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禮讚佛洛伊德》著名美國女詩人希爾達.杜利特的私人手記,最迷人的佛洛伊德傳記文學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專區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與解析》

《夢與幽冥世界:神話、意象、靈魂》

《高山寺的夢僧:明惠法師的夢境探索之旅》

《與內在對話:夢境•積極想像•自我轉化》

《幽靈•死亡•夢境:榮格取向的鬼文本分析》

《夢,通往生命的泉源:榮格觀點的解夢書》

Dreams, A Portal to the Source
 
作者:艾德華.惠特蒙(Edward C. Whitmont)、席薇亞.佩雷拉(Sylvia Brinton Perera)
譯者:王浩威;校閱:徐碧貞
書系:PsychoAlchemy 030
定價:630 元
頁數:368 頁
出版日期:2021 年 07 月 20 日
ISBN:9789863572152
 
 
|關於作者| 惠特蒙與佩雷拉
書序作者:王浩威|本書譯者

艾德華.克里斯多福.惠特蒙(Edward Christopher Whitmont)博士1912年出生於維也納,一個典型的猶太家族,1936年從維也納大學獲得醫學學位,當時就開始學習阿德勒和榮格。兩年後,在最後一刻逃到美國。他的父母都死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在他成長的過程,維也納應該是充滿了強烈的佛洛伊德氛圍,但他反而選擇了榮格心理學和另類醫療,特別是順勢療法(Homeopathic Medicine)。這也許是他一直都是選擇一條人比較少的路在走。

二次大戰以後,大部分從事分析心理學的人,是回到蘇黎世找榮格繼續訓練分析;他卻是回到柏林,找古斯塔夫.海爾(Gustav Richard Heyer, 1890-1967)繼續分析。對他來說,古斯塔夫.海爾比他當時在紐約接受的榮格分析師,來的好太多了。

古斯塔夫.理查.海爾是榮格心理學家,「德國第一個被榮格心理學吸引的重要人物」。海爾是慕尼黑的一名醫生。1918 年,他與露西.格羅特(Lucie Grote)結婚,一位按摩師、舞者和身體心理治療先驅艾爾莎.金德勒(Elsa Gindler, 1885-1961)的學生。海爾和他的妻子共同開創了一種結合生理和心理治療的方法。他們都在1920 年代中期接受了榮格的訓練,海爾成為榮格的密友。當榮格擔任世界醫學心理治療大會主席時,他擔任榮格第一位副手一年,榮格為海爾的《心靈的有機體》(The Organism of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Analytical Psychotherapy)寫了一篇介紹。然而,在1936 年,他和榮格在學會的年會上發生了爭執。海爾後來與妻子離婚,加入納粹黨,並且在柏林戈林研究所教書及看病。儘管他顯然不是反猶太主義者,但是到1944 年才退出納粹黨。1944年,海爾負責審查榮格著作的德文版時,批評榮格的「西方民主觀眾」和他對極權主義的攻擊。戰後榮格譴責海爾的納粹歷史,並拒絕再次與他會面,直到他去世。海爾的女兒燒毀了她父親的所有文件。

然而,惠特蒙在他個人的分析中,以及後來的教學裡,確實受到古斯塔夫.海爾許多的影響。

榮格心理學在紐約的發展,其實是相當早的。1909年,當佛洛伊德與榮格第一次訪問美國時,榮格在某些方面比佛洛伊德還更受到歡迎。哈佛醫學院的詹姆斯.傑克遜.普南(James Jackson Putnam),美國神經醫學的奠基者,就只邀請榮格參加一個五天的聚會,包括威廉.詹姆斯等人,因為這次的活動包括了唯靈論的討論,這是榮格接受而佛洛伊德排斥的;後來也安排他的表妹到蘇黎世給榮格分析。1912年,榮格又單獨受邀到紐約福德罕大學(Fordham University)做精神分析的系列講座。在這樣的情形下,雖然1913年佛洛伊德將榮格趕出精神分析的陣營,但對於榮格印象良好的美國東岸,還是有許多的追求者。譬如說碧雅翠絲.辛克爾(Beatrice Hinkle)這位女醫師,在1916年就將《力比多的變化和象徵》翻譯成英文版的《無意識心理學》。然而,有系統的發展確實是很慢的。艾絲特.哈丁(Esther Harding)雖然在1920年代左右開始去紐約,是1936年紐約分析心理學俱樂部主要的推動者之一,但是以分析師為主的紐約分析心理學協會(The New York Association for Analytical Psychology, NYAAP) 卻是大約1958年才成立的(官方網頁寫1963年成立,但1958年國際分析心理學會在蘇黎世成立時,他們就是發起組織之一了),至於正式訓練分析師的紐約榮格學院(The C.G. Jung Institute of New York)雖然很早就開始運作,但是1973年才正式獨立出去。在這個傳統之下,訓練出許多傑出的分析師,包括了愛德華.艾丁格(Edward Edinger)、本書作者艾德華.惠特蒙,以及第二作者席薇亞.佩雷拉(Sylvia Perera)、還有貝芙麗.札布里斯基(Beverley Zabriski)等人。

惠特蒙是紐約分析師最早参與培訓工作的六個分析師之一,他意識到在成員之間有很多的衝突,而個人的分析並沒辦法使一個人準備好去處理專業群體中的人際衝突,因此設計出紐約培訓獨特的訓練方法,要求所有的候選人參加一個為期兩年,每週一次的團體治療。

做為紐約榮格學院的創始會員,惠特蒙博士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探索心智、身體和精神相交的領域,綜合和擴展來自心理學、醫學、科學和宗教各種不同領域的想法和方法。

