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禮讚佛洛伊德》著名美國女詩人希爾達.杜利特的私人手記,最迷人的佛洛伊德傳記文學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閱讀克萊恩》

《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父母與嬰幼兒的心理治療實錄》

《超越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歷史》

《當代精神分析導論:理論與實務》(新譯本)

《心智化:依附關係•情感調節•自我發展》

《嬰兒觀察:分析取向的心智發展解析》

Closely Observed Infants
 
作者:麗莎•米勒、瑪格麗特•羅斯汀、麥克•羅斯汀、茱蒂•沙托沃斯
譯者:樊雪梅
書系:Psychotherapy 060
定價:620 元
頁數:336 頁
出版日期:2022 年 01 月 19 日
ISBN:9789863572336
 
 
緒論

麗莎•米勒(Lisa Miller)

本書要將用於訓練兒童心理治療師的嬰兒觀察法介紹給更多人。本書的作者因在倫敦的塔維斯托克診所接受或從事兒童心理治療師訓練而熟悉此觀察法,但此嬰兒觀察並不限於訓練治療師與分析師,它也可以拓展並豐富其他專業工作者的工作,例如老師、醫師及社工人員。此外,這些發展不僅限於倫敦,在伯明罕(Birmingham)、里玆(Leeds)、牛津(Oxford)、布里斯托(Bristol)及愛丁堡(Edinburgh)都有,甚至也不僅止於英格蘭,義大利許多城市、法國及美國也在此列。雖然此觀察法被廣為應用,不過一開始它是用來訓練修習兒童精神分析導向心理治療的學生。雖然兒童心理治療師在「全國健保」(National Health Service)的各單位與兒童、青少年及其家庭工作時,其工作內容較為廣泛,但兒童心理治療領域的訓練工作其實是根基於系統的、密集的且專一的兒童精神分析。不過,此觀察法漸漸從特定領域走向更廣泛的應用——對嬰幼兒發展所形成的結論源自於對個體親密、細膩的注意。

本書重點因此擺在對特定嬰兒的描述。這些描述精選自每週一次的觀察紀錄報告,撰寫者皆為塔維斯托克的受訓者。我們在挑選案例時,希望呈現不同環境下的各種嬰兒發展。雖然所有的家庭都雙親健在,但他們在其家庭中的角色、社會階層、種族背景及其教養子女的態度、觀念、先見各異。每個例子呈現的方式略有不同。有些案例中有清楚的主題及說明。例如艾瑞克(Eric),我們有鮮活的文字描述照顧頭胎嬰兒早年生命給家庭帶來的騷動不安。艾瑞克的父親(母親亦是)會與兒子競爭,這跟奥利佛(Oliver)的案例形成有趣的對比,奥利佛非常不一樣的父親將自己置於主導的位置,這不只是發生在他與兒子的關係,也發生在他與觀察員的關係。蘇珊(Suzanne)與凱茜(Kathy)這對雙胞胎則有她們獨特的議題要面對:有個雙胞胎姊妹及身為別人的雙胞胎姊妹是什麼感受。在哈利(Harry)的例子中,我們看見哈利適應著這樣的母親:母親自身的問題一開始並不明顯,後來在與哈利的關係中漸漸發展成形,而哈利從一開始就參與這樣的發展。在其他例子中,以史提文(Steven)與傑佛瑞(Jeffrey)為例,平舖直述的敘述讓我們可以靜靜觀看這兩個嬰兒如何適應他們的家庭,成為其中的一員。每一家皆有其自身的調性,自身的文化。

對於所有例子我們盡量不做評論,希望減低過度引導讀者的可能。然而某些標示是必要的,也免不了選擇性地呈現某些素材,形塑某種氛圍。我們希望讀者以開放的態度閱讀這些素材,無須帶有太多先見,也不必給予太多註解。有些讀者可能希望先讀觀察案例史,然後再調整心情去閱讀前三章有關理論的部分。這三章探討嬰兒觀察法在訓練及教學方面的應用,其背後的理論,以及方法學。雖然排除前三章不讀至為可惜,不過這三章在本書中還是次要的,觀察案例才是本書首要的部分,這些例子才是讀者應花心思細細咀嚼的文本。文本本身會說它們自己的故事,而不只是用來印證理論的例子。讀者若熟識理論,有助文本將它自身闡釋得更深刻、更細膩,然而理論不該限制文本的自我闡述。

