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買書 加入會員
  心靈工坊 > 書本
所有圖書 買書 大宗訂購  
搜尋
 
 
  書序:
   
  書摘:
  第一章 序曲
  第二章 藍海與黃河之道
   
  延伸閱讀:
  《關係花園》

《生命花園》

《疾病的希望:身心整合的療癒力量》

 

《健康花園》(已絕版)
A Book about Health & Happiness

作者: 麥基卓(Jock McKeen, M.D.,)、黃喚詳(Bennet Wong
譯者:
魯宓
書系:Holistic 033
定價:240元
頁數:208 頁
出版日期:2006 年 06 月 01 日
ISBN:9867574737

特別推薦:Al Chambers、姚黛瑋、Jerry(賴杞豐)、陶曉清、陳文玲、李文瑗、殷正洋、呂旭亞
-----------------------------------------------------------------------------------------------
第一章 序曲

也許你一直感覺不滿足、不快樂、不自在、無所依靠。或者,你也許只是想從生命中得到更多。若是如此,你可能已經從許多方面尋求解決之道。我們相信你可以更健康,更快樂,感覺與一切生命有聯繫。這是可以做到的,就在你這一生,就在你目前的工作與人際關係中。你不需要改變外在的世界,你所需要的改變是內在的─關鍵就在於你自身。

我們是兩位醫生,過去三十五年來一起致力於個人與專業上的發展。我們接受了精神科(黃喚詳)與西方醫學及中國針灸(麥基卓)的初步訓練,然後我們集結了彼此的力量,展開一場可貴的關係實驗,以彼此與客戶的生命做為學習的對象。我們的合作在《關係花園》(The Relationship Garden)一書中有詳細的描述。2

傳統醫療與另類醫療

西方醫學的訓練讓我們知道,身為醫生,我們要為病人的健康狀態負責,我們有責任對每一個前來諮詢的案主提出正確的建議或醫療。從傳統醫療的觀點,身體是機器,身體出問題是因為某些地方故障,或某些部位需要被更換;身為醫生,要能正確診斷出「哪裡出錯」,並開立處方來「修好」問題。但我們在執業時很快就發現,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用同樣的方式治療;有些人對某種療法有反應,有些人則需要很不一樣的方式。還有,我們看到有些人願意為自己的情況承擔更多的責任;這些人似乎能夠熬過當前的困境,從中學習,往前邁進。這樣的案主比較容易治療,因為他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情況,並將我們視為諮商師及顧問,而不是把我們當成「擁有答案的人」。另外一些人則仍是被動的環境受害者,他們似乎臣服於這種惡劣的狀態,身為醫生的我們似乎無法改變這種情況。這些早期的經驗讓我們相信,病人應該要為自己的健康與療癒負起最大的責任,而不是我們!

我們對於西方醫學訓練的機器觀點所伴隨的限制感到很不滿意,所以在七○年代關於能量與身心整合的另類療法中得到了靈感。我們研究靈氣呼吸(Reichian breathing)、各種的身體工作與許多能量理論,讓我們更瞭解自己與病人。我們不再是坐在桌子後面的醫生,而會與案主進行很開放的對話,分享、探索彼此的生命,與那些前來看我們的人交換心得。我們也會教導案主呼吸技巧,幫助他們放開束縛,在自身之中找到健康與活力。在我們的候診室裡,案主們彼此認識。我們發現有些案主會提早前來,彼此交換心得。有時候,在候診室的互動讓案主覺得非常有啟發性,他們會希望讓候診室的其他案主一起加入他們當天的療程。一天下來,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留在診所,與下一個案主一起探索生命的課題。於是我們變成團體治療,原本的個別治療時間已經轉變為多人分享的療程。

就在這個時候,我們有機會在鄉間帶領一次為期三個月的在地實驗學習工作坊。我們關閉了都市的診所,前去帶領這項有創意的計畫,後來我們再也沒有回去執業了。我們的診療方式轉變為團體治療;我們發現在團體裡,人與人之間的學習會變得更專注、更持久。

我們發現人際關係的品質與人們的健康狀態直接相關。孤立或人際關係不良的人似乎比較多病,當他們生病時,他們的狀況也比那些至少有與一人維持良好互動的病人來得差。我們假設探討人際關係就能找出疾病與健康的關鍵,因此首先觀察到,人們的溝通技巧與人際關係上的議題比診斷疾病更重要。於是我們在鄉間買了一棟房子,繼續研究我們兩人的關係,同時與附近療養中心的人相互溝通。我們對於個人發展上的理論開始與醫學上的瞭解產生交集,於是漸漸整理出一套生命的理論,可以釐清我們兩人這麼多年來共同生活與工作的歲月。

