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買書 加入會員
  心靈工坊 > 書本
所有圖書 買書 大宗訂購  
搜尋
 
 
  書序:
  【推薦序】從矛盾的細縫裡探究心智的版圖
   
  書摘:
  【導讀】鼠人分析的蜿蜒道路
  II 理論
   
  延伸閱讀:
  《朵拉:歇斯底里案例分析的片斷》

《論女性:女同性戀案例的心理成因及其他》

《史瑞伯:妄想症案例的精神分析》

《狼人:孩童期精神官能症案例的病史》

《小漢斯:畏懼症案例的分析》

 

《鼠人:強迫官能症案例之摘錄》
Notes upon a Case of Obsessional Neurosis

作者: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譯者:
林怡青、許欣偉
書系:Psychotherapy 013
定價:260元
頁數:224 頁
出版日期:2006 年 05 月 02 日
ISBN:9867574702

特別推薦:王浩威 策劃,蔡榮裕 推薦,心靈工坊與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共同出版
-----------------------------------------------------------------------------------------------
II 理論

(C)強迫官能症患者的本能生活,以及強迫行為與懷疑的起源

  如果我們想要掌握那些互相作用而造成精神官能症的精神力量,我們必須回過頭來注意,對患者成年後和童年生病的加重原因這個主題,我們從他身上學到了些什麼。當他二十多歲時正面對一個引誘:想要娶另一個女人,而非他深愛許久的那一位,這時候他就生病了;他藉由延緩所有必要的預備行動,來避免對此衝突作出決定。他的精神官能症賦予他這樣的一個辦法。他在所愛的淑女和其他女孩之間的猶豫不決,可以被化約為在他父親的影響和他對淑女的愛之間的衝突,或者也可以說,是在他父親和他的性客體之間的衝突下作出選擇,就像在他久遠的童年時代即已存在的事件(從他的回憶及強迫意念來判斷)。尤有甚者,一生中他總是明白無誤地成為愛恨衝突下的犧牲品,關於淑女或父親皆是如此。他復仇的幻想和諸如對想了解的強迫症,以及他對路上石頭的行為 等等強迫症現象,可作為其感受遭到分割的見證;某種程度上它們可被理解,也是正常的情形,因為淑女原先的拒絕和後來的冷淡,讓他的敵意有了一些理由。但他與父親的關係也被類似的分割感受所主宰,就如同我們轉譯他的強迫思想後所看見的;童年時他的父親必定也給了他的敵意一個理由,而實際上我們已經能夠幾乎毫無疑問地證實這一點。他對淑女的態度——溫柔與敵意的混合,大部分仍處於其意識了解的範疇之中;頂多就是在負面感受的程度和暴烈方面欺瞞了自己。但是相反地,雖然他曾短暫察覺自己對父親的敵意,這部分卻早已在他意識範圍當中消失許久了,只有在面臨最暴烈的阻抗時,它才能夠再被帶回意識之中。我們可以把他對父親所潛抑的嬰孩期恨意,視為讓他後來的全部生涯受到精神官能症宰制的事件。

  我們在此分別列舉的患者感受上的衝突,並不是相互獨立,而是雙雙連結在一起。他對淑女的恨必然與他對父親的依附連在一起,反之他對父親的恨則與他對淑女的依附連在一塊。但這兩種簡化而來的感受衝突——亦即,他與父親和淑女關係之間的對立,以及在這些關係當中他的愛與恨之間的矛盾,彼此之間在內容或是起源上並沒有連結。這兩種衝突的第一個,相當於每個人選擇愛的客體時都會有的現象,也就是在男性與女性之間正常的搖擺不定。最初小孩子乃經由一個歷史悠久的問題來認識它:「你最愛誰,爸爸或媽媽?」無論他對兩種性別感受的相對強度為何,也無論他最後固著的性目的是什麼,這個衝突都會伴隨他一生。但正常來說,這樣的對立很快就會失去不容變通的矛盾特性,不再是不得變更的「只准擇一」。他可以找到滿足雙邊不均等要求的空間,然而即便是一個正常人,對某一性別的較高評價,通常藉由對另一性別的貶低來獲得紓解。

  另一個衝突,亦即存在於愛與恨之間的衝突,令我們覺得更為奇特。我們都知道初期的愛常常被理解為恨,如果愛無法獲得滿足,很容易地就會有一部分轉變為恨。詩人告訴我們,當愛進入更為劇烈的階段時,這兩種相反的感受雖然互相競爭,卻可以同時存在一段時間。但是愛與恨長期的共存,兩者針對同一個人且都屬於最高的強度,必定讓我們感到驚訝。我們所預期的是激情的愛在很久以前就征服了恨,不然就是被恨所毀滅。事實上這兩種相反的感受長時間的存在,只有在很奇特的心理情境下,並獲得潛意識中情感狀態的合作才有可能。愛並沒有成功地把恨排除,而只是驅使它向下進入潛意識;待在潛意識中的恨,由於安全地避免了被意識運作所摧毀的危險,得以繼續存在,甚至有所成長。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意識的愛為了要反應,會達到特別高的強度,以便足夠強大來執行持續的任務,即讓它的對手維持在潛抑之下。在一個人的情欲生活中發生這種奇怪情緒狀態的必要條件,有可能是在很小的時候,亦即在嬰孩期的史前階段,這兩個相反的感受就被分裂開來,其中一個感受被潛抑,那通常就是恨。

  如果我們考慮一些對強迫官能症患者的分析,就會發現一個擺脫不掉的印象,那就是我們在這位患者身上所發現的愛與恨之間的關係,乃是屬於強迫官能症最常見、最明顯,因此也可能是最重要的特質。可是無論把「精神官能症的選擇」這問題與本能生活連結在一起有多麼誘人,我們依然有足夠的理由去避免這種做法。因為我們必須記住,在每一個精神官能症當中,我們同樣都會碰到相同的被壓抑本能存在於症狀背後。畢竟,被愛壓抑在潛意識中的恨,在歇斯底里與妄想症的致病機轉當中皆扮演重要角色。我們對於愛的本質知道的太少,以致於無法在此得到任何確定的結論;特別是關於愛的負面因素與力比多施虐(sadistic)成分之間的關係仍然完全不清楚,因此以下所述只能被視為暫時性的解釋。所以我們可以假設,在我們所關心的潛意識恨的情形中,愛的施虐成分因為體質因素而得到格外強烈的發展,接著經歷了過早和太過完全的壓抑,因此我們所觀察到的精神官能症現象,一方面來自於作為反應而被誇大的情緒意識感受,另一方面則來自以恨的形式留存於潛意識的施虐欲。



相關活動訊息:
佛洛伊德150歲冥誕紀念:5/5~5/26「向大師致敬--精神分析與現代生活」系列講座(四場)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service@psygarde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