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買書 加入會員
  心靈工坊 > 書本
所有圖書 買書 大宗訂購  
搜尋
 
 
  書序:
  啟動家庭能量的韌力之旅
  超越病理,發掘資源,看見韌力的未來
   
  書摘:
  前言
  第一章 家庭韌力取向基礎
  第六章 強化家庭韌力的實踐原則與指導方針
   
  延伸閱讀:
  《學習家族治療》

《意義的呼喚》

 

《家族再生:逆境中的家庭韌力與療癒》
Strengthening Family Resilience

作者: 芙瑪.華許(Froma Walsh)
譯者:
江麗美、李叔珺、陳厚愷
書系:Master 028
定價:600元
頁數:488 頁
出版日期:2008 年 03 月 14 日
ISBN:9789866782251

特別推薦:王行、王浩威、吳就君、呂旭亞、李開敏、陳韺、曾端真、游文治、楊蓓、熊秉荃、鄭玉英
-----------------------------------------------------------------------------------------------
前言

本書自1998年第一版出版以來,「韌力」——從危機中重新振作,克服生命挑戰的能力——在心理健康領域的價值與日俱增,歷久彌新。當前家庭與社會持續經歷各種動盪與變化(包括自然與人為的災難);我們身處的世界愈來愈危險,未來愈來愈不確定。然而,從媒體報導我們仍舊看到,災難中人們勇於面對危機的韌力。那麼,何謂家庭韌力?為何如此重要?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所有家庭在生命旅程中,都會面臨重大的挑戰。但是,到底是什麼讓家庭成員在困境時彼此支持,共同面對不癒的絕症,或無解的難題?是什麼讓家庭成員在重大打擊與生命轉變之後,重新振作起來?甚或克服強烈的創痛、貧困與歧視?我們必須探究家庭是如何有效的整合創傷經驗,並能繼續生活與愛。
本書提出一種經由研究而得的家庭韌力架構,以介入與預防的方式,來強化家庭處理困境時的關鍵過程。第二版經過全面的更新、修訂與擴增,加入最新的研究與實際作法,書中提供的實際指導方針與案例,可當成臨床上的參考資料與課堂教材,更可廣泛說明各種挑戰,包括突發的危機、創痛與喪親;破壞性的變遷(例如失業、離婚與遷移);重病或貧困所帶來的持續性多重壓力症狀;以及高風險青少年(at-risk youth)的成就障礙。新的章節說明了以韌力為導向的作法,幫助人們在經歷重大災難之後重新站起來,並介紹社區中、國際間實際的應用案例。
家庭韌力架構在臨床醫療與社會服務上特別有意義,因為大多數案主是在困境中求助。韌力意味抗壓、克服危機與承受漫長困境的能力。強調韌力取向療法與專注在缺陷上的治療模式相反,它著重於引導出家庭的力量與潛能來面對挑戰;韌力不僅要應付或解決問題,還包括正面的轉化與成長。家庭在建立關係的韌力時,會形成更強的連結,以求有效面對未來的挑戰。因此,每一次的治療也都有預防的效益。
我一直對韌力的概念非常感興趣。我成長的家庭遭遇過許多困難挑戰。由於這些家庭經驗,我時常被人認為非常堅強。後來我明白,是那些挑戰使我更堅強。年輕時的我總是放大父母的缺點,以致後來花了很長時間才懂得欣賞他們的努力、驚人的勇氣、耐力與運用資源的能力。類似的是,傳統心理治療注重挖掘兒時的負面經驗,強調父母的失敗。心理健康專業領域一向過度關注病理學,應該稱為心理疾病專業才是。臨床訓練讓人知道如何診斷症狀,但卻一點都不注重功能健全的部份,或教醫師們如何對這部份進行辨識與激發。
我深受家族治療吸引,並投入這個領域,而它也在六○年代後期開始受到重視。家族治療摒棄了以父母為個人問題主因的童年決定論。透過廣大關係網絡的互動歷程,系統典範將焦點擴展到對功能的多重影響。早期的家族治療過度專注於家庭缺陷,這多少是反映了文化與媒體觀點,認為大部分的家庭或多或少都是不健全的。當時,我作為一個精神分裂研究計畫的家族研究協調員,一心想找到正常的對照組,但同事告誡我不可能找到任何正常的家庭,即便是有,他們也不會毛遂自薦。我不為所動,後來的確讓我找到了,而且對他們的積極精神與多元開放,感到很佩服。不過,我發現家庭成員也會擔心自己的能力——有位母親甚至問,她的家庭能不能得到一張「正常家庭證書」!
這個經驗促使我攻讀人類發展的博士學位,來擴充自己關於家庭和社會過程如何促進功能健全、幸福與成長方面的知識。我的臨床教學與運用愈來愈專注於優勢取向(strengths-oriented),我努力想要成為社會科學與心理健康領域之間的橋樑。回顧這些寶貴的研究,學習前人的經驗,讓我的專業「飛入了健康領域」。
關於「正常家庭」這個概念有兩個迷思。第一,它錯誤假設健康家庭都沒有問題,以致讓這些家庭在對抗壓力、生活挑戰與創痛經驗的努力化為烏有。第二,它假設有一種單一的、共通的健康家庭模式,並且符合傳統家庭的理想形象。因著這種假設的誤導,以致許多不同的家庭價值、結構與性別角色,被認定為失調的,而且對孩童有害。現今的社會,家庭愈來愈多元化,不會有單一模式能適用於所有的家庭,甚至對大多數的家庭都不適用。本書採用廣義的「家庭」(family)概念,包括延伸的直系旁系親屬與共同生活者的各種人際網絡。透過研究我們將看到,在不同的親屬組合下,家庭能成長,孩童也能茁壯,最重要的是︰家庭過程(family process)是否有效。



相關活動訊息: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service@psygarde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