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買書 加入會員
  心靈工坊 > 書本
所有圖書 買書 大宗訂購  
搜尋
 
 
  書序:
  【推薦序一】專為督導者量身訂製的指南
  【推薦序二】成為受督者的角色模範
   
  書摘:
  前言
  【第一章】 督導基本綱領與實務集錦
  【第二章】 倫理議題:如何拿捏分寸?
  【第十四章】 督導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受督者的觀點
   
  延伸閱讀:
  《學習家族治療》 《故事、知識、權力》

 

《系統取向督導完全指南》
The Complete Systemic Supervisor: Context, Philosophy, and Pragmatics

作者: Cheryl Storm&Thomas Todd
譯者:
洪志美、廖婉如、許嘉月、張書森、簡意玲、黃宣穎
書系:Psychotherapy 032
定價:680元
頁數:536 頁
出版日期:2011 年 09 月 15 日
ISBN:9789866112218

特別推薦:吳熙琄、林麗純、林方?、陳厚愷 審閱,王浩威、熊秉荃 策劃,李開敏、陳韺、謝文宜 誠摯推薦
-----------------------------------------------------------------------------------------------
【第一章】 督導基本綱領與實務集錦

雪若.史東(Cheryl L. Storm, Ph.D.)
湯瑪斯.陶德(Thomas C. Todd, Ph.D.)


有些人用收集紀念品(memorabilia)來記錄人生特殊的重要時刻,另一些人收集物品是則為了物品本身的美感,還有一些人的收集是基於個人的愛好興趣;本書是我們有關督導的想法與操作的集成。我們開始進行集結,乃是注意到我們的經驗和與許多執行督導的同事與受督者的經驗,和在文獻中所讀到的督導並不一致(Storm, Todd, Sprenkle & Morgan, 2001)1。本書包括來自我們所訓練的督導者、一同工作的受督者,以及我們自身做為督導者與督導訓練者的經驗。我們邀請具有高度熱誠並且熟知系統性督導之各個面向的督導者一同加入,貢獻其經驗並整合現有文獻的研究結果。

我們從所收集的經驗中,揀選出一組指導綱要,作為編輯此書的架構,並將足以反映系統性督導例行運作的各個相關想法和實務工作彙集起來。在接下來的基本綱領探討中,我們對系統化督導定義的核心策重在關係、共同建構、多元觀點和脈絡的重要性。

督導是一種學習的關係

我們認為督導是,存在所有參與者的專業成長與個人成長的情境脈絡中,一種專業人員間的學習關係。一位期望被帶領的專業人員(所謂受督者[supervisee])進入與另一位專業人員(所謂督導者[supervisor])的一段關係。督導者提供他有關治療、督導、學習以及一般生活的知識與經驗。督導者從容地穿梭在與受督者共同建構的多重角色間,設法滿足受督者的需要,並在他們獲得實務經驗的過程中,聚焦在他們的學習與發展歷程(Ungar, 2006)。督導者與受督者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也就是在確保提供給個案服務品質的同時,提升受督者的臨床與專業能力。這種關係是專業情境中關鍵訓練的一部分;督導者是導師、是評估者、也是專業社群的守門人。基於此關係本質以及共同建構的看法,我們的定義和系統性的觀點不謀而合。

我們所集結有關督導的基本綱領

基本綱領一:督導是一種擁有特定能力與認同的獨特努力
我們的第一個基本綱領是,督導是一種獨特的努力(endeavor),需要特定的能力以及一個新的專業認同。督導者雖然是執行督導工作,但卻極可能受引誘而透過受督者去進行治療,而不是進行督導。我們相信督導的任務是運用個人經驗來幫助受督者成為一位治療師,但要抗拒透過治療師來進行治療的誘惑。督導者應聚焦在受督者的學習,而非其自身所偏好的治療方式,如此則受督者得以成為他所可能成為的最佳治療師,而不是變成督導者的複製體。假如督導者受到引誘透過受督者來進行治療,卻不是著眼於受督者是來學習督導的思維的,那麼會產生一個危機,受督者會感覺自己是一個傀儡,督導者正在控制他卅她的每一個動作,使其無法分辨是自己的臨床能力亦或是督導者的能力。

本書的各個章節將指出能使督導成為一種獨特的努力的各種能力。最後一章會特別聚焦在訓練成為督導者的歷程,包括如何戰勝透過受督者進行治療的誘惑,以及如何發展督導者的專業認同。

基本綱領二:強調督導關係是督導的核心
我們的第二個基本綱領是,督導的核心就是督導的關係。從美國與加拿大受督者的回應中指出,他們渴望一個整體而言支持、溫暖、鼓勵的督導關係(Anderson, Schlossberg, & Rigazio-DiGilio, 2000; White & Russell, 1995)。可以增強這個關係的特質包括同理地傾聽、真誠的回應、並傳達幽默與樂觀。被督導者所描述他們的最佳經驗,不外乎督導者接受其失誤、以開放態度接受回饋、鼓勵新的想法與技巧、給予直接的回饋與提供一個概念性的架構來了解個案(Anderson, et al., 2000)。當督導關係是正面的,受督者可以信任其督導者,並可安心透露其弱點、不確定感以及錯誤,能夠討論其個人事件、並大膽實驗新的臨床想法與策略。2一位來自美國的受督者如此描述她的督導者「……風趣、務實、放鬆、就是很真實……她對於治療式接觸的深刻本質之理解能力、以及把它常態化的能力,給了我勇氣,使我能深度探索我與個案一同工作的經驗,不僅是從一個治療師的觀點,甚或更為重要的,從一個人的觀點切入。」在這樣的關係中,督導者與受督者有能力化解任何衝突與誤解。相對地,受督者描述他們最糟的經驗,就是當督導者強調他們的缺失、無法接受不同觀點、鼓勵不假思索地仿效,以及權威式的督導。(Anderson, et al., 2000)

