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5/05+05/19 王真心【從花精心靈皮膚反應區作身心靈的療癒】迷你工作坊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小漢斯:畏懼症案例的分析》

《朵拉:歇斯底里案例分析的片斷》

《論女性:女同性戀案例的心理成因及其他》

《史瑞伯:妄想症案例的精神分析》

《鼠人:強迫官能症案例之摘錄》

《狼人:孩童期精神官能症案例的病史》 《超越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歷史》

《等待思想者的思想:後現代精神分析大師比昂》

《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

《翻轉與重建:心理治療與社會建構》

《重讀佛洛伊德》

Freud is Back: Selected Freud Papers with New Translation
 
作者: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譯者:宋文里(選文、翻譯、評註)
書系:Master 057
定價:420 元
頁數:312 頁
出版日期:2018 年 05 月 17 日
ISBN:9789863571148
 
特別推薦:丁興祥、丁乃非、王浩威、王文基、申荷永、沈志中、林耀盛、易 鵬、林玉華、陳傳興、張小虹、甯應斌、黃宗慧、彭仁郁、彭榮邦、楊明敏、廖士程、廖朝陽、劉紀蕙
 
第二部分――技法篇 譯註者導言

第二部分〈技法篇〉在本書中是作為一整體,故譯者不為各篇作分別的簡介,而是就此整體作一導論。

一、前言:未完成的知識理論

于根.哈伯瑪斯(Jügen Habermas, 1971)在《知識與人類旨趣》(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一書中說明人類知識的發展:從「實証的知識」進展到「詮釋的知識」,之後再進一步就是包含「深度詮釋」的「解放的知識」。這第三種知識中的深度面向是以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為方法,其代表正是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但佛洛伊德的方法發展是未完成的。哈伯瑪斯特別發現:佛洛伊德的兩套後設心理學理論固然說明了許多自我反思的可能性,但這種方法也受到後設心理學本身的干擾而致產生幾個重大的理論打結之處。唯一能發現解開此結的線索,就在於佛洛伊德自己短短幾篇的《技法篇》(Papers on Technique)中。哈伯瑪斯認為:佛洛伊德在一九一一―一九一五年之後如果對《技法篇》能作繼續發展,他應能夠創造出第三套理論――即實踐的理論(theory of practice)――讓解放的知識更臻完整。我們必須回顧幾位當代的理論大師對於《技法篇》所作的評價。

二、技法或非技法

精神分析的要義無非技法,但其真諦卻在於其「非技法」。

賈克.拉岡(Jacques Lacan)在《講座.第一講》(The Seminar of Jacques Lacan, Book I)中說:《技法篇》在佛洛伊德著作中有無比的地位――

「這些文章所展現出來的清新及活力是佛洛伊德的其他著作無法超越的。有時,佛洛伊德的性格會以一種直接的方式顯現出來;如此率直,以至於無人會不予注意。他簡潔及坦白的語氣本身,就已是一種教育。」

「更明確地說,對於該遵循什麼樣的操作原則這個問題,佛洛伊德以一種輕鬆自在的方式處理,致使我們認為:對他而言,那就是一種工具;正如一個人說他手中穩穩握著一把榔頭。用我這隻手穩穩地握著,他簡短地說,而這是我習慣的握法……。你會碰到許多段落,它會告訴你很多,而其清楚的程度,遠比此刻我所用的隱喻要高明得多。」(9)

保羅.呂格爾(Paul Ric?ur)在《詮釋的衝突》(The Conflict of Interpretation)中則這麼說:精神分析不是探求科學真理(science of truth)的技術,而是導向真誠的技法(technique of veracity)。

「分析並非從可觀察的行為開始,而毋寧是從那些沒什麼意義,卻必須被詮釋的行為開始。所有企圖要將精神分析吸收為一種觀察的科學,或將之消化成一種因觀察科學而起的技法,都忽略了一個要點,就是:分析經驗乃發生於言說場域之中,而從這場域所彰顯出來的,就如拉岡所說,乃是另一種語言;由於它是從普通語言當中分離出來的,因此其自身成為一種有待解讀的狀態,並只能透過解讀之時所產生的效果來達成解讀。」

