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買書 加入會員
  心靈工坊 > 書本
所有圖書 買書 大宗訂購  
搜尋
 
 
  書序:
  【中文版序】 溫尼考特,一位「夠好的」 精神分析大師
  【譯序】 向溫老伯借一盞回憶的神燈
   
  書摘:
  【第三章】玩遊戲──理論的陳述
  【第十一章】當代的青少年發展觀念及其對高等教育的啟示
   
  延伸閱讀:
  •《二度崩潰的男人:一則精神分析的片斷》

•《塗鴉與夢境》

 

《遊戲與現實》
Playing and Reality

作者: 唐諾•溫尼考特 Donald W. Winnico
譯者:
朱恩伶
書系:Psychotherapy 25
定價:320元
頁數:272 頁
出版日期:2009 年 03 月 05 日
ISBN:9789866782497

-----------------------------------------------------------------------------------------------
【第十一章】當代的青少年發展觀念及其對高等教育的啟示

主要論點

說到我的論點,我就不能不提一下過去五十年來發生的巨大改變,這一點與「夠好的母親」的重要性絕對有關係。這當然也包括父親。可是各位父親,請允許我使用「母親」這個術語,來描述育嬰的整體態度。「父親」這個名詞必須比母親晚一點出現,但是父親身為男性這一點會逐漸變成一個重要因素。接著是家庭,這是父親和母親結合的基礎,父母在這裡為他們共同孕育出來的、為我們稱為「新人類」的小嬰兒分擔責任。

我先來說說母親的職責。我們現在曉得,怎麼扶持和照顧小寶寶,是有差別的。是誰在照顧這個小嬰兒,究竟是母親還是別人,也是有影響的。在我們的育嬰理論中,「促長環境」概念的主要特色是──持續的照顧。我們曉得只有靠環境的持續供應,而且也只有透過這個持續性,這個依賴成人的新生寶寶才能夠延續他或她的生命線,而不會為了要因應不可預測的環境,而不斷回到原點,永遠在重新開始適應中(參考Milner, 1934)。

在這裡可以提一提鮑爾比(Bowlby, 1969)的研究:兩歲的小孩失去母親時會有什麼反應(即使是暫時性的)?尤其是失去的時間,超過小孩能夠保有母親鮮活印象的時間限度時。這項研究的發現普遍為人所接受,但是還沒有被充分利用;不過這項研究背後的想法,可以擴大到「育兒的持續性」這整個主題上,這樣的影響是從小寶寶的個人生活一開始就有的,也就是,在小寶寶可以客觀的感知到母親是她這樣一個獨立的人之前就開始了。

另外一個新特色是:身為兒童精神科醫師,我們關心的絕不僅止於健康而已。這一點是我希望所有的精神醫學都能認真看待的。我們所關切的是幸福富足,這一點是要奠基於精神健全之上,而非建立在精神疾病上。即使生理基因可以滿足孩子的某種社會實現,也未必能在心理上使他們產生幸福富足的感受。

我們現在看到貧民窟和貧窮往往都懷著戒慎恐懼的態度,但我們也應該睜大眼睛,看看窮苦人家的小嬰兒或小孩的促長環境,說不定比有漂亮房子但是缺乏「應有的迫害」的家庭,來得更有安全感,也更「好」?142-1同時,我們也覺得,從既定習俗的角度來看,值得將社會團體之間存在的根本差異納入考量。就拿包裹小嬰兒的「襁褓」來說好了,在英國我們曉得社會普遍不讓小嬰兒四處摸索或踢腿。不知各地對奶嘴、吸拇指、和自體情慾練習,一般的態度又是如何?人們對生命最初自然的大小便失禁,以及它們跟禁慾之間的關係,又有甚麼反應?諸如此類的問題等等。這一代的成年人雖然想給寶寶一個自己發現個人品行的權利,卻依然活在楚比•金恩(Truby King)的教養哲學142-a影響之下。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教養哲學和另一個極端──極度嬌寵放縱式的教化,兩者之間的極端差異。這結果可能是,美國的白人公民與黑人公民之間的差別,可能不在膚色,而在哺乳經驗的差異。不計其數喝奶瓶長大的白人都很羨慕黑人,我相信他們大部分是吃母奶長大的。

你們大概注意到了,我關心的是潛意識的動機,但這全然不是一個流行概念。我需要的資料無法從填表格的問卷當中揀選出來。我們無法設定電腦,請電腦告訴我們,問卷調查裡那些供作實驗之用的個人的潛意識動機。那些把生命投注來做精神分析的人,應該要聲嘶力竭的抗議,全力對抗「用電腦即可分析了解人類」這一信仰的膚淺與瘋狂。

更多的迷惑

另一個困惑的來源,是下面這個不假思索的隨意假設:假如父母好好帶孩子,麻煩就會少一點。其實差遠了!這跟我的主要論點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青少年,就會發現,育嬰不論成敗都必將自食其果,只是目前的某些麻煩,其實正是來自現代教養和提倡個人權利的正面態度。

假如你竭盡所能促進兒女的個人成長,你就要有能耐應付驚人的後果。假如孩子可以找到自己,他們將不會以找到一部分為滿足,而會要全部的自己,這勢必包括他們的攻擊性和毀滅部分,以及可以稱之為「愛」的部分。你必須要安然度過這場漫長的爭鬥。

假如你能夠協助某幾個孩子,使他們很快就能夠使用象徵來玩遊戲,來做夢,來用創造力讓自己滿足,那麼你還算是幸運的。可是就算如此,要到達這個關頭的道路,可能還是崎嶇不平的。總之,你將會犯錯,而這些錯誤將無可遁逃,並且會被視為一場災難。而孩子也會讓你覺得你應該為這個挫敗負責,即使這根本就不是你的責任。孩子只需要輕鬆簡單的堵你一句就可以了:「誰教你把我生下來! 」

但你的報酬是,兒女的個人潛能愈來愈富足。你必須要有心理準備,假如你成功了,你可能會嫉妒孩子,因為他們將會比你擁有更好的個人成長機會。假如將來有一天,女兒請你幫她看小孩,表示她認為你可以勝任這項工作;或者兒子希望能在某方面向你看齊,甚至愛上你年輕時也喜歡的那一類型女孩,你就會覺得獲得回報了。回報是間接得來的。你當然得要曉得,你是不會得到他們的感激的。



相關活動訊息: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service@psygarde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