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買書 加入會員
  心靈工坊 > 書本
所有圖書 買書 大宗訂購  
搜尋
 
 
  書序:
  無懼的智慧傳承
  點燃生活的明燈
   
  書摘:
  對生命好奇
  不侵犯與四魔障
  擴大慈悲的圈子
  對治混亂的三種方法
   
  延伸閱讀:

 

《當生命陷落時:與逆境共處的智慧》(已絕版)
When things fall apart : heart advice for difficult times

作者: 佩瑪.丘卓(Pema Chodron)
譯者:
胡因夢、廖世德
書系:Holistic 002
定價:200元
頁數:232 頁
出版日期:2001 年 10 月 01 日
ISBN:9573016311

特別推薦:鄭石岩、胡因夢
-----------------------------------------------------------------------------------------------
對生命好奇

在日常生活中體認無常、苦、無我,
並且要對自己的反應追根究底。
弄清楚安祥是怎麼一回事,
弄清楚我們的根本心境是否真是喜悅的。

我們的生命有三則真理--傳統稱之為「三法印」:無常、苦、無我。這幾個名詞雖然道盡了生命最深的本質,卻令我們感到倍受威脅。我們很容易就認為無常、苦、無我這樣的觀點是有問題的。然而這就等於是認為我們根本的處境是不妥的。但是,無常、苦、無我並沒有什麼不妥,甚至還值得慶幸。我們根本的處境其實是喜悅的。

無常乃是真正的善。四季不斷地變化,冬變成春,春變成夏,夏變成秋。白天變成黑夜,光明變成黑暗又變為光明--一切都在不斷地演化。無常乃是萬物的本質。寶寶變成了小孩,小孩變成了少年,少年變成了大人,然後又變成老人,最後死亡。這就是無常。離合是無常。戀愛又失戀是無常。無常永遠是苦樂參半的,就像是買了一件新襯衫,幾年後卻發現它已經變成百衲被的一部分了。

可是我們並不尊重無常。我們不喜歡無常。事實上無常使我們深感絕望。我們視其為痛苦的根源。我們抗拒無常而製造了一些持久︱︱甚至是永久︱︱的東西:譬如免洗餐具、免燙的褲子等等。我們努力否定事情永遠在變,在這個否定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失去了生命的神聖感。我們似乎忘記了自己本是自然體系的一部份。

無常乃是和諧的本源。只要不抗拒無常,我們就能安於實相。有許多文化都歌頌這份連結。他們透過各種儀式來表現生死、離合、參戰、戰敗、勝利等等人生的變遷。我們也可以和他們一樣承認、尊重和讚美無常。

然而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為什麼要讚美苦?讚美苦聽起來好像被虐狂一樣。我們的苦多半源自於恐懼無常,我們的痛苦總是根源於片面的、偏頗的現實觀。誰說我們可以只有快樂而沒有痛苦?可是全世界每個人都這麼說,我們也就接受了。然而痛苦和快樂是分不開的。兩者都值得讚美,都是極為平常的事物。生是痛苦而又快樂的,死也是痛苦而又快樂的。事情結束了,就是另一件事的開始。痛苦不是懲罰,快樂也不是獎賞。

心靈啟示與不幸是不可分的,但是每次碰到痛苦,我們總是想去之而後快,而不想觀察痛苦和快樂是怎麼相互作用的。重點不在於培養其中的一樣來反制另一樣,而是要弄清楚這種相互的作用和我們自身處境的關係。心靈啟示和不幸相輔相成。只有心靈啟示,我們會傲慢。只有不幸,我們會失去憧憬。心靈啟示鼓舞我們,使我們了解這個世界有多麼廣大,多麼奇妙。不幸則使我們謙卑。心靈啟示使我們和這個世界的神聖性相連。但是如果情勢逆轉,不幸也能夠使我們柔軟下來,讓我們的心成熟。不幸也可以是了解別人的一種基礎。心靈啟示和不幸都值得讚美。我們可以既偉大而又渺小。

