候會有的主觀經驗,從感覺(feeling)到思緒(thought),從知性的想法到走在話語之前、蓋在話語之下的內在感官沉浸,再到我們對他人、對我們所在的星球感覺到的關聯。「心」另也指我們的意識(consciousness),覺察(awareness)到自己感覺活著的感受,覺察到自己有所「察知」(knowing)的經驗。
  我們的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礎,是我們覺得此時、此刻、自己活著的感受當中最深的一層。
  然而在意識之外,在意識因覺察而對自己活著有主觀的感覺之外,我們的心也涵蓋更廣大的作用,而將我們彼此、將我們和世界都牽連起來。這重要的運作過程也是心的一個面向,或許不易度量,但卻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面。我們在之後的探索旅程會再深入探討。
  我們的心對於今生在此的體驗,在核心或許有幾方面無法以數據量化,但是,我們的內在在主觀上便感覺到自己活著,覺得我們和別人、和世界都是有牽連的,這些感覺都是主觀的現象,也是真實確切的現象。生命的現實當中無法度量的這些部份,有許多名稱;有人說是我們的「基質」(essence),有人說是「核心」(core)、「靈魂」(soul)、「精神」(spirit),或是「本性」(true nature)。
  而我,就叫它「心」(mind)。
  而「心」是否僅僅是主觀(subjectivity)──也就是情緒、思緒、記憶(memory)、夢、內在的覺察、人我有牽連的感覺──的同義詞呢?假如心也包括我們覺察到內在有覺得自己一刻接一刻活著的感覺,那麼,心便又再多加了一層叫作意識的經驗,也就是我們之所以得以覺察並知道我們主觀生命(subjective life)推展(unfold)出什麼的憑藉。所以,「心」這名稱最起碼包含了意識以及我們覺察自己感覺的經驗,也就是我們的主觀生命。
  不過,除了覺察,還有一件事也涉及我們所謂的「心」,也就是我們叫作無意識(non-conscious)的心理運作,例如思緒、記憶、認定(belief)、希望、夢、渴求、態度、意向(intention)。有的時候我們覺察得到這些,有時則否。縱使有時覺察不到(說不定泰半還都覺察不到),這些沒有意識到的心理活動依然是真實確切的,會左右我們的行為。這些活動可以看作是我們思考、推理的一部份,是推動訊息流動、轉化的過程。而之所以覺察不到,可能便是因為這些訊息流動的時候並不在意識的經驗當中,因此不會引發主觀感覺。所以,這就看得出來在意識、在意識覺察得到的主觀經驗之外,毋須覺察便可以進行的訊息處理,這基本運作一樣可以涵蓋在「心」這名稱之內。
  可是「心」也是訊息處理器,這又是什麼意思呢?訊息又是什麼呢?要是我們作決定、主動去做什麼事,是訊息在驅使的,那麼我們的「心」不管有沒有意識到,又是怎麼促使我們產生去做什麼事的意願呢?我們到底有沒有自由意志呢?假如我們的心涵蓋了主觀、意識還有訊息處理,屬於訊息處理一環的解決問題和行為控制自然也包括在內,那麼,心的基質具有哪些成份呢?從體會(felt sense)到執行控制(executive control)的這一串心理作用譜系,其中的「心質」又是在指什麼呢?。
  對於我們的心,有這麼些常見的說法,涵蓋意識、主觀經驗還有訊息處理,而且顯現在你我習以為常的記憶、知覺(perception)、思緒、情緒、推理、認定、決定、行為等等,所以,把大家都知道的這些心理活動綰結在一起的應該會是什麼呢?假如心是一切的源頭,舉凡感官感受(sensations)、感覺、思緒,再到主動採取行動,這些為什麼全都涵蓋在「心」這個詞下面呢?我們要怎麼說「心」到底是什麼呢?
