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史詩級宗教學家伊利亞德 Mircea Eliade 最經典的著作。「唯有體認神聖,方能真正安頓於凡俗。」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

《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踐》

《敘事治療三幕劇:結合實務、訓練與研究》

《說故事的魔力:兒童與敘事治療》

《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

《故事 • 解構 • 再建構:麥克 • 懷特敘事治療精選集》

NARRATIVE THERAPY CLASSICS
 
作者:麥克•懷特 Michael White
譯者:徐曉珮、審閱:吳熙琄
書系:Master 055
定價:450 元
頁數:320 頁
出版日期:2018 年 04 月 10 日
ISBN:9789863571162
 
特別推薦:吉兒•佛瑞德門(Jill Freedman)、丁興祥、李維倫、金樹人、彭榮邦、黃素菲、楊蓓、賴杞豐
 
【序】一本蘊藏真知灼見的美麗文集
書序作者:卡洛琳•馬基(Carolyn Markey)卅杜維曲中心治療師

  在本書編纂過程中,雪莉•懷特(Cheryl White)詢問了世界各地的敘事治療師,請他們提供四、五篇心目中的麥克•懷特代表作,內容著重在對家庭與兒童青少年工作給予特別的啟發與支持。我本人十分幸運,從二十五年前在杜維曲中心受訓開始,就一直在阿德雷德運用這套不斷演化敘事理念。

  該怎麼介紹本書集結的篇章呢?首先我想到的是,在接到雪莉的詢問時,我自己當天的工作情況。對我影響最大、支撐最深,讓我安然度過那一整天的敘事理念是什麼呢?我問出口的問題究竟是怎麼得來的呢?是什麼讓我注意到在每段對話中,誰的聲音、想法與論述擁有更多的空間呢?在我和對方討論他們的掙扎與苦難時,有哪些文章特別能讓我警醒,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政治運作?

  那天進行的是學校輔導的工作。我打開信箱發現一封電子郵件,通知有位學生的父親失蹤了,警方同時進行了大規模的搜索。這是一樁令人傷痛的突發事件。我分析著郵件中的字字句句,思考著這會讓我對學生當事人、他的父親及家庭作出怎樣的假設。這些字句如何在無意識間反映出粗淺的結論,而我如何運用敘事治療的方法尋求更濃厚、更多故事線的證據。坐在電腦前閱讀著初步的資料,我知道最重要是:這名學生對近期發生的這些事件可能做出的詮釋是什麼。
  目前的主流做法是好意地認為「兒童需要專業協助」,因此必須盡快安排與學生面談。但是我並沒有馬上採取行動。麥克在文章中舉出的各式各樣孩童與家庭諮詢,以及其他方面豐富的知識,都提醒了我:學校輔導員所謂「專家」的介入,在此刻不一定是最有效的「協助」。麥克引用傅柯(Michel Foucault)對於西方世界現代力量的分析,讓我們看到治療的政治運作(見第一章〈解構與治療〉),常常讓我想問:「我該怎麼時時警惕自己,不要讓專業的介入反而抑制了當事人家庭(或社區)自己處理危機的能力,或抑制發展處理危機的潛能?」

  等到真的打電話給當事人家庭,我發現在過去48小時內,他們已經接受到各種陌生但有助益的介入,包括與警察、醫院系統與媒體的接觸。這時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的介入要如何在遵守倫理規範的情況下,讓當事人家庭和其他協助專業進行合作(見第七章〈合作關係的培育:父母與兒童之間,兒童保護工作與家庭之間〉)。

  打第一通電話的時候,我同樣也將麥克特別強調的要點謹記在心,時時注意挖掘「創傷對當事人造成結果」這一半故事背後更多的內容,同時辨識兒童與成人照顧者對這些陌生狀況產生的反應(見第五章〈兒童、創傷與支線故事的發展〉)。我很想知道當事人家庭成員與卅或他們的朋友,這時候會為對方做些什麼。後來知道學生摯愛的父親獲救了,我也詢問了學生,覺得這時候應該幫助父親、家庭和自己做些什麼?

  等到有機會和學生本人見面,最主要的課題就不再是「我能幫你做些什麼?」這時我的意圖是想做進一步的釐清:

 •確認他所做的決定和他如何因應危機之間的關聯。
 •招募支持當事人的聽眾。
 •盡量減少當事人深愛與珍惜的人們被病理化。

  在我們之前的對話中,我曾問他:「還有誰知道這件事呢?是你讓他們知道的嗎?你是怎麼決定讓哪些朋友知道呢?」

  這些問題能讓學生與我分享有哪些人在他的「生活圈」中扮演重要角色(見第三章〈再次說「哈囉」:悲傷處理中失落關係的整合〉與第四章〈重組會員〉)。他自己告訴了某些人最近發生的狀況。這對我們之間開始建立的合作關係非常重要,可以打造出一個安全、熟悉又開心的基礎。等到我們之間的對話能夠邀請支持當事人的親友加入之後,包括學生的父親、其他親近的朋友與家人,尤其是他的愛狗,我便試著邀請他看看辦公室牆上張貼的文字內容。這是其他學生在遭遇某些困難又陌生的狀況後,寫下自己如何度過的心路歷程。

  他注意到其中一首講述悲傷的詩,第一行寫的是:「悲傷是一件好事......」我們還沒怎麼仔細討論這首詩,但顯然這首詩與他的某些經歷起了共鳴。學生之間透過這種方式分享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法,剛好與治療師去中心化、見證人的必要性與由下而上的可靠性等相關文章有所連結(見第八章〈論倫理道德與表面的靈性〉)。

  麥克•懷特結合了哲學、語言學、人類學與女性主義概念的創新做法,鼓勵我們在治療時提供當事人一個環境,讓他們能帶出蘊藏在內在但還沒有實現的智慧與技能。我在第一次與這名學生對話時,透過像是「你覺得現在對你和父親來說,『讓一切保持平靜』有多重要?」這樣的問題,希望能突顯當事人與家人其他反應與決定的重要性。

  在與這名學生較近期的諮商中,他告訴我父親現在「狀況比較好了,而且也平安出院回家。」我再進一步去詢問,他一開始將所有的改變,都歸功於父親對新的用藥反應良好,這也是父親的精神科醫師給予的解釋。為了讓當事人更明白他的父親與其他家庭成員所做的努力,以及在地知識在其中的運作,我問了他一個麥克•懷特早期在格蘭賽精神病院(Glenside Psychiatric Hospital)工作時常問的問題:「就你在家的觀察,父親最近有沒有從事什麼活動,使得治療效果變得更好?」(見第二章〈思覺失調的經驗與論述〉)。

  沒想到他的眼睛亮了起來,馬上笑著回答:「他又開始跑步了,而且跑得比以前還勤快,是跟一個大學老友一起。我想他真的在逐漸康復!」

  等到下次見面我會問他,兒子注意到且認同父親為了讓生活恢復正常而付出的努力,對父親來說有怎樣的意義。我真是等不及了!

  從事治療師工作的每一天,我都仰賴著蘊藏於本書中的真知灼見。

  我希望你能花時間反覆細細品味這本美麗的文集,書中的理念與故事會成為你珍貴的夥伴,幫助你進行重要而複雜的工作。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