那麼,無我也值得讚美嗎?我們往往認為無我就是巨大的失落,其實無我是一種獲得。承認無我--我們的自然狀態--就像視力失而復得,就像聽力失而復返。無我好似太陽的幅射線,太陽並不是一個固體,但是太陽的光線總是向外照射。同理,當我們不再只是關心自己,覺醒很自然就會照射出來。無我相當於本善或佛性,那是一種無條件的存在。這種存在我們本自具足,從來不曾失去。

我們不妨將自我界定為遮蔽本善的東西。從經驗的層面來看,自我遮蔽的到底是什麼東西?自我遮蔽了我們當下的經驗,使我們無法與自己當下的經驗產生連結。無我就是對世界的神聖性懷著最徹底的信心的一種心態。那是一種無屬性的幸福感,它可以包容各種不同的經驗,而又能處在無條件的喜悅中。

所以我們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讚頌無常、苦、無我呢?當日常生活呈現出無常時,我們就認清那即是無常。我們不需要尋找特殊的時機去認清無常。你在寫一封很重要的信,寫到一半墨水沒了,這就是無常,也是整個生命循環的一部份。小孩子出生了,認清這就是無常。汽車被人偷走了,認清這就是無常。戀愛了,認清這就是無常,並且讓它強化我們對生命的珍惜。一段關係結束了,認清這就是無常。每一天從睡醒到入睡,甚至在夢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各種無常的實例。這是二十四小時都要進行的修練。認清無常即是無常。
然後我們可以再看看自己對無常的反應。這時好奇之心就產生了。通常我們對日常事件的反應都是習慣性的。我們也許高興,也許不高興,也許興奮,也許失望。這裡面沒有智慧,沒有歡愉。但是,一旦認清無常即是無常,我們就可以同時觀察自己對於無常的反應。這就叫做正念、覺察、好奇、探索、注意。但不管叫做什麼,觀察自己對無常的反應是很有益的,這麼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

生活中出現了苦,我們就認清那是苦。我們遇到己所不欲的事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生病了,老了,接近死亡了--自己生活中如果發生了這些事,我們都可以觀察苦之為苦是怎麼一回事。接著我們可以好奇、注意、覺察自己對苦的反應。通常我們的反應會是怨恨或覺得上當受騙,也時也會覺得開心。但是,不論我們反應如何,都只是一些習慣罷了。因此我們可以看看自己接下來的衝動,看看自己如何製造出苦的副產品。這些副產品既不好也不壞,只不過是我們對苦或樂的一些慣性反應罷了。我們只是單純地看著這些反應,既不加以評斷,也不淨除它們。

當無我的狀態出現時,我們就認清那是無我--在這清新的一刻,我們會覺察到一絲氣味,一個景像,一種聲響,感覺到某種思緒、情感,而不躲到狹隘的自我中。我們一旦體驗到生活中的空性,覺知到自己喋喋不休的自我對話有時停了下來,發現自己注意到近在眼前的事物,發現自己以新鮮的、清澈的、未加修飾的覺察力覷透了實相,那一刻就是我們認出無我的時刻。所以無我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只要我們的知覺是清新的,開放的,愉悅的,我們隨時都能認出無我。奇妙的是,即使我們不知道眼前發生了什麼事,即使失去了軌則,受到了震驚,使我們腦筋一片空白,我們仍然能體驗到無我。這時我們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反應。有時候我們會更加開放,有時我們卻封閉住自己。但是不論如何,只要生活中一出現無我的情況,我們就認清那是無我。我們可以注意,好奇,覺察自己的反應和接下來所發生的事。

安祥通常被視為存在的第四個法印。這?所指的安祥不是與戰爭相反的和平,而是了解了所有的對立物都是相輔相成以後所得到的祥和。有美必有醜。有對必有錯。智慧跟愚昧是分不開的。這已經是很古老的真理了--你我這樣的人很早以前就知道這則真理了。培養須臾不離的好奇心,我們會發現自己每天都能擁有這份安祥。

因此,不要認為凡事都是理所當然的,不要全盤相信別人告訴你的話。我們不應該落入嘲諷或容易上當的反應,而是要真正活出佛法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體認無常、苦、無我,並且要對自己的反應追根究底。弄清楚安祥是怎麼一回事,弄清楚我們根本的心境是否真是喜悅的。



相關活動訊息: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service@psygarde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