「如果我們將精神分析拿來與技法相較,那麼我們就會開始理解:它是一種非技法,但可直接操弄力與能,以達成引領及指導的目的。」……「分析師從不直接操控力,而是以間接的方式,來耍弄意義、一字兩義,以及代換的、誤置的、轉調的意義。是的,這是慾望的經濟學(an economy of desire)――但卻橫穿過慾望的語義學;是的,這是動力學――但卻橫穿過詮釋學。這就是精神力(psychism)之所以發揮作用的所在。」(187)

「儘管……精神分析自認是一種從享樂原則轉為現實原則的過程……而所謂的現實,就分析而言,和一些同族概念(homologues concepts,例如刺激或環境等)根本不同。在此,所謂的現實基本上是一個具體情境當中的個人歷史。這不是心理學所想的那樣,不是實驗者所想的刺激那種層次,而是患者在有如茫茫迷宮的幻想當中所必須達成的真正意義……現實總是必須經由本能所瞄準的對象來闡釋;它的顯現方式必須另被闡釋為它已被偽裝成本能的真正目標。」(188)

「難道它不是向我們指出:其實它寧可被稱為一種非技法,也就是論述嗎?」(193)「不再是自由意志,而是解放。」(192)

分析技法之上,還有羅伊.謝弗(Roy Schafer)以第三代理論發展者自居,而倡論《精神分析的一種新語言》(A New Language of Psychoanalysis),其中的「行動語言」(action language)以及「分析態度」(analytic attitude)等後設問題層面是討論的焦點。由於這是新近的發展,我在近年的授課中也花費很多心思對這些問題作了漫長的說明,這裡附上教學討論的一個片段,以供參考(見文後附錄)。

三、作為技法實踐之前,還應有「我們的閱讀」

在佛洛伊德之後,已經沒有所謂「前精神分析時代」。就如同再也沒有「前科學時代」、「前現代」之存在一樣。科學和現代性之席捲世界,使我們的看法和語言都被徹底科學化和現代化。在現代化和科學化的空間中,只有一個縫隙能讓我們如同鑽回到一種「前語言狀態」,那就是精神分析。

對於佛洛伊德的著作,作為接近精神分析之一法,「我們的閱讀」不在於我們的現代語言之中缺乏精神分析語彙,而在於那些經常被應用到日常語彙中的精神分析術語已經疲軟浮腫至毫無所謂(沒有能力再現精神分析戰鬥的原貌),因此我們需用一種「重讀」來開啟接近的機會。

我們要接近的,其實是「另一套語言」,但我們除了能用我們天天都在使用的中文(現代漢語)之外,還會有什麼別的機會?如果我們對於「中文是什麼」還覺得有問題,那我們當要為之另闢語言戰場,上文已談過現代漢語作為學術思想語言的問題之外,我們還要面對每一種語言必然有的後設語言問題。

精神分析同時是一套科學理論(後設心理學、地誌學模型、結構論),以及一套理論外的言說和關係實踐方式――這後者就是佛洛伊德所說的分析技法規則。佛洛伊德不是從理論中推出,而是直接從分析實踐中給出此法,並且是從所謂「精神分析的基本規則」(the fundamental rule of psycho-analysis)說起。

四、「精神分析的基本規則」

進入精神分析之中,一個人(患者Pt卅分析人Ad)想到什麼,就必須不帶批評地把它報告出來。佛洛伊德給初學精神分析的人建議要這樣對 Pt卅Ad 說:「別忘了你已經答應要絕對誠實,絕對不要只因為覺得講出來會令人不悅而遺漏任何東西。」(S. E., 12: 135)這個規則通常被稱為「自由聯想」法。

但自由聯想只是對於 Pt卅Ad 的指導語而已。相對於 Pt卅Ad 的分析師 An,他的基本規則又是什麼呢?就是「不要把注意力導向任何特殊事物上,而要對於所聽到的一切都維持著平均懸浮的注意」(S. E., 12: 111-2)。

所以,「說出你心中的每一件事」( “communicate everything that occurs to (you)”)和「對每一件事都給予同等的注意」(“giving equal notice to everything”)這一組對位法才是自由聯想技法的全貌。但在這幅全貌之前,我們還可發現一種更前面的關係語言:

「在我能開口對你說任何事之前,我必須先知道很多關於你的事;請告訴我你所知的你自己。」(S. E., 12: 134)

這句簡單的開場白其實對很多人來說並不是自明的,所以,真正的開始常常需要另一種說法:

「在你開始之前,還有一件事……」(S. E., 12: 134-5)

亦即在開始的規則之前,還有更前面的規則:必須先交代「有多少困難、要多少犧牲……」等等。他這樣說:

「更直截了當地說……」(S. E., 12: 129)

我們在此看見了,精神分析的實踐中,有這麼「率直」的(「之前……之前」的)「非技法」來作為基礎。我們要怎麼來理解這看似很簡單無疑的叮嚀?