他1969 年出版的《象徵性的探究》(The Symbolic Quest)一書,首次將瑞士心理學家榮格關於原型的相關理論,應用到治療師在面對患者的專業工作中。對於尋求在臨床工作上了解榮格的治療師來說,這本書變得必不可少。後來的一本書《心靈與物質》(Psyche and Substance, 1980)探討了榮格理論與順勢療法醫學之間的聯繫,在《女神的回歸》(Return of the Goddess, 1982)中,惠特蒙強調了女性氣質在人類心理所扮演的作用。他同時也以創新的方法來處理無意識的材料,和夢境和其他心靈領域出現的意象而聞名。曼哈頓榮格分析師貝芙麗.札布里斯基說:「他指導整整一代榮格分析師對夢的動力分析。」而這些臨床工作上充滿創造力的菁華,指的也就是這本書《夢,通往生命的泉源:榮格觀點的解夢書》。

惠特蒙對榮格心理學的興趣,是由一位尋求他幫助的患者所引發的,因為這位病人告訴他說:「夢告訴我來找你。」。至於他對順勢療法的興趣,源自於與伊麗莎白.賴特.哈伯德(Elizabeth Wright Hubbard [1896-1967],美籍醫師和順勢療法醫師,以順勢療法領域的領導和編輯工作而聞名)的相識。

惠特蒙在順勢療法的專業圈裡,是相當受到敬重的。如果他在榮格心理學的社群裡,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師,那麼他在順勢療法的專業圈裡,是被視為重要的理論創新者之一。他將榮格心理學和煉金術,引進到順勢療法裡。1940年代,他在紐約接受了伊麗莎白.賴特.哈伯德的順勢療法培訓,1950 年代起與梅西蒙.潘諾斯(Maesimund Panos,暢銷書《居家的順勢療法》[Homeopathic Medicine At Home: Natural Remedies for Everyday Ailments and Minor Injuries]的作者)成為朋友和同事而密切合作。他在維也納透過卡爾.柯尼希(Karl Konig [1902-1966],奧地利小兒科醫生,Camphill 運動的創立者,是針對有特殊需要或殘疾的人的治療性社區國際運動)而接觸到魯道夫.施泰納(Rudolf Steiner)的人智學及其他思想。他看到了榮格心理治療和順勢療法之間的許多重要相似之處和對應關係,並通過歌德和浪漫主義者,通過帕拉塞爾蘇斯和煉金術傳統,而走出了他自己的路。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四個關鍵元素:純粹的順勢療法、煉金術、人智學和榮格心理學。很多從事順勢療法的專業人員表示,他的兩本書《心靈和物質》(Psyche and Substance)和《療癒的煉金術:心靈與身體》(The Alchemy of Healing: Psyche and Soma),對他們而言是最重要的兩本書。
惠特蒙對認識他的人產生了重大影響:人們對「他溫和、安靜和謙遜的方式⋯⋯(他)謙遜、智慧以及對意義真理永無止境的探索」印象深刻。一位順勢療法專家表示:「和他一起散步,我很佩服他這麼喜歡大自然。他是一位喜歡移動、攀登、克服障礙、不斷開拓新天地的人。他年輕,永遠非常年輕——身心各方面。」他是「典型的外胚型人,矮小,結實,有一種不安分的神經能量,敏捷而富有創造力的頭腦。他永遠不滿足於他所知道的,不斷探索新的途徑,並被梅林般敏捷的銀色直覺所推動。」「他以尊重和愛心的態度,慷慨地分享他的知識⋯⋯最重要的是,他是一個不斷進化、掙扎的人,完全『陷入困境』,直到最後都面對自己的陰影。」

惠特蒙死於1998年,享年85歲,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

他晩年的長期伴侶席薇亞.布林頓.佩雷拉 (Sylvia Brinton Perera),陪他走完這一生。

席薇亞.布林頓.佩雷拉(1932年12月30日–),這本書的第二個作者,她在紐約州史卡斯代爾長大,是貴格會(Quaker)家庭五個孩子中的長子,畢業於雷德克利夫學院,原來是學藝術史,碩士則改學心理學。她的前夫是政治學家格雷戈里.詹姆斯.馬塞爾(Gregory James Massell),育有兩個孩子。

安德魯.塞繆爾斯(Andrew Samuels)對榮格心理學發展的女權主義,提出了三個這樣的群體:第一,那些重點在愛若斯(Eros)和「心靈的關係聯結性」工作的(包括艾絲特.哈丁和托尼.沃爾夫);第二,女人不是由她的關聯來決定的,而是「按照她自己的權利」(佩雷拉、瑪麗恩.伍德曼[Marion Woodman]和安.貝爾福.烏蘭諾夫[Ann Belford Ulanov]);第三,與當代女權主義相符的(例如,瓊.辛格[June Singer] 雌雄同體的理論)。塞繆爾斯進一步說,佩雷拉的書寫在尋找一種重生的療法,嵌入在古代女神神話中「變化中的智慧」。這樣的神話往往被盛行的父權體制觀點所忽視。這裡指的是《降為女神:女性的啟蒙之路》(Descent to the Goddess)一書。

佩雷拉1981年的這本小書,相當重要,對後來討論女性的成長有深遠的影響。蘇珊.羅蘭(Susan Rowland)在《榮格:一個女性主義者的版本》中,表示這本書「流行且有影響力」。其他主要著作包括《替罪羊情結:走向陰影和愧疚的神話》(The Scapegoat Complex: Toward a Mythology of Shadow and Guilt, 1986)、《凱爾特女王梅芙和成癮》(Celtic Queen Maeve and Addiction: An Archetypal Perspective, 2001)、《愛爾蘭公牛神:多元形式和整合男子氣概意象》(The Irish Bull God: Image of Multiform and Integral Masculinity, 2004)以及與惠特蒙合作的這一本書。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