創造性閱讀案例素材與創造性閱讀文學作品有其相似之處。本書中進行嬰兒觀察的學生們所使用的方法,與有些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因對作者的背景及年代有所了解,並對文學批評有相當認識,而採取的方式是類似的。然而,他在回應他所閱讀的作品時,是以直接心靈接觸帶來的嶄新親密感應對,這些知識都被拋諸腦後。這些學生對於嬰兒都有各種背景知識,也對嬰兒理論有程度不一的了解。在進行嬰兒觀察和記錄時,這些知識都被擱置一旁,以便讓經驗本身闡述它自己。在小組督導時,團體成員一起討論每一份觀察內容,也是同樣的歷程。成員們盡可能地貼近觀察內容本身,以便形成想法及概念,而不是用來驗證理論。我們亦希望本書的讀者在閱讀時採取這樣的態度,並專注於嬰兒本身,想一想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所做的觀察,他的案例史「讀起來就像小說一樣」。

既然是閱讀小說,被攪起諸般情緒自然是免不了的。此嬰兒觀察法便將情緒納入考量,採用這個與觀察員有關的新概念。傳統上,觀察者在做紀錄時,得將自身的情緖及反應放在一邊,以免干擾客觀事實的書寫過程。但我們有興趣的事實本身即是「情緒事實」(emotional truths)。觀察者不可能心如止水地撰寫紀錄,讀者在閱讀時的心情也不可能平靜無波。也許在此我們該感謝佛洛伊德。佛洛伊德起初認為「移情」(transference,患者對分析師的種種複雜強烈的情感)一無是處。然而,他並未因此不談移情,他反而仔細檢視、細細思量,而看見移情(患者的情感)和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分析師心裡被攪起的情感)可以用來探究患者心裡發生的事。觀察中的情境也一樣,觀察者在其中探究心智活動、心智狀態。嬰兒的智力及社交能力的發展、心智的成長、性格及人際關係皆受其情緒發展的影響,而其情緒發展則發生於他與照顧者的關係中。情緒是最重要的,需要有人加以觀察並記錄,情緒也會出現在觀察者和讀者心中。這不會使人分神,也不會有害於參與的過程。準確地說,情緒是提供深度了解不可缺少的工具。

直接面對強烈的嬰兒情感會喚起參與其中的人類似的情緒。在一場講述嬰兒情緒發展的演講中,有位女士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與她最近遇到的事有關,在聆聽演講的過程中突然開始困擾她,使她深深擔心起來。她想到,她經常在她的公寓裡聽到嬰兒的哭聲,這嬰兒好像沒人關心似地。演講的內容引發她思考一些極重要的議題。當我們感受到早年焦慮的力道,意識到嬰兒期經驗的重要性,我們內在成人的責任感這項關鍵本質便會出現。本書呈現的想法涉及廣泛的政治及社會議題,它提供新的向度來思考兒童養育的各方面議題。它不只增加臨床工作者的理解能力,同時也與醫療、社會服務及教育的決策制定、實施情形有關。舉例來說,在兒童性虐待或肢體虐待、收養及寄養問題、情緒傷害或剝奪等案例中,要如何讓成人學習承受敏銳感知原始焦慮及痛苦,思考這些方式很重要。

本書中呈現觀察者對細節的專注,一般人通常不會注意這些細節,也不易記得。在第十一章中,有一段文字描寫了傑佛瑞對母親離開他眼前的體驗,第十章則描述史提文極細微的放棄感,好像有什麼東西從他的經驗裡消失了。安德魯的善感與易驚動交織,蘿莎和父母親之間因斷奶引起的動盪不安,還有金剛面具嚇著了奥利佛的那個片段。佛洛伊德很遺憾地說,發現「每一個奶媽早就知道的事」是他的宿命;梅蘭妮.克萊恩(Melanie Klein)因觀察並傾聽小孩玩遊戲的細節而得到許多啟發。我們也以觀察的眼,細看每天發生的平凡事,聚焦於兒童發展過程中的細膩與複雜,他們或多或少都長成其父母的樣式。

本書的編輯認為有必要做些小小的調整,以整合觀察紀錄,讓讀者在閱讀時不被不一致的用法干擾。例如,所有嬰兒的父母都稱為「母親和父親」(或媽媽和爸爸)。事實上,這些撰寫觀察紀錄的學生們稱呼父母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人稱呼他們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有人稱呼他們爸、媽,或是直接用父母的名字。選擇用什麼稱謂來稱呼有其意義,小組督導中的討論甚至能讓如此細微的內涵浮現出來。然而,我們希望注意細節不至於使我們失去興趣了解不同例子之間的共通點,因為變異其實是很微小的。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