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買書 加入會員
  心靈工坊 > 書本
所有圖書 買書 大宗訂購  
搜尋
 
 
  書序:
  以台北市療精神藥理研究為榮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在可說與不可說之間
  寫一個人,折射一段歷史
   
  書摘:
  第一章動盪年代中的無憂少年
  第五章 下放十年
   
  延伸閱讀:
  《台灣精神醫療的開拓者──葉英?傳記》

《崔玖跨世紀》

《意義的呼喚》

 

《從北京到台北──精神藥理學家張文和的追尋》
From Beijing to Taipei: Freedom in the Air

作者: 吳佳璇
書系:Master 024
定價:300元
頁數:304 頁
出版日期:2007 年 04 月 16 日
ISBN:9789867574978

特別推薦:于欣、文榮光、王浩威、李宇宙、林信男、林克明、陳秀芬、陳登義、許翼雲、張儒和、葉英?、鄭泰安、賴其萬
-----------------------------------------------------------------------------------------------
在可說與不可說之間
書序作者:陳秀芬

從history這個字的組成,可知歷史學者最需具備、卻常被遺忘的本事,就是「說故事」(story-telling)了。如何把歷史說得像小說一樣引人入勝,又不致偏離所謂的「史實」,傳記這種文體提供了相當大的揮灑空間。

本書正是一本精神科醫生為精神藥理學家所寫的傳記。由於職業所需,作者吳佳璇醫師經常聆聽患者的心聲,曾戲稱自己的工作是「聽人八卦」。或因未曾受過正規的科學史訓練,吳醫師還自謙是「素人作家」。專業史學訓練是否就有益於作者滿腔熱情的寫作志業?這倒見仁見智,她的兩位老師還曾為此有所爭辯。(詳本書〈後記〉)從歷史學的角度來考量,我認為吳醫師善於說故事的本領,與醫者實事求是的訓練,在本書中展露無遺。除了忠於傳主與旁人的陳述,她也講求背景的考察,東南西北奔波,甚至遠赴中國大陸進行「參與觀察」。單就這一點,作者實已具備歷史學者的基本態度。

關於本書的內容,在此建議三種不同的閱讀方式,謹供參考。

第一種是純粹把它當作故事來讀。本書是以真人真事為題材,藉由口述訪談輔以大量資料寫就的。有別於一般口述歷史偶見的平淡基調,傳主張文和教授的生命歷程十分精彩,直可以「高潮迭起、曲折離奇」形容,人生的幾度重大轉折——特別是他決心背離「共產祖國」、藉由國府特務之助、從美國來台成為「反共義士」的那段歷程,其緊張懸疑的程度猶勝諜報片,凸顯冷戰時期爾虞我詐的氛圍。本書雖有傳記的框架,在作者的巧思與妙筆陪襯下,以第三人稱陳述的事實反而塑造出小說的趣味,讀來鮮活有力,既忠於呈現傳主的生涯發展,又能兼顧閱讀的順暢與愉悅感。

第二種讀法可將之視為一部史學作品。「微觀歷史」(microhistory)是近年來西方學界頗為盛行的研究觀點,其意義在於見微知著、以小觀大,藉由不為人知的小人物或不受重視的枝微末節,來彰顯此人事背後的歷史脈絡。從世俗的眼光來看,張教授當然不算無名小卒,然而,若無本書的介紹,恐怕多數讀者對於其人、其世界仍不甚了了。據本書所言,張教授對於政治甚是冷感,自小即與當權者維持相當的距離。弔詭的是,他的一生卻多次被捲入時代的巨浪裡,無法自外於政治大環境的牽扯糾葛。要言之,張教授本人及其家族的故事宛如一部中國現代史的縮影:從抗日戰爭到國共鬥爭,從海峽對岸的十年文革、下放勞改,到海峽這邊的戒嚴局勢、政治控制,俱見命運操弄人的痕跡。儘管本書的筆觸刻意維持不慍不火的調性,在字裡行間仍透露著時代的荒謬,以及人在困境中積極尋求出路的頑強鬥志。

第三種觀看的角度則與本書的作者、傳主的專業領域有關。由於吳醫師與張教授皆從事精神醫學的臨床與研究工作,因此本書對於這個學門自然著墨不少。為了詳細介紹張教授的工作,本書提及諸多精神病理、藥學的專有名詞,也提供不少關於兩岸精神醫學發展的訊息。這使得本書沾染濃厚的「科普」與醫學(史)色彩。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一般讀者而言,不懂上述醫學術語並無礙其對於整個故事的掌握;對於專家學者來說,這些專業描述則具有深刻的意義與價值。日後若有人想鑽研台灣的精神醫學史,特別是生物精神醫學與精神藥理學等派別的發展,或者要比較戰後兩岸的醫學教育、醫院建構、研究環境與審查機制等特色,本書暨吳醫師的前作《台灣精神醫療的開拓者──葉英?傳記》,當可作為重要的參考資料。

吳醫師私底下風趣幽默,講述「八卦」常令人莞爾,在本書中卻謹守分際,行筆含蓄內斂,留給讀者不少想像的空間。對於喜歡追根究柢的歷史學者來說,撰者的欲言又止頗耐人尋味,推測「職業倫理」可能是主要的原因吧。一般讀者總期待好聽的故事,專業史家則講求忠於事實;若要綜合兩者之長,「八卦歷史學」說不定是擅長觀察社會、洞識人性的精神科醫師向歷史揮刀進軍的一個可行方向。《論語》說:「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若是「有所本」但不傷人的「八卦」,誰曰不宜呢?或許,它們還更貼近事情的真相!

既然本書「可說」的部分已如此精彩,那麼,「不可說」或「忘了說」的部分是否有可能發展出一個更勁爆的「八卦」版本呢?這就得去問傳主與作者了。



相關活動訊息:
緬懷 張文和教授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service@psygarde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