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買書 加入會員
  心靈工坊 > 書本
所有圖書 買書 大宗訂購  
搜尋
 
 
  書序:
  【推薦序一】深具人文關懷的教育家
  【推薦序二】內容豐富的精彩書評
  【推薦序三】閱讀他人的苦痛
  (new!)【書評】賴其萬醫師的心靈饗宴
   
  書摘:
  自序
  白袍
  神靈附身你就會跌倒下來
  熟年大腦的無限潛能
   
  延伸閱讀:

 

《賴其萬醫師的心靈饗宴》
Medicine, Humanities & Reflection: 45 Book Reviews by Chi-Wan Lai, M.D.

作者: 賴其萬
書系:Caring 063
定價:380元
頁數:408 頁
出版日期:2011 年 12 月 14 日
ISBN:9789866112317

特別推薦:黃達夫、洪蘭、侯文詠 誠摯推薦
-----------------------------------------------------------------------------------------------
(new!)【書評】賴其萬醫師的心靈饗宴
書序作者:方麗華

賴其萬教授寫得一手好文,常刊登於報章雜誌上。在和信醫院看診外,也負責臨床教學工作、同時也在幾個醫學院開設一門針對在台灣受到誤解與歧視的疾病的課,課堂上請病人當老師,讓病人談自己疾病的觀感與遭受社會的歧視,讓醫學生能有機會在象牙塔內,外望廣闊的世界,進而誘導學生思考該如何改變人們的誤解與偏見。另外他還精心規劃各種工作坊與國內有心的醫學教育者,致力於台灣醫學教育的改進。

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與天下文化出版社合作,定期翻譯、出版與醫學人文相關的好書,也是多經由黃達夫院長與賴教授的推薦,贈送各醫學院師生與圖書館,希望書中的典範與思維能潛移默化引發啟蒙作用。院內贈書過去只限於醫師,但醫師也常將之束之高閣。我曾嘲笑這是種唐吉軻德式的做法,第一點你永遠不知道受書者是否會讀?第二,影響力在短期也看不出來。但他們堅持這種傻瓜式的投資,認為只要有人閱讀,就有機會產生好醫師。後來黃院長的贈書擴大範圍給其他醫療專業的人員,只要登記你會念,就可免費得到一本好書。賴教授博覽群書,過去在慈濟醫學院任職時,發現全國大專學子的讀書風氣低落,在2001年開始在《當代醫學》雜誌撰寫「每月一書」專欄,希望能夠藉由介紹好書與讀者分享,激發有心人著手翻譯當時還沒有中譯本的好書與引誘學子讀好書,拓展視野,深化對人性的關懷。

《賴其萬醫師的心靈饗宴》就是由《當代醫學》「每月一書」的專欄匯集過去所介紹的45本精彩人文好書,企圖帶領讀者從多元的角度,賞析醫學人文的豐富世界。就內容可大約分為五種型態類別,第一類屬介紹有關醫師專業的省思,如從歷史角度來看《現代醫學興亡史》、醫師執業中心價值的《希波克拉底的影子》、如何面對醫療漫長人生的《生活之道》、周遭《醫生的故事》與收載各專科醫師故事風情的《醫魂》、學習診斷的《診療室裡的福爾摩斯》、認識《痛苦的本質與醫學的目標》關連、護理《重症照護》的甘苦談、以及現代複雜醫療系統中,如何利用《檢查表》來達到不傷害病人的原則;第二類是有關醫療倫理的探索,如何尋求《第二意見》、《醫院裡的哲學家》奉語言是醫師最重要的溝通工具,唯有將心比心,才能夠真正交心。《談病說痛》討論疾病與病痛的差異。《道德的重量》思索著何謂真實的道德?心理的創傷如何面對靈魂危機?人類美好善念從何而來?《派屈克的生死抉擇》就一些棘手病例討論醫療與倫理的兩難困境,有多方不同角色的多議題辯證。《姊姊的守護者》曾被拍成電影,故事是妹妹從小就不斷提供各式各樣的幹細胞來救治姊姊的白血病,最後母親要求妹妹捐出腎臟進行移植來救治姐姐已衰竭的腎臟。妹妹向法院提告自己擁有身體的主宰權,因而與母親對簿公堂的新倫理議題;第三類屬於人物影像側寫,一位酗酒吸毒、流落街頭的妓女如何力爭上游成為《舞孃變醫師》的勵志故事。卡謬的小說《瘟疫》討論在俄蘭城黑死病浩劫下的人生百態。《蘭大弼醫生口述歷史》是唯一本土的故事,蘭大弼是生長在台灣彰化的英籍醫師,父子兩代都奉獻在台灣,成立彰化基督教醫院,口述台灣的醫療宣教史、自己快樂的童年與對父親蘭大衛醫師的追憶。同時也提出對台灣醫療的看法與期待。作者一次到英國探訪退休後的蘭大弼醫生,對自己身為台灣人卻長年滯留美國,而蘭醫生身為英國人卻畢生奉獻給台灣,感到不安。蘭醫生拍拍作者的肩膀,親切地說:「我不是台灣人但我愛台灣,幫忙台灣。你不是在美國出生,但是你愛美國人,幫忙美國,我們大家都這樣地為別的國家人民服務,明天的世界不是會更美嗎?」 蘭大弼醫生的世界胸懷,震撼了賴教授。另外有保羅.法默一邊在哈佛大學附設醫院教學、迴診、看病4個月,8個月在海地貧窮地區照顧弱勢的愛滋病、肺結核病人的《愛無國界》。義大利籍的歐巴尼醫師在面對SARS這種新興傳染病,即時向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警訊,斷然採取防範措施,讓越南人得以免除一連串的感染死亡,卻不幸自己染上SARS而過世的傳記《卡羅.歐巴尼醫師傳奇》。還有台灣移民美國第二代的哈佛醫學院畢業生黃至成醫師,為拯救玻利維亞受虐、吸毒、遭受性侵無家可歸街童所寫的《玻利維亞街童的春天》,感人至深。父親的身影也是小說常見的素材,醫師兒子照顧失憶父親的《爸爸教我的人生功課》。失聰的父母與兒童作家兒子之間存在的有聲無聲的兩個世界,顯然無聲的世界,手卻能夠傳達豐富的語言《父親的手》;第四類是屬於大腦科普的範疇,如《尋找腦中幻影》的幻肢、失去記憶、視覺困難以及對神的幻覺相關於大腦皮質的問題;大眾對精神疾病誤解的《當天使穿著黑衣出現》;討論健忘、失神、空白、錯認、暗示、偏頗、糾纏的《記憶七罪》。還有內容《熱情洋溢》,令人熱血沸騰、創造力豐富的躁鬱症。另外對老年人極具鼓勵的《熟年大腦的無限潛能》;第五類談的是面對生死議題的最後旅程與上帝是否存在的科學人文辯證。《最終的勝利》乃點出能善終者才是快樂的人。一位事業極成功的媒體人在癌症末期對自己家人、朋友所展現出智慧的《微笑,跟世界說再見》。