  「心」這個詞心這實存(entity)抑或是所謂的心理運作,既可以當作名詞也可以當動詞來看。要是當名詞,「心」就有實物的意思,是穩固的東西,是可以拿在手上的,是可以據為己有的。你會擁有「心」,那是屬於你的。但是,這種名詞類的心質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心」要是看成動詞的話,那麼「心」就是動態的,是時時刻刻都在迸現的過程。這樣的「心」始終都在活動,忙得不可開交,不斷推展,不斷在變。要是動詞類的「心」確實便是一種運作過程,那這樣的「動態質素」──我們心理生命(mental life)的活動又是什麼呢?不管作為名詞或動詞,「心」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有時我們會聽人說心有如「訊息處理器」(information processor)(Gazzaniga,2004)。這大概是說,我們會將想法或是事物做出表徵(representation)再予以轉化,會編碼(encode)、儲存以進行記憶,會擷取記憶,會從知覺轉進到推理再到做出行為。這些心智活動的每一類都落在「心」處理訊息的過程當中。而我呢,既是科學家也是講師還是醫師,探索「心」這概念迄今三十五年不止,覺得最費解的就是這些說法這麼常見,可是盱衡探討心的種種領域,從臨床診療到教學到科學研究再到哲學思辨,對於「心」到底是什麼的界定,除了把心的功能一一條列出來之外,若要針對心的基質提出清晰明瞭的看法,竟然一概付諸厥如。
  而我身為心理衛生專業人員(精神科醫師兼心理治療師),也一直在納悶「心」究竟會是什麼,怎麼連起碼的工作定義(working definition)都找不到,這對我們這些臨床醫師的診療效力不知會打多少折扣。有工作定義,表示大家有所依憑,也可以依照統計數據和個人經驗作必要的調整。有定義,表示我們有辦法清楚說明心的基質。大家動輒就聽人在說「心」,卻不太注意這名稱根本就沒有清楚的定義。不管是科學、教學、臨床等等專業領域,或於私人、於家庭的生活當中,關於「心」的定義都找不到,這就表示一定少了些什麼,至少就我自己「心」中的感覺來講,大家對心的瞭解、大家有關心的對話,好像都少了些什麼。
  而對於「心」只見描述,連嘗試下個工作定義也沒有,我們還能說清楚心理健康究竟是怎樣的嗎?
  假如我們就停在描述這樣的層次,只將心講成是思緒、感覺、記憶、意識、主觀經驗,那就看看接下來會走到哪裡去吧。例如,各位想一下自己的思緒好了,所謂「思考」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思緒」又是什麼呢?有人可能會說,「喂,丹尼爾,當我覺得腦子裡有字句在跑,就知道我是在想事情啊。」那我就要問了,「知道」、「覺得有字」又是什麼意思呢?假如這是心智的運作,是動態的、動詞的訊息處理,那麼這處理的又是什麼呢?有人可能會說,「喔,我們不都知道這便是大腦在活動嘛。」這樣子去看大腦要是真沒錯的話,那可還真難想像怎麼竟然沒有人知道「自己主觀覺得自己在思考」的感覺究竟是怎樣從大腦的神經元冒出來的。像思緒或是思考這般大家熟悉的基本運作,至今我們的,唔,心,可依然沒辦法有清楚的理解。
  要是把「心」想成是動詞,是不斷推展、不停迸現的運作而不是──至少不僅是──名詞類的東西,不是靜態的、定型的現實,說不定還能對理解思緒大概是怎麼回事,也就是理解人心究竟是什麼,走得再近一步。我們將「心」描述成訊息處理器,是動詞類的運作,說的就是這意思。然而,不管我們是把「心」當作名詞用來指稱「處理器」,或是當作動詞用來指「處理」,我們對於人腦當中的訊息轉化究竟怎麼回事,還是深陷蒙昧找不到出路的。我們要是能夠找出「心」的定義,超越這些司空見慣但是十分重要、準確的成份描述,說不定  就能站上更好的立足點;這樣不僅有利於釐清心到底是什麼,也有助於闡明心理安適大概是怎樣的狀態。
  四十年來,這些問題便一直盤桓在我心頭。我處處感覺得到這些充塞我的意識,在睡夢中、在塗鴉的筆下擺佈我無意識的訊息處理,這些問題甚至主導了我和他人相處的方式。我的朋友、家人、老師、學生、同事、病人一個個都領教過我對「心」的基本問題窮追不捨的那一股勁兒。現在輪到你們了。不過,各位說不定也跟他們一樣,漸漸就會瞭解替這些問題找答案不僅過程本來就教人樂此不疲,得出的結果也能開拓出另一番大有用處的視野,能為大家指點出新的道路,而將人生過得更美好,將心理打造得更強健、更堅靭。。
  這本書談的便是要超脫尋常習見的說法,而為人類的「心」摸索出定義。一旦做到了,我們便能站上更為穩固的立足點,而有科學基礎去看看維護心理健康的工作怎樣可以做得更為有效。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