五、無止無盡的戰鬥

精神分析一開始,不再有任何簡單的場面,而是必須先認出阻抗(反抗軍),然後立刻進入一場全方位的戰鬥,以及,必須認出這是誰的,或誰和誰的,詭異的戰鬥?如何才有打勝仗的可能?

「這般奮力的鬥爭,在治療師與患者之間,在智性生活與本能生活之間,在理解與尋找行動出路之間等等,都可在傳移現象中一覽無遺。只有在這個戰場上,才必須打勝仗……不論我們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我們都該銘記在心的是:不可能用不在場的方式(in absentia)或以祭祀用的芻狗(in effigie)來摧毀敵方。」(S. E., 12: 108)

又,在《業餘分析的問題》(The Question of Lay Analysis)小冊中,還有另一個關於戰事的比喻:

「管理精神行動的規則與管理自我(ego)及它(伊底)(id)的規則不同……這只須想想戰爭期間所謂的『前線』與『後方』的區別就可知道了……」(S. E., 20: 196)

六、遺忘與記得

我們要獲取的是知識,而其前提條件卻是:分析人忘記了,但他卻會在不斷重複的行為中表現出他所記得的……

「患者並未記得他所遺忘或受壓抑的任何東西,而只是將它演現(acts it out)。他不是以記憶的方式來複製,而是以行動來演出;他是在重複,但不知道自己在重複。」(S. E., 12: 150)

他忘記了,但他的身體總會以某種方式顯露他所記取的一部分,無論多麼瑣碎或不重要。

只要患者在療程之中,他就無法避免這種強迫性的重複。到了後來,我們才會理解,這正是他的回憶所用的方式。(S. E., 12: 150)

而這些發現胥在於傳移現象的在場,以及不是科學觀察,而是分析雙方的親自出場現身。

「傳移本身……只不過是其中一小片段,藉此傳移來再現那發生於過去卻已被遺忘的事――這不只是針對治療師,也還針對著當前處境中所有其他的面向。」(S. E., 12: 151)

阻抗之性質之所以須用壓抑(repression,一個後設心理學概念)來理解,乃是因為阻抗之力不只是施力卅受力兩方之間推拉的力學關係,而是一種泛情境的排開之力。它的發生具有泛靈思想般的非物質性,但以在手邊的事物(things ready at hand)最是容易上手。然而 An 就在此取得眼前處境的物質性:

「如果經由傳移而產生的依附後來演變成某種很可利用之物,治療就可預防患者再度動用任何較重要的重複行動,進而以他重複的意圖所正在形成的鄰邊(in statu nascendi)之物,來當作治療工作的材料。」(S. E., 12: 153)

七、面對面,如兄弟的戰鬥聯盟

從精神分析的整體來看,人在渴望父親之時,卻發現只有兄弟之助,因此,對父親的服從幻想(即父的原初意象→壓抑→傳移)轉而成為對兄弟共事的不甘願(即阻抗)。除非阻抗得以解除,否則這種共事狀態永遠不能開始。

利用催眠法,可以把遺忘之事記起,而可把阻抗完全推置一旁。但這種「理想的記得」(ideal remembering)同時等於對暗示的完全降服。理想的記得同時就成為可以被催眠者操縱而改寫的狀態。

催眠法即為父子聯盟的原則――子聽父命;但「意志堅強」的永遠只是其中一方(即父親);然而精神分析是兄弟聯盟的原則――相互理解的默契,人人都需具備同樣的戰鬥意志。當佛洛伊德說:「他必須找到勇氣來把注意力導向於他的疾病現象。他的疾病本身不能再如此輕率地對待,而必須視為他的大敵,值得他勇猛以赴。」(S. E., 12: 152)這句話對於 Pt(Ad)和 An 是同樣有效的。精神分析聯盟(或分析的社群)因茲而是個顛覆了家父長制之後所形成的兄弟聯盟戰鬥組織,即一種兄弟會。