每一篇的書摘可大略可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落的風格寫法有時涵蓋原書的歷史評價或對後輩的影響、要不就清楚點明書摘的思想主軸架構、或作者人物介紹、或是好友的贈書之間的情誼。書的歷史定位有《談行醫之道》是美國醫學院學生人人必讀的好書;《醫生的故事》讓對影響美國教育至深的哈佛大學兒童精神科教授柯爾斯醫師(Dr. Robert Coles)為這本書導讀也寫下與作者威廉斯醫師如何認識與自己如何受到他的影響的情誼。作者的背景介紹有《向生命說Yes!》的存在分析精神醫學大師維克多.弗蘭克在納粹集中營的人生浩劫所創的「意義治療法」。好友的贈書(黃達夫院長贈送的《白袍》、《微笑,跟世界說再見》、朱真一醫師的《第二意見》、安芳蓮醫師的《上帝的語言》),作者也描繪友人間好書推薦的情感交流。

第二段落是文中的主要思維主軸,如《麗亞的故事》是少數族裔與美國主流醫學的衝撞;《最後期末考》是資深肝臟移植外科醫師的行醫綠;《上帝的語言》是科學與上帝存不存在的科學人文激辯。奧斯勒醫師(Sir William Osler)是二十世紀醫學領域的大師,開創了現代醫學新觀念與新里程,也是現代醫學教育的始祖、臨床醫學的泰斗,尤其強調醫學的人文與教養。奧斯勒醫師對自己的期許是立志做安靜的人,辦自己的事,對外面的人行事端正。然後對於生命,只加一分自己之所能,絕不取一分自己之所欲。泰然無愧、泰然無懼、泰然無爭。他的《生活之道》是許多美國小說或名人自傳中,被提及的影響個人最重要的一本書。

第三段落有點像後記或讀後心得,有抒情式的、理性式、與感性式的,也有對作者某些論述是反感的,如《夢的新解析》對佛洛伊德有些幾近輕蔑的批評時,作者卻為佛洛伊德說句公道話。另外就是表達對翻譯者文筆流利的讚美或絕妙好辭的讚嘆,以及糾正一些翻譯錯誤的小瑕疵。不知賴教授是否對古柏曼醫師(Dr. Jerome Groopman)的書是否情有所鍾,一口氣就介紹了三本,《時間等候區》、《第二意見》、《醫學院沒教的一課》。新一代外科醫師作家葛文德(Dr. Atul Gawande)就收錄了兩本,《開刀房裡的沉思》與《檢查表》。葛文德醫師的寫作題材的深度與廣度,令人驚豔。他談及自己在醫療上的期許三要素,才能對得起這崇高的職業,就是努力不懈(diligence)、務求正確(doing right)、創新(ingenuity)。輝映對照著奧斯勒醫師那時代每位醫者對自己的期許,雖然時代變遷,但自我期許的本質確是不變的。

賴其萬教授不論在臨床醫療的專業,或是醫學人文教育,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師級領導人物。難能可貴的是,賴教授在忙碌的工作之中,仍手不釋卷,愛書成癡。不只愛看書,更樂於與人分享好書,不斷鼓勵年輕學子多方閱讀,拓展視野,深化對人性的關懷,發掘身為醫者的真正使命,以尊重和聆聽,重拾互信的醫病關係。從這些文摘也可以一窺原文作者與賴教授許多的精采對話或書信來往,這是我認為最為精彩的醫學人文教育。

建議有心想閱讀這些群書的讀者,最好是先讀賴教授的書摘後,再決定是否要進行深度閱讀。一來節省時間,因為未必每本好書都會對你的胃口。二來也會有讀好書的愉悅。賴教授的書摘等同是原書的節版或濃縮本,總是能清楚表達作者的意念或風格。如果你喜歡賴教授寫的書摘內容,你也會喜歡原文。反之亦然,對我是屢試不爽。

(本文內容轉載自《當代醫學》月刊第三十九卷第3期,經同意轉載)



相關活動訊息: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service@psygarde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