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買書 加入會員
  心靈工坊 > 書本
所有圖書 買書 大宗訂購  
搜尋
 
 
  書序:
  啟動家庭能量的韌力之旅
  超越病理,發掘資源,看見韌力的未來
   
  書摘:
  前言
  第一章 家庭韌力取向基礎
  第六章 強化家庭韌力的實踐原則與指導方針
   
  延伸閱讀:
  《學習家族治療》

《意義的呼喚》

 

《家族再生:逆境中的家庭韌力與療癒》
Strengthening Family Resilience

作者: 芙瑪.華許(Froma Walsh)
譯者:
江麗美、李叔珺、陳厚愷
書系:Master 028
定價:600元
頁數:488 頁
出版日期:2008 年 03 月 14 日
ISBN:9789866782251

特別推薦:王行、王浩威、吳就君、呂旭亞、李開敏、陳韺、曾端真、游文治、楊蓓、熊秉荃、鄭玉英
-----------------------------------------------------------------------------------------------
超越病理,發掘資源,看見韌力的未來
書序作者:美國哈佛大學教學劍橋醫院「婚姻與家族臨床中心」顧問與督導 吳熙琄

長久以來,家族治療的理論發展與實務操作側重在對瞭解系統、分析診斷與系統治療觀。這些方向固然擴大了原本在個人治療中看不到的關係、互動、隔代傳承與不同情境等,對個人和家庭所帶來的影響,但治療中的病理觀與探究問題的成因、歷史、發展,仍然是面對家庭個案的基礎。
但是,難道來找我們求助的家庭只有問題嗎?我們都知道家庭的運轉與前進,其實充滿了無數的挑戰與困難,也往往是外人無法理解的地方。甚至,我們捫心自問,看看我們專業人員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自組的家庭,似乎不合「標準規格」的情況也常常發生,但我們的家庭又是如何走下來的呢?
在九○年代,當芙瑪.華許開始提出家庭韌力(Family resilience)的概念時,曾引起家族治療學界一陣騷動,因為家庭韌力讓家族治療的學界與臨床界開始去省思,家庭病理觀不能再是家族治療專業主導的理念,大家同時也必須透過家庭韌力的架構去幫助家庭。當家族治療師只能看到家庭問題的來由和影響,會造成家庭也忽視自己在困難底下的韌力。
許多人開始嘗試將家庭韌力的概念運用到過去被視為「不健全」的家庭,發現原來這些家庭只要家族治療師願意去探索他們的韌力與資源,這些所謂「不健全」家庭的力量便會跑出來。這對家族治療師本身的衝擊是不可言喻的,這使得愈來愈多的家族治療師開始感受到,原來自己專業裡的「願意相信」家庭背後的韌力,會強烈地影響家庭是否能看到他們自身隱藏著無盡資源。
在書中芙瑪提到自己的原生家庭,過去她感受到自卑、不如別人,但透過她勇敢的探索與對話,她發現她曾以為是冷漠的父親;其實是那麼的不簡單,而她曾以為是和家人斷絕關係的母親,竟是那麼的可佩。芙瑪從對出身覺得自卑轉而尊敬感謝她的父母,縱使當時她雙親過世,芙瑪持續帶著那份得自於原生家庭的韌力去生活與工作,進而鼓舞她持續不斷地去研究、推廣家庭韌力,並且到世界各地與大家分享這份來自她專業與個人的熱愛及感動。
我覺得台灣在這時引進這本書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自從2005年七月底回台定居後,我有機會到不同的單位做訓練顧問與督導,總會聽到好多好多連專業人員都覺得無力的家庭問題。我總會嘗試去分享家庭韌力觀可以如何陪伴這些家庭,並能打開視野去和家庭一同工作。現在有了這本書,大家更可以好好品讀。本書是我們在美國做家庭治療必讀的書,也是研究所必教的課程,我很開心自己在美國學了這個理念,教美國研究所學生這個理念,現在在台灣又可以參與中文版本的製作,得以分享給台灣的朋友。家庭韌力是個哲學觀和態度,可以和許多學派整合,不同家族治療學派的朋友們都可以思考,看看如何將家庭韌力整合到自己的學派裡。
芙瑪本人的臨床理論主要受到鮑文(Bowen)的原生家庭理論(Family-of-origin theory)影響,卻也整合許多社區的概念,這和她原來社會工作的背景可能有很大的關係。她告訴我,她不是後現代理論的工作者,我卻回答她,她提出的家族韌力理念和我喜歡的敘事治療,以及其他後現代家族治療的理念,有許多共鳴的地方,我們倆都開心地體認到許多好的理念在更高的層次,都是相連通的。我看到芙瑪透過家庭韌力的架構,不斷在陪伴家庭辨識、挖掘自己的力量與資源,讓家庭看到希望與繼續走下去的可能性。我看到敘事治療也是不斷地讓家庭豐富他們的在地性故事(支線故事)──是平日看不見的、被忽略的故事,並讓這些寶貴的故事陪伴家庭帶著力量繼續往下走。
Resilience這個字在台灣過去常用的詞是「復原力」。本書翻譯過程中,就有許多關於該如何翻譯才比較恰當的討論。我請教芙瑪本人對此事的看法,她說:「韌力超越了復原,它包含了在困境中所延伸出來的新發展。家人不可能只是回到原來的狀態去復原」(Resilience is beyond recovery, it also involves new growth from adversity. People can not just go back and recover. 筆者的翻譯)。我的瞭解是芙瑪相信家庭在困境中雖然會復原,但更重要的是家庭在困境中所發展出的新能力,還有家族治療師如何透過家庭韌力的架構,積極地和家人共同建構他們的韌力(包括指認與辨識家庭透過困境發展出來的韌力)。
本書共計十二章,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份包含第一、二章,主要針對家庭韌力的理念做概念式的介紹,並闡述家庭韌力是有助於因應這個世界的複雜性和家庭要面對的議題。
第二部份是從第三到第五章,主要探討家庭韌力的三個主要理論架構:信念、組織和溝通。
第三部份包含第六、七章,針對實踐家庭韌力的實務工作原則和指導,以及在社區上的應用。
第四部份是從第八到十二章,這部份是則針對不同的家庭危機來看家庭韌力可以如何運用。
讀者可以針對自己較有興趣的主題與需求來選擇不同章節先行閱讀。如果想先看實際的運用與例子,可以先選擇第四部份;如果想從理論進入,可以先看第二部份。如果想先瞭解實踐的原則,則可以選擇第三部份或是從頭看起,不論哪種方式都很好。芙瑪把很複雜的概念用很清楚的方式寫出,透過書中很多的故事與感動,讓它成為一本平易近人、深入淺出的書。希望讀者各取所需,享受這本好書,而且可以一看再看,讓它變成我們執業的一部份。
這是我回台定居第一本審閱的書,能審閱《家族再生》這本書對我個人和專業,都是極有意義的。感謝心靈工坊給我這個機會,也謝謝許多人在本書出版過程裡的關注和付出。
最後祝福台灣和不同華人地區所有被家庭韌力觀陪伴的家庭!


吳熙琄
台北,台灣 敬筆
2008.02.04



相關活動訊息: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service@psygarde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