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買書 加入會員
  心靈工坊 > 書本
所有圖書 買書 大宗訂購  
搜尋
 
 
  書序:
  新穎的哲學諮商,在心理諮商之外的新選擇
  讓生命獲得安頓,哲學諮商拓展哲學助人的使命
   
  書摘:
  【導論】這麼想就對了:哲學家教你破除11種負面想法
   
  延伸閱讀:
  《生命的哲思》

《與無常共處:108篇生活的智慧》

《勇氣與自由》

 

《這麼想就對了:哲學家教你破除11種負面想法》
The New Rational Therapy:thinking your way to serenity, success, and profound happiness

作者: 伊利特.科恩(Elliot D. Cohen)
譯者:
蔡淑雯
書系:Holistic 076
定價:420元
頁數:384 頁
出版日期:2012 年 07 月 09 日
ISBN:9789866112461

特別推薦:余德慧、陳秉華、黎建球、鄭玉英、蔡昌雄、蔡錚雲、錢玉芬
-----------------------------------------------------------------------------------------------
讓生命獲得安頓,哲學諮商拓展哲學助人的使命
書序作者:黎建球(天主教學術研究院院長)

每一個人在其一生中都有或大或小的痛苦,有的痛苦可以藉由時間、空間及關係的改變而減低或消除,但有些痛苦不但不會因時間、空間而改變,甚至更增強,在這個時候只有求助專業,才能緩和生命中的痛苦。在今日,所謂的專業指的是專業醫師(physical doctor),或是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psychological doctor),但是,經由許多個案的發現,所謂的專業常都傾向於治療(therapy),所謂的治療乃是因病而起,而所謂的病則是因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正常所引起的,而關於不正常的定義,則是根據實驗科學或社會法則來決定的,但事實是否真是如此?

人是一個有機體,其構成是以物理化學的反應為其表,心理概念的結構化為其裡,彼此合作、共同體現人的意義與價值。但不幸的,社會日益發展的結果,以社會發展為表的世俗功利主義,成了衡量人生成功與否的標準,凡不能適應的人就成了被淘汰者,結果引起了焦慮,產生了憂鬱。當我們求助時,這個社會能提供什麼有效的助益?除了求助於專業醫師、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之外,還有其他的管道嗎?而專業醫師、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除了服藥的建議,又有哪些直接的功能呢?在這助人的過程中,大家也似乎忘了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所說:「哲學家是靈魂的醫生。」

做為實踐哲學(practice of philosophy)一支的哲學諮商(philosophical counseling),自一九八○年興起以來,就致力於專業醫師、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之外的另一類助人工作,他們使用哲學的智慧與系統,加上諮商的技巧來建構助人的方法,一九八一年,德國哲學家吉德.艾肯巴哈(Gerd. B Achenbach,1947-)在德國創設了第一個哲學諮商中心,並將哲學諮商發展成為一種運動。從此,「哲學諮商」這個名詞正式在歐洲出現。

對熟悉近代歐洲哲學發展的人來看,哲學諮商的興起,只不過是十九世紀以來,如雨後春筍的眾多哲學學派之一而已,尤其對那些急於回答哲學具有實用的人而言更是如此。但對心理諮商的學者來說,則似乎有些訝異,因為心理學自佛洛依德創立分析學派以來,一直被視為是哲學與心理學分家的代表,時至今日,哲學又如何可能成為助人的學問?哲學諮商的發展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但就其實質的內容及趨勢來看,哲學諮商所探討的內容和方法和哲學的歷史一樣,從未與人類的生活脫節,在人類為滿足心靈需求而轉向哲學探索的開始,「哲學諮商」便已經伴隨著哲學應運而生。

