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買書 加入會員
  心靈工坊 > 書本
所有圖書 買書 大宗訂購  
搜尋
 
 
  書序:
  德行深遠
   
  書摘:
  【第一章】品德的心理學定義
  【第三章】品德與性別
   
  延伸閱讀:
  《心理分析入門:我的理解與體驗》

《榮格學派的歷史》

《道德的重量:不安年代中的希望與救贖》

 

《品德深度心理學》
Integrity in Depth

作者: 約翰.畢比(John Beebe)
譯者:
魯宓
書系:Master 037
定價:280元
頁數:184 頁
出版日期:2010 年 04 月 13 日
ISBN:9789866782817

-----------------------------------------------------------------------------------------------
德行深遠
書序作者:申荷永(復旦大學暨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榮格心理分析師〔IAAP〕/沙盤遊戲治療師〔ISST〕、華人心理分析聯合

十多年前我讀了約翰.畢比之Integrity in Depth,便留下深刻印象。作者送我此書,我也答應他要將其翻譯成中文。承蒙譯者魯宓先生和心靈工坊,此書的出版也幫我完成了多年的心願。

我曾與王浩威醫師討論書名,也就是對作者所用Integrity in Depth的中文翻譯。由於原著的封面上使用了漢字「德」的甲骨文字形,加上Integrity本身在完整和整合的語義中具有「德」和「德性」的內涵,於是首先想到的是「德:深度整合」。後來譯者曾經選用「全然整合」,頗具新思,幾經斟酌後確定為現在的「品德」,書名也定為《品德深度心理學》,以求更能傳達作者的原意。

實際上,選用Integrity,以及用Integrity來傳達心理分析的要義,也使得約翰.畢比頗費心思。用他自己的話說:「Integrity這個美妙的字眼,凡被認為具有此品質的人都如蒙恩寵。我花多年時間思索這個令人遐思,又深感焦慮,捉摸不定的字眼。」

Integrity所包含的拉丁形容詞integer,更多的是對「正直品格」的讚美,其中所包含的正是「德」之內涵,表達了「無缺、整體、完成、完美和誠實,並引申出英文形容詞entire(整體)。」但約翰.畢比同時認為,Integrity的意象中,包含了「未被碰觸的完整狀態」,這也使得「品德深度心理學」脫穎而出成為書名。

我還記得十多年在舊金山,在約翰.畢比家中,一起討論他的Integrity in Depth。他問我用中文應該如何來表達,我當時的回答是:「我可將其表達為『德行深遠』。在中國文化中,德是人格和心性完整的體現,德常被稱之為德行,道德也為品行。夫德行者,在心為德,施之為行。於是,根植於內,發揚致遠,圓融完整,可謂『德行深遠』。」

約翰.畢比饒有興致地聽著,頻頻點頭贊許。

我接著說:「儘管在西方,包括在我們心理分析的圈子中,中國道的概念尤其重要,備受關注。但有意無意卻忽視了其中的德性及其意義。但老子的書叫《道德經》,這道與德如影隨形,須臾不離;而在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老子》中,其『德經』在前『道經』在後,對於德以及德經的內涵更是引人注目,更加顯示了其中對於心理分析的意義。莊子有《德充符》,所表達的也正是德充於內而符應於外的道理。」

對此,約翰.畢比似乎是遇到知音,以後便常約我到家相互交流心得。

於是我想,讀者們在感受本書之「深度整合」所具之新意的同時,也需要隨作者去探索傳統中「品德」、「德性」和「德行」的心理學寓意。

為原書推薦的大衛.羅森(David Rosen),首先關注的也是「品德」的內涵,涉及諸如:責任、正直、誠實、道德、圓滿、完美、良心、神聖等。他說:「畢比把品德與『自性』(這裡原文用的是大寫的Self,在台灣常被用作『自體』,我將其理解和翻譯為『自性』)有意義地連結在一起,自性代表了榮格心理學系統中的『中心』與整體。品德與自性都是心靈概念,能統合與協助人超越及昇華。」這是對「品德深度心理學」思想的重要理解與把握,我基本上贊同。可以說,這也是關於「自性化」的一本專著。

而我想補充的是,「品德」或「深度整合」或「德行深遠」,也是約翰.畢比對傳統榮格學派「自性」以及「自性化」(individuation)概念的反思和發展,是為「自性化過程」注入了新的理解和新的內容。

比如,約翰.畢比在書中闡釋「品德」之內涵時,專門列出了「自性與道」的標題。他認為:「榮格的『自性』模式來自中國哲學觀念的『道』。」 他接著又說:「我們若回顧《道德經》,道的觀念初步形成時,我們會很驚訝榮格為了強調『道』而放棄了另一個哲學名詞『德』。這個詞傳統上被翻譯成『美德』(Virtue)。」對此,約翰.畢比很欣賞漢學家梅維恆(Victor Mair),在他新譯的《道德經》一書中,便把「德」譯成了「品德」(integrity)。

