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買書 加入會員
  心靈工坊 > 書本
所有圖書 買書 大宗訂購  
搜尋
 
 
  書序:
  【中文版序】 溫尼考特,一位「夠好的」 精神分析大師
  【譯序】 向溫老伯借一盞回憶的神燈
   
  書摘:
  【第三章】玩遊戲──理論的陳述
  【第十一章】當代的青少年發展觀念及其對高等教育的啟示
   
  延伸閱讀:
  •《二度崩潰的男人:一則精神分析的片斷》

•《塗鴉與夢境》

 

《遊戲與現實》
Playing and Reality

作者: 唐諾•溫尼考特 Donald W. Winnico
譯者:
朱恩伶
書系:Psychotherapy 25
定價:320元
頁數:272 頁
出版日期:2009 年 03 月 05 日
ISBN:9789866782497

-----------------------------------------------------------------------------------------------
【第三章】玩遊戲──理論的陳述

五歲的黛安娜

第二個案例,就像愛德蒙的情況一樣,我同時進行雙重諮詢,一邊跟苦惱的母親談話,同時又一邊跟女兒黛安娜維持遊戲關係。黛安娜有個弟弟(在家),他的智力有缺陷,心臟也先天畸形。這位媽媽專程來跟我討論兒子對她自己以及黛安娜的影響。

我跟這位母親聊了一個小時。小女孩從頭到尾都跟我們在一起。我有三重任務:給這位母親我全部的注意力,因為她有這個需求;陪小孩玩;並且(為了寫這篇論文的緣故),記錄下黛安娜的遊戲性質。

其實,從一開始就是黛安娜在發號施令,當我打開門讓她母親進來時,熱心的小女孩就搶先做自我介紹,把一隻小泰迪熊舉在我面前。我既沒看她母親也沒看她,就直接對著泰迪熊說:「他叫甚麼名字?」她說:「就叫泰迪。」所以,黛安娜很快就跟我建立起一份穩定的關係,為了做好我的主要工作,也就是符合這名母親的需求,我也必須保持這份關係。在診療室裡,黛安娜自然需要覺得我時時注意她,我既可以給這名母親她所需要的注意力,同時又陪黛安娜玩耍。

在描述這樁案例時,就像描述愛德蒙的案例一樣,我會陳述黛安娜跟我之間發生的細節,而不提我跟這位母親的諮詢內容。

我們三個人都進入診療室後就各自入座,母親坐在沙發上,黛安娜則獨自坐在兒童桌附近的小椅子上。黛安娜把她的小泰迪熊塞進我胸口的口袋裡,她想試試看它可以塞得多深,所以又檢查我的外套襯裡,接著更對各個口袋以及它們互不相通的情形產生興趣。在這件事情發生時,這名母親正在認真的跟我談那個兩歲半、智力發育較遲緩的小男孩,這當中,黛安娜提供了額外的訊息:「他的心臟裡有個洞。」我們可以說,她在玩遊戲的同時,還分心來傾聽。在我看來,她似乎可以接受弟弟心臟有個洞所造成的生理殘疾,但是她並不曉得他的智力發育遲緩。

我跟黛安娜一起玩耍的遊戲,沒有治療的成分,所以我覺得我們可以自由的盡情玩耍。當玩伴有能力、有自由可以盡情玩耍時,小孩會玩得更自在。我突然將耳朵湊近我口袋裡的泰迪熊,我說:「我聽見他說話了!」她對這一點十分感興趣。我說:「我想,他想找人陪他玩。」然後我告訴她,到房間另一頭的架子底下,去玩具堆裡找一找,就可以找到一隻毛茸茸的小羊。大概是我想把泰迪熊從我的口袋裡拿出來,才會這麼說。

黛安娜過去把小羊拿過來,它雖然比小熊大多了,但她仍接續我讓泰迪熊和小羊交朋友的想法發展遊戲。有一陣子,她把泰迪和小羊放在母親所坐的沙發上。我當然正在繼續跟她母親交談,我注意到黛安娜對我們的話題保持興趣,所以分了一部分心思來注意,這部分顯示,她對成人以及成人態度的認同。

在遊戲裡,黛安娜決定把這兩隻動物當成她的小孩。她把它們放進她的衣服下面,假裝懷孕。經過一段懷孕期後,她宣佈它們即將出生,不過它們「並不是雙胞胎」。她分得很清楚,小羊要先出來,然後才是泰迪熊。她在地板上鋪了一張臨時的床,在「分娩」後,她把她的兩個新生兒一起放在床上,幫它們蓋好被子。起初,她把一個放在這一頭,另一個放在那一頭,她說,如果把它們放在一起,它們會打架。它們可能會「在床的中間碰頭,在衣服下面打架」。然後,她又把它們放在這張臨時的床頭,一起乖乖的睡著。現在,她去玩具籃和玩具盒裡拿了許多玩具回來,把玩具排在地板上,圍著小床的床頭,跟它們玩耍;這場遊戲井井有條,發展出好幾個主題,都各不相干。

我再度加入,貢獻我的點子。我說:「喔,妳瞧!妳在寶寶床頭旁邊的地板上,擺出它們睡著時所做的夢。」這個想法教她深感著迷,她又接手發展各個主題,彷彿在替小寶寶做夢似的。這一切遊戲讓我跟她母親有空可以交談,因為我們迫切需要一些時間來談正事。就在這時,母親忽然情緒波動,哭了起來,黛安娜抬頭瞄了一會兒,準備感到不安。我告訴她:「媽媽哭是因為她想起妳生病的弟弟。」這一點讓黛安娜感到安心,因為這個說法既直接又是事實,她說了「心臟裡有個洞」的事以後,又繼續替小寶寶做夢。

