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5/05+05/19 王真心【從花精心靈皮膚反應區作身心靈的療癒】迷你工作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德蘭修女:來作我的光》

《塔羅冥想:基督信仰內在隱修之旅》

《親吻窮人:若瑟神父與第四世界運動》

《我100歲,我有7萬個小孩:以馬內利修女回憶錄》

《德蘭修女沉思錄》(封聖紀念版)(已絕版)

No Greater Love(Commemorative Edition)
 
作者:德蘭修女
譯者:劉宏信
書系:Caring 089
定價:300 元
頁數:248 頁
出版日期:2017 年 01 月 24 日
ISBN:9789863570868
 
特別推薦:鄭仰恩、蔡怡佳
 
【前言】人間的聖人
書序作者:湯瑪斯˙摩爾(Thomas Moore)

德蘭修女之所以受到舉世矚目,並非因為她是偉大的作家或神學家,而是因為她是充滿憐憫與心胸寬闊的人。從某個層面來看,她勇於接受對她的召叫,一開始受到內在感動的引導而進入修會,然後明確地、全然地把工作聚焦在為窮人服務之上,然後創立了她自己的宗教團體。她的內心毫不設防,因而能深刻感受到這世界不分老少的所有苦難。她透過親身實踐而了解感同身受的真義,尤其是對於極其深刻的悲苦。

德蘭修女通常被視為一位身形瘦小但精神偉大的人,只為照顧受世間忽略的人而停下腳步,然而從她在本書所呈現的深刻省思,我們可以知道她內心的一些思想。她獨特的基督信仰,以及其靈性上的神視、祈禱的方法和激勵人心的基督形象,使她個人的心靈與無限的慈悲得以維持不墜。

對老於世故的現代讀者而言,她的一些想法與語言,特別是她的虔誠,可能看來天真,並有著不必要的自我否定。讀著她的思緒,會讓我憶起小時候上學的日子,當時修女教導我們要「克制身體的感受」。不過對於如何使忙碌的生活沉澱下來,並減少只從自身著想,在這方面,她的方法的確蘊含著智慧。德蘭修女畢生藉由祈禱來平息自我意識,這樣的習慣顯然讓她在世俗生活中充滿生氣,而且豐富了人格的發展。然而當代心理學卻尚未發現宗教數千年來的教誨──失去自我讓我們發現靈魂。

讀著她的話語時,我試著不將之視為天真的言論,我認為那是一種迥非時下經驗所熟悉的練達。她並不逃避痛苦,而是與痛苦親密相處。她不像西方醫療哲學那樣企圖英勇克服死亡,而是聚焦在個人面對最後時刻的情緒狀態與感受到的意義。她也敏銳地關注兒童的感受,而我認為那是一個人在靈魂的道路上被深刻啟蒙的強烈徵兆。

在當代心理學的術語中,洞見、自我覺察以及處理自己的生活,都是成就自我的核心。但是德蘭修女所舉的一個故事可以教心理學家一個乖:有一位女性在修女發揮機智的建議之下,開始穿比較不昂貴的衣服,結果帶來巨大的生命改變。在德蘭修女直率的信仰與真誠之下,含藏著對人性動機的通透。

對於德蘭修女那毫不辯解地用愛與祈禱來呈現的基督信仰,有些讀者可能覺得難以接受。宗教對世俗的焦慮、防衛以及招募信徒,每天襲擾著我們,嚴重到讓很多人對宗教機構感到反感。我建議這些讀者,忽略掉某些可能牽涉到信仰以致於拘泥於教義而又天真的內容,只聆聽德蘭修女在其信仰中明顯感受到的耐人尋味的訊息。正如我可以了解佛教徒希望我們從動物身上見證佛的本性,我也可以透過德蘭修女的行誼而從瀕死的人身上看到耶穌,或是在人類團體中看到基督奧體(the mystical body of Christ)*(編註)。

我們太常將宗教想像成一種純粹的精神活動,在實踐上也是如此,有時則當成一種信念與解釋的精神修煉。但在德蘭修女的言行中,我們看到宗教的精神,那就是:她的信仰與她的慈悲是分不開的,而她的慈悲從來沒有在她的一舉一動中消失過。一個純粹精神上的宗教中,信徒可能會公然大聲地、偏狹地對自己的信仰信誓旦旦,然而從那些想要我們全都接受其信仰的人之中,我卻看不到對窮人與病人有什麼服務。如果宗教充其量只是在心理上、精神上所抱持的態度,可能根本無法轉化為對世俗人群的慈悲作為。

德蘭修女這些熱情的話語中,唯獨欠缺要我們改信她的宗教的企圖。她僅僅是描述她那強烈的信仰,並告訴我們她對窮人與病人的工作。她的故事顯然不是要說服我們相信她的宗教信仰;那些故事向我們展現的不過是:只要給予最基本的愛與關懷,人們便能展現重大的轉變,並且找到他們的人性、尊嚴以及至少瞬間的快樂。

很多人將德蘭修女形容為一位不世出的「人間聖人」。我喜歡這樣的心境。我們需要聖人,正如我們需要一些古老的用語,例如罪、恩寵、信仰以及邪惡。藉此,我們可以再一次從哲學以及宗教的角度反思我們的經驗;反觀今日,我們對自身所有處境的分析都已化約成心理、社會以及政治的層面。這些化約的思考方式,使我們的經驗更加窄化、膚淺,讓我們幻想只要能夠徹底不沾染塵埃,就不會有問題了。

德蘭修女的言論與工作並不囿限在這種狹隘的社會科學架構中。祈禱與奉獻對她一直意義重大,她在其中找到她的價值與畢生的工作。將她視為聖人,可能讓我們覺得難以望其項背,但是她在這本書中的反思讓我們看到,我們都可以像她說的那樣成為聖人──這不是指我們擺脫了任何缺點與愚蠢、不再每天為失敗而懺悔,而是即使如此仍然獻身於人群,特別是那些困苦的人,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家人、我們的鄰人、我們的世界。

湯瑪斯˙摩爾(Thomas Moore)
《傾聽靈魂的聲音》(Care of the Soul)與《找回日常生活樂趣》(Re-Enchantment of Everyday Life)作者
一九九七年一月



註釋
*編註:由於教會被視為基督的身體,因此基督奧體指神聖的教會。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