若是說分析心理學傳統中的「自性化」所注重的主要是「道的實現」,那麼,通過品德和「深度整合」,已經是在為榮格的心理分析注入德行的力量。這也得之於約翰.畢比深厚的中國文化和中國哲學功底。《易經》的智慧、儒家的德性、道家的超越,也都是約翰.畢比之《品德深度心理學》的借鑑與特色。

約翰.畢比曾告訴我說:「當我自己嘗試著去領悟榮格心理學中的自性化的時候,我常常轉向中國哲學。」我們兩人曾在舊金山一起舉辦「易經與心理分析」工作坊。「約翰.畢比喜歡《易經》,幾近如癡如醉,六十卦倒背如流,三八四爻默記於心,堪稱《易經》高手。」這是我在我的《洗心島之夢》中對他的讚美。

於是,我們可以從書中看到約翰.畢比對《易經》和中國哲學的運用與發揮。比如,他在第二章〈陰影與品德〉中所闡釋的「東方哲學的領悟」,《易經》的「否」卦及其心理分析的意義,以及由此所發揮的「儒家思想的挹注」。他在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本來,衛理賢(Richard Wilhelm)將《易經》之「否」卦中涉及「陰影」的內容,翻譯出一種態度:「他們忍受羞恥。」但是,約翰.畢比說:「一位深諳中國哲學的中國人告訴我,他的老師將此句譯為『他們擁抱羞恥』。」我們可以把「擁抱羞恥」看作是「忍受羞恥」中的昇華或超越,其中所包含的也正是「陰影與品德」之心理分析的關鍵。

於是,約翰.畢比不僅為我們呈現了「品德深度心理學」的視野,釐清了其中的內涵,同時,也為我們描繪了履行「品德深度心理學」的途徑。他是資深的榮格心理分析師,同時具有哲學博士和醫學博士學位,能夠將看似抽象的「品德」與「整合」,放在實際的心理治療過程中去考察。於是,榮格分析心理學的「思維、直覺、感受和感官知覺」之心理類型、經典的夢的工作,也都具有實踐品德深度心理學的意義。

書的第三章是〈品德與性別〉,主要內容同樣包含著「品德深度心理學」的方法和途徑。約翰.畢比以榮格的理論和榮格本人為線索,深入淺出,借用歷史和文學中的經典人物和情節,透過對榮格本人的剖析,同時也是對榮格之自性化過程的揭示,呈現出性別、女性氣質、母性力量,以及阿尼瑪(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等原型意象在品德深度心理學中所起的作用。編輯和出版者所加的章前引文「僅僅到了最近,深度心理學才願意跟隨榮格的腳步,承認存在於母神這個看似無序中的潛在秩序。我們對於母神這個品德的意識,一直在等待著一個科學觀點,現在這個科學觀點,就存在於最新的西方科學狂熱的混沌理論之中,也存在於捲土重來的道家哲學思想裡」,已經突顯了該章的主題內涵。

最後一章的標題是〈探尋品德〉。至此,約翰.畢比在呈現了「品德」的內涵,揭示了實現「品德」的途徑,最後又引出新的問題:若是擁有「品德」將會如何?或「品德深度心理學」對於我們每個人又意味著什麼?

在約翰.畢比看來,榮格心理分析在本世紀心理治療領域處於領導地位,在建立品德深度心理學時,深知應如何將情感和意象結合起來。當情感和意象結合之後,原型出現,將會有一股核心能量化作自性的心靈整合力量。

約翰.畢比說:「心理治療一直是我們文化用來瞭解品德的實驗室,其中的研究成果開始被文學、宗教和倫理哲學所採用。然而在我們把品德這個孤兒歸還其合法父母之前,深度心理學必須將照料品德時所學到的一切傳遞出來。我已經將主要的發現以中國哲學的語言來表達:『德』像『道』一樣重要。」

於是,閱讀此書,能夠獲得對「品德」及其意義的理解,也可感受和領略品德深度心理學的踐行;同時,仍然可以思考獲得品德深度心理學的意義。不過,最後一章之〈探尋品德〉遠非是結論,而是留給我們每個人的探索機會。

感謝約翰.畢比充滿哲理的睿思,富有詩意的表達,深入淺出的心理分析。他在書的最後告訴我們:「要成功地培養深度品性,必須要培養『德』。」

於是,就用此「德行深遠」,作為約翰.畢比之《品德深度心理學》讀後感。



相關活動訊息:
2011/7/9(六)John Beebe「我的夢與惡夢」演講暨工作坊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service@psygarde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