所以,黛安娜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緣故來看我,她也不需要特別的幫忙,她跟我玩耍,也自己玩自己的,同時又留意母親的狀態。我看得出來,這名母親需要黛安娜陪她來,她很焦慮,不知道如何直接面對我,因為生病的兒子教她心煩不已。後來,這名母親又單獨來找我,不再需要小孩來分心。

當我單獨見這位母親時,我們有機會重溫我上回見到她和黛安娜時發生的事。那時,這名母親補充了一個重要的細節,那就是黛安娜的父親十分鼓勵黛安娜早熟,最喜歡她像個小大人的樣子。在這份材料裡,我們看得出來,黛安娜的自我發展比較早熟,她認同母親,而且懂得為母親分憂解勞,幫她面對弟弟生病異常的難題。

回顧上次發生的事,我想我可以說,雖然上次會面並不是為了黛安娜的福祉而安排的,她卻在出發前就做好準備。從她母親告訴我的事情看來,黛安娜為上次碰面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彷彿曉得她是來見一位心理治療師似的。出發前,她就收集了她的第一批泰迪熊,和她丟掉的過渡客體。她並沒有把後者帶來,不過她準備在她的遊戲活動中組織一個有點退行的經驗。同時,她的母親跟我也親眼目睹了黛安娜認同母親的能力(除了懷孕的部分外,還包括負起責任照顧弟弟)。 黛安娜的遊戲跟愛德蒙的一樣,都是一種自我治療。這兩個案例的結果都等於一節心理治療。不同的是,在治療裡,治療師的詮釋會打斷這個故事。心理治療師可能不會主動跟黛安娜玩,不會像我這樣,說聽到泰迪說了甚麼話,也不會像我一樣,說黛安娜的小孩做夢了,而且這些夢還在地板上上演。可是這種自我克制的訓練,可能會抹煞黛安娜的遊戲經驗裡的創意。 我選擇上述這兩個例子,純粹只是因為,我在撰寫構成本章基礎的論文那天早上,這兩樁案例的母親恰好接連來看我。

遊戲理論

描述發展過程接二連三的主客關係,並且思考遊戲究竟屬於這些關係中的哪個環節,這一點是有可能做到的。

1. 寶寶與客體融為一體。寶寶對這個客體的看法是主觀的,母親的職責是調整自己,讓寶寶以為自己發現的事情是真實的。

2. 小寶寶起先拒絕接受客體,後來才重新接受,並客觀理解。這個複雜的過程完全仰賴有個母親或母親角色存在,隨時準備參與,並且把小寶寶丟出來的東西送回去。

這表示,母親(或母親的角色)扮演著在「小寶寶有能力主動找到」以及「自己等著被找到」這兩極間擺盪的角色。

假如母親可以扮演這個角色長達一段時間,並不覺得有什麼(所謂的)障礙,那麼小寶寶就有了一些魔法般的掌控體驗,也就是我們在描述內心的過程時所說的「全能」體驗(Winnicott, 1962)。

假如母親把這件困難的差事做好了(而非做不來),讓小寶寶對母親產生十足的信心,小寶寶就可以開始享受最初的人生體驗,這個體驗的基礎來自:內心過程的全能跟寶寶對真實世界的掌控是「緊密結合」的。因為小寶寶對母親有信心,所以母子之間就創造出一個中間的遊樂場。這裡就是魔法念頭的發源地,因為小寶寶多少確實感受到全能的體驗。這一切都跟艾瑞克森的「心理認同形成」(identity-formation)研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Erickson, 1956)。我把它稱作遊樂場,因為遊戲就是從這裡開始的。這個遊樂場就在母親與寶寶之間,或是將母親與寶寶連成一體的潛在空間裡。

遊戲極為令人興奮。它之所以令人興奮,主要不是因為牽涉到本能,這一點各位一定要了解!跟遊戲有關的重點始終是,個人的心理現實與真實客體的掌控體驗,這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隨時都是岌岌可危的。魔法本身是岌岌可危的,原因是親密關係需要來自一份感覺可靠的關係。要可靠,這份關係就必須靠母親的愛、或她的愛卅恨、或她的客體認同關係來啟動,而不是靠「反向作用」(reaction-formation)的防禦機制。因此,病人如果無法玩遊戲,治療師就必須處理這項主要症狀,才能詮釋病人的行為舉止。
3. 下個階段是在某人面前獨處。小孩現在玩遊戲的假設基礎是,這個愛他而又可靠的人是隨傳隨到的,即使在忘了以後又記起時依然如此。小孩覺得這個人會反映遊戲裡發生的事情。48-1

4. 這個小孩現在已經準備進入下一階段,容許兩個遊戲領域重疊,並且樂在其中。首先,跟小寶寶一起玩耍的人當然是母親,她小心翼翼的融入寶寶的遊戲活動。不過,她早晚總要向小寶寶介紹自己的遊戲,而且她發現,在喜不喜歡別人的想法這一點上,每個寶寶都大不相同。

這樣,在主客關係中一起玩遊戲的路就鋪好了。 當我回顧過去幾篇記錄我思考發展的論文時,我看得出來,我目前對母子在信任關係裡玩遊戲的興趣,向來是我的諮詢技巧的一大特色,下面這個例子出自我的第一本書,當時就展現了這個特色(Winnicott, 1931)。後來,十年後,我又在另一篇論文〈在設定的場景裡觀察嬰兒〉(The Observation of Infants in a Set Situation, 1941)裡面,將它說明得更詳盡。



相關活動訊息: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service@psygarde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