有些受督者偏好以一種善意的方式,或在一個彼此合作的關係中,接受觀念與技巧上的指導(Anderson, et al., 2000, Prouty, Thomas, Johnson, & Long, 2001),另一些人想要的是一個專家式、階級式(hirarchical)的督導者。有人把督導關係看作是一個連續面向,從強調支持、相互回應與安全感的「合作性督導」(collaborative supervisors)這一端,到強調專業、技術性卅指導性的帶領與尊重的「指導性督導」(directive supervisors)那一端(Morgan & Sprenkle, 2007)。一位美國的受督者這麼描述她的督導者:「他是那種督導者,總是蹲在戰壕裡談著個案。他從不會居高臨下地坐在椅背上下令。」這位受督者似乎感覺她的督導者所提供的技巧與觀念的引導,正是她所要的督導。許多督導者傾向於這個連續體的一端,但會隨著情境與關係需要、或受督者的需求而有所調整。這位來自美國的受督者所描述的督導者似乎正掌握了何時該指點方向,何時該採取合作模式。「她供應我專家知識、臨床指導、幽默以及智慧。她給我一個安全的地方來談我『未經檢驗』的工作。當我的生命經驗撼動了我所相信的我是誰、以及我以為我知道的事,她穩住專業框架,使我能藉以探究我的臨床工作是受到了怎樣的衝擊。」

本書的每一章節幾乎都圍繞著督導關係的主題。第一部分談到督導關係是如何在教育、機構或私人合約等不同脈絡下有其獨特的演變。在第一部分的第三章中,我們探討了當中國文化相關的想法與價值有其自行定義的督導,並決定了其督導的實務工作,西方督導觀念的跨文化遞移性亦隨之而改變。這是唯一的一章特別為中文譯文寫就。同樣在第一部分,倫理章節的案例也呈現出,要達到在實務工作上符合倫理目標,一個堅實的督導關係是何等重要。在第二部分,將闡明不同督導的理念,會帶動某種特定的關係,不論督導是教練、教導或是導師。第三部分將著眼於督導關係中的權力議題,以及處理常見問題的方法。在第四部分中,顯而易見地,督導關係緊密時,比較容易採用各種不同督導介入方式,並處理進行考評時所面臨的挑戰。最後這部分強調了督導關係在督導者訓練所佔的核心地位。

基本綱領三:督導與治療之間有著一種同型性的關係,儘管兩者間存在著重要差異
我們第三個基本綱領是,督導與治療是具有同型性(isomorphic)的,雖然兩者也在許多重要的方面有所差異。同型性指的是治療與督導間的平行關係(White & Russell, 1995),也可以指涉治療師與個案在治療關係中的動力,是怎樣複製了受督者與督導者在督導關係的動力的一個過程。薛耀庭(Hsueh Yao Ting, 2008)敘述自己做為受督者與督導者的經驗,闡述同型性的想法。他相信……「除了基本所需的知識,我認為『情緒』是治療師和個案最要緊的因素。」他的督導曾說了這麼一段話而激勵了他:「急什麼?何不深呼吸一下,然後告訴我你現在的感覺是什麼?」他繼續說,「我想在她真實且活生生地回應之後,我學到了真正放緩我的腳步去感覺,而不是去想!做為一個督導者,我激發受督者的方式,是去分享我對於他們在每一次治療所作的回應的感受。」從當中可以看見其信念,他認為重要的是要聚焦在治療與督導底下潛在的情緒。
儘管如此,督導和治療並非相同的過程,過度強調兩者的同形性將會失焦,模糊了督導與治療間的重要差異。舉例來說,治療所強調的是解決心理健康上的議題,以滿足個案,但是個案不必然得去完全了解是什麼因素造成了問題解決。相對地,督導所強調的是學習特定能力,這些能力是在心理治療社群中被認為至關重要的,因此受督者是否了解他們學到了什麼就變得相當重要,如此他們才能在面對個案時運用所學。我們鼓勵督導者在督導過程中去看他們治療的模式會如何引導他們督導,同時並注意檢驗治療與督導兩者的相似性,並且留意使用自己的模式作為指引可能造成的侷限(Storm & Heath, 1991, Storm, McDowell, & Long, 2003, Storm et al., 2001)。

在第一部分,治療與督導間關係動力的彼此複製,在機構一章中顯得格外重要。第二部分則深入探究督導與治療本質上的同型性,以及其根本差異。最後一章探討採用個人治療模式作為一開始的藍圖,來發展督導者的督導哲學。



相關活動訊息: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service@psygarde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