八、傳移分析的分析

每個人在早年的情慾生活中結合了先天傾向而建立的陷入情愛之中的先決條件,使得他對於本能要感到什麼滿足,以及他為此滿足所設定的目的何在,都會構成一種(或幾種)樣版(stereotype plate),每個人都會不斷重複使用,(但也不斷照此而更新其印製的產品)(S. E., 12: 100)這樣就綜合形成了個人所偏愛的愛對象(love objects)。

根據精神分析的觀察,導向此愛對象的慾力衝動中,只有一部份會進入完整的(知情意各方面的)心理發展過程,也會被導向於現實世界;但這慾力衝動的另一部分則會被懸擱在意識現實之外,除了進入幻想或留在無意識之中,就無法展開,因此對於這個人而言,他無從知曉。

「如果一個人對於愛的需求無法在現實中得到完全的滿足,他就會用力比多的期待意念來接觸他所碰到的每一個新識者;並且極可能同時動用力比多的兩部分――可能成為意識的部分,以及無意識的部分――來分擔當下的(期待)態度。」……(如此),這持存在心中且蠢蠢欲動的投注,就會朝著治療師形象而去了……接下來這投注所要追索的就是各種初型(prototypes),也會黏附於他自身中現有的樣版……這投注會把治療師導入患者已經形成的某一組心靈「系列」(psychical “series”)之中。(S. E., 12: 100)

傳移現象把 Pt(Ad)的意識與無意識對象在分析情境中暴露出來。因此傳移分析就是針對這些真實的對象而展開的戰鬥。精神官能症患者是以最強烈的阻抗來讓傳移現象出現:

「分析治療進行得愈長,且患者也愈清楚地知曉他對於病因材料的扭曲,這本身並不足以保證從此不會再用來偽裝掩飾,尤其當他益發持續地使用某一種扭曲之後,而他明知該扭曲(即透過傳移的扭曲)會給他帶來最大的利益。這種狀況最終會形成一種傾向,即所有的衝突最後一定得在傳移的戰場上開打。」(S. E., 12: 104)

這個由分析情境所引發的戰場同時也提供了 Pt(Ad)最犀利的武器(即阻抗),而傳移現象的強度實乃決定於阻抗之顯現程度。

分析師為什麼要製作卅導演這場難玩的戲局(難打的戰局)?因為除此之外,我們(人類)只有不斷陷入不自覺的傳移關係中(亦即家父長制)。分析師,以精神分析的隱喻來說,是個弒父者。分析的社群是個弒父之後而建立的兄弟聯盟社群。每一個兄弟最終都要長成自負其責、自己面對下一個戰場的鬥士。

九、小結

分析師提供的相處方式(或分析的社群),其原則不是合一(三位一體),而是分離卅個體化(separation-individuation)――用人本主義的老話來說,就是「成為卅一個卅人」。

「分析」的技法不只是一套技術手法,而是成人之法――如同卡爾.雅斯培(Karl Jaspers)所說的哲化(philosophizing)――人必須變化氣質,成為一個無時無刻不在分析之中的人(或哲人)。謂之「分析人」或「分析師」,其實已無多大差別。

這種「分析」之法也不限定在「精神分析」之中。參看雅斯培的《心理病理學總論》(General Psychopathology)一書中所說的「自我了悟」(self-illumination);以及古訓:「吾日三省吾身」――我們的心性之學傳統最難逃的挑戰,看來不就是要來與精神分析接合嗎?

 
 
《重讀佛洛伊德》新書分享會 主講:宋文里(本書選文、翻譯、評註) 日期:2018/06/01(五)19:30-21:00(19:00開放入場,額滿為止) 地點:金石堂城中店 3F 金石生活學堂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19號,捷運台大醫院站出口1) 地圖:https://www.kingstone.com.tw/store/storeinfo.asp?storeno=TKS0002 ◎免費活動,請先報名(線上報名連結) ※ 報名後提醒您:記下活動舉辦時間地點,恕不另行寄發活動通知。 ※ 智慧的分享無價,本活動免費,報名後請協助我們珍惜場地座位,謝謝。 ※ 當天現場提供新書79折服務,歡迎把握與作者面對面的交流機會。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