追求完滿

這本書是關於健康與快樂,還有生命與人際關係上的完滿。從我們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與數千人合作的經驗,我們在人際關係的品質與個人的健康快樂之間找到了清楚的聯繫。我們相信可以透過創造與維持至少一份親密關係而得到健康、快樂與完滿。我們所謂的「親密」在稍後的章節會描述得更清楚。

首先,怎樣才是快樂的人?佛洛伊德的觀點是成熟的人的快樂來自於有愛與工作的能力;無法這麼做就會被歸類為「神經質」(neurotic)。人類心理學家認為,快樂的人是能夠表達真實的自我;無法這麼做就會讓人覺得無目標與無意義(即「反常」﹝anomie﹞)。有些人相信人類的行為動機有一種「成長模型」,他們認為人類需要表達與成長,無法這麼做就讓人覺得生命不完滿。從存在主義哲學家的觀點來看,人類有相互聯繫的需求;無法這麼做就讓人感覺孤立。我們的看法──也就是本書所要表達的,包含了很多以上的重點──我們相信健康與快樂是人類彼此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了愛、工作、表達、成長與聯繫的能力。人類能發展這些能力時,就會感覺完滿,無法達成這些重要挑戰時,就會感覺不完滿。

心靈的開放與封閉

當人的生命能量能夠流動、和諧與自由時,就會快樂、健康與完滿。當能量停滯時,就會生病與不快樂。這些「阻塞」會以疾病來呈現。疏通這些停滯,疾病症狀就會減輕,最後可能會消失。

這種觀念深植於中國傳統醫學:生命能量的流動只要受到限制,就會產生疾病。當人類系統的所有層面都平衡和諧時,就會健康。思想較前衛的西方科學家現在開始思索中國醫學過去三千年來的教導。人類就像所有生物一樣,能夠處於開放成長的狀態,也可以是封閉防衛的狀態。最近從細胞生物學得到的訊息顯示,這種現象存在於生物個體的層面,以及單獨的細胞層面。

人傾向開放或封閉似乎與他們對周遭世界的認知與詮釋有關,還有受到已經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歷史因素的影響。人類受潛意識成見、未檢視的假設,以及過去受威脅的回憶所擺佈。為了能更充分地控制個人心靈的開放與封閉,我們必須要覺知到使得我們封閉與防衛的潛意識動機。防衛與封閉主要就是發生在人際關係之中。所有的人際關係都要經歷一系列的階段,進而更加開放與有所成長(這就是我們所認為的親密);然而,我們也常常困在人際關係的初期階段,變得具防衛性,並充滿了責難與內疚。我們在《關係花園》一書中談過這個課題。3

如果完滿健康與建立並維持親密關係有關,為何大家都覺得這件事是一大挑戰?深信自己是正確的,而其他人是錯誤的想法,常常與人們的封閉傾向有關;這是防衛的潛在動機,也通常是疾病的根源。過去幾年我們質疑,「為何大家都寧願計較誰對誰錯,卻不關心快不快樂?」這便是本書將反覆探討的主題。

所以,我們的基本論點如下:人們在親密關係裡可以更健康,更快樂,更完滿,但這需要努力、決心與技巧。然而,一切的努力是值得的。我們需要更能夠自我覺察,才能進行這個過程。因此,大家都需要瞭解自己為何要防衛,以及有什麼方法能開放自己與自我成長。

態度決定一切

我們的態度決定了成功或失敗。個人的意志及情緒,和健康與否息息相關。這是很革命性的理論,挑戰了醫療的傳統教誨,許多醫療的觀念強調我們都是外在因素的受害者,如細菌與化學物質,而忽略了個人態度與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我們將在接下來的章節更深入探索這個課題。

這些年來,我們越來越覺得人類的生活是一所學校,大家可以學習重要的課程。從這個觀點來看,一切與我們生理與情緒有關的議題,都可以看成是潛在的生命課程。不管我們在健康方面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激烈,後果是如何嚴重,我們可以從每個經驗中得到完滿與希望。這本書將告訴你如何擁有有創意與豐富的生活,同時體驗到健康、滿足與完善。

當我們與另一個人有所聯繫時,我們就與一切生命有了聯繫。人類彼此間有密切的互動,就可以參與一種更高能量系統的全象式共鳴(holographic resonance)。現代科學在宏觀上有令人興奮的新發現,顯示日常生活就蘊含了玄妙的意義。我們將在第九章討論這個課題。

我們知道大家都希望問題能有答案,也希望在這樣一本書中找到答案。對我們而言,問題要比快速的答案更重要──對生命提出嚴肅的問題,可以將自己提升到更豐富的領域。在本書中,我們鼓勵各位發問與思考。我們沒有輕鬆簡單的答案,但我們提供了想法,來開發與豐富我們的生命之礦。我們深信生命是由自己決定的,改變自己的觀點,我們就可以有更豐富與深入的看法,生命因此可以更加完善。



相關活動訊息: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service@psygarde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