哲學自發生以來,就將其自身視為一種助人的理論,伊比鳩魯說:﹁對於精神上的疾病,哲學擁有治療的方法;從這個角度來說,哲學是被視為治療精神疾病的良藥,一點都沒錯。就是指出哲學是一種具有助人及治療功能的學問,自古以來,哲學之所以被重視,正是因為哲學能深透人心,給予人在感性及理性上獲得協調,使生命獲得安頓,這也正是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所說:「要作為一位哲學家,不只是應該具備縝密的思想,也不是建立一種學派……而是要能解決某些生命的問題,不只是理論上,而是實際上。」同樣的,就哲學的希臘文而言,就是以智慧來思考及解決人類生命的困境,因此不論從那一種觀點來看,哲學都是一種助人的理論。

目前在美洲的發展,有馬利諾夫(Lou Marinoff)、拉比(Peter B Raabe)及科恩(Elliot D. Cohen)等並駕其驅,各自開展了一片天空,而其中柯恩更是以哲學諮商的專業成為﹁美國哲學、諮商及心理治療學會﹂的執行長,他長久以來以從事於專業倫理的運用(Applied and Professional Ethics〔media, law, medicine, mental health〕)、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哲學諮商及心理哲學(Philosophy of Psychology)為其發展內容,他出版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哲學諮商書籍,其中本書在二○○七年出版以來,更是受到不少人的推崇。

本書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如何培養行為和情緒的美德」,第二部分則是「如何獲得實踐的智慧」,全書共有十二章,作者的哲學方法是在一九八○年代中期開始成型的。那時他了解到,只要幫助心理學和它的哲學根源重新結合,哲學家可以為心理學帶來革命。在早期,他的同事中只有極少數人想過走上第一線,去幫助同胞對抗各種日常生活問題。柯恩的哲學方法並不是從心理學憑空捏造出來的。這方面的發展,沒人比得上他的恩師艾理斯,他所創立的心理學派稱之為理情行為療法(簡稱REBT)。

科恩認為人類最具破壞性的情緒都是從錯誤的推理衍生出來的,這點再明顯不過。憂鬱之所以像片淒涼的帷幕揮之不去,通常都是因為你老是用孤注一擲、非黑即白這類不切實際的方式來看世界;因為單一事件而詛咒全世界;誇大不幸的遭遇,認定自己前途暗淡無光。無力的罪惡感常常讓你感到自責,只因為你認為自己踰越了某種道德規範(但事實卻未必如此),於是便認定自己完全沒有可取之處。讓人精神衰弱的焦慮常常會放大危險,讓你在毫無確切證據支持的情況下,心情一路跌到谷底,被大難即將臨頭的臆測困在絕望之中。怒氣飆高變成暴怒,通常都是因為你苛求難免犯錯的人,在這不完美的世界裡要完美無瑕。

本書所列出的幾項核心謬誤,書中有著標準的脈絡,從「謬誤的提出」(例如完美主義、害怕、否定他人),進一步「駁斥這些謬誤」,目標不只是放在克服這些謬誤,更提出了這些﹁謬誤的解毒劑﹂,目的就在於並非等到有困難的情況下,才需要藥物或者諮商的醫療效果,而是以化整為零的方式,使人們不會再落入這樣的錯誤之中。這些都是作者先前就曾嘗試的方式;接下來對德行的統整和如何在哲學家的理論尋求一個共同的立場,才是本書所吸引人之處,如同作者在十一個核心謬誤中,將後面三種謬誤(過度簡化事實、忽略可能性、盲從)所需要的三種德行(好的判斷、遠見、審慎而系統化)視作實踐智慧,此部分與亞里斯多德所提出的理智德行相呼應,不但是從生活和倫理層面出發,更探討了智慧、科學、明智等不同,同時從知識和形上層面探討,呼應先前提及哲學的深度,來自對人心靈本源以及與他人、世界的關連。

本書主要的目的是利用哲學來幫助一般人處理他們的行為和情緒問題,以便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快樂的生活,希望本書的出版除了有助於個人生活的改善,也希望能有助於理性社會的發展。



相關活動訊息: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service@psygarde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