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買書 加入會員
  心靈工坊 > 書本
所有圖書 買書 大宗訂購  
搜尋
 
 
  書序:
  審修者序(胡因夢)
  前言暨謝辭
   
  書摘:
  第一章 親密
   
  延伸閱讀:
  *《鑽石途徑Ⅰ:現代心理學與靈修的整合》

*《鑽石途徑II:存在與自由》

*《鑽石途徑III:探索真相的火焰》

*《鑽石途徑IV︰無可摧毀的純真》

 

《璀璨的暗夜之旅:鑽石途徑之父阿瑪斯的開悟自傳》
Luminous Night’s Journey: an autobiographical fragment

作者: 阿瑪斯(A. H. Almaas),審修者:胡因夢
譯者:
林群華
書系:Holistic 079
定價:300元
頁數:224 頁
出版日期:2012 年 12 月 28 日
ISBN:9789866112591

-----------------------------------------------------------------------------------------------
第一章 親密

樹靜,
山止,
人已空。


  傍晚我從辦公室回家,一整天都在進行重要的教學。我躺在床上,感到有些疲憊。我發覺從學生那兒接收來的精神能量,正一層層地褪去。每褪掉一層,裡面的內容也跟著暴露出來:情緒、念頭、意像、身體的緊張。這個過程讓我感到越來越澄明、輕鬆。這輕鬆持續地舒展,帶來無邊的開闊感,意識開始顯現出空寂、明透、輕盈和澄澈的狀態。

  在這開闊的空間裡,我的念頭和感受出現了。一連串的念頭與微妙感受,全都和我的身分認同以及「我是誰」的意像及印象有關。這團精神的紛絮猶如內心浩瀚空間中的一朵雲,帶給心智一種熟悉的認同感,而這份認同完全仰賴我經歷過的記憶。當我不抱持任何態度、只是默觀這整團紛絮時,我發現這只是一種心智現象罷了。一看到這點,我馬上意識到它是「我」以外的東西,「它不是我」。

  我注意力的焦點自動轉移了。這團精神的紛絮逐漸消散,細微得簡直感覺不到,猶如一朵雲緩緩消失。待它褪去後,剩下的是一種單純的狀態,一種清澈而單純的臨在。其中沒有對自我的罣礙、對這次經驗的思索,也沒有任何對它的感覺,只有一種單純的臨在罷了。澄明、空曠、寂靜、通透,給我的感覺是一座白雪覆頂的山峰,周圍盡是萬里無雲的晴空。

  太陽快要西沉了,由於窗戶的方向是朝東的,所以臥室的光有些暗沉。夕陽照亮了遠處的幾方山丘,其他的部分則出現了柔和的投影,屋外盆栽裡的花顯得特別鮮豔,翠綠的葉子閃閃發光。這透亮的光蔓延到所有東西上面:花盆、樹木、遠方的雲朵、深藍色的天空。一切都清新純樸,風或念頭都干擾不了它。

  葉兒碧綠,
  檸檬掛在樹上,
  藍天遼闊。

  我待在這份澄明中,輕鬆而愉快,一個問題出現了:「那,什麼是我呢?」,記憶辨識不出任何東西來。我經驗著自己但又沒有自我之感,只有純然的臨在,赤裸裸的觀照。心中沒有叨絮的對話,對感知到的一切亦無評論。沒有覺知者而覺知正在發生,沒有觀察者而觀察正在進行。單純的臨在只是一種單純的觀照,裡面沒有反思的成分。我是視野中一切事物的見證,沒有內在感的見證。唯一還熟悉的感覺就是這見證發生的地方,而這似乎是在身體的特定部位上。身體既放鬆又通透。感覺上它是一種光,而且也被當成周遭環境的一部分來觀照著。

  時間彷彿不再流逝,它已經完全停止。令我以熟悉的感覺來認同自己的心識活動一旦停止,時間正在經過的感覺也就消失了。在單純的臨在中時間並沒有過去,時間流逝的感覺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熟悉的身分認同還持續著。

  當單純的臨在圓滿了,就不再有時間了。沒有時間的狀態,就是完全成為單純的臨在。這種狀態不是頭腦想出來的,而是全面性地體驗到了存在的示現;它純粹而潔淨,在念想或反思出現之前便已健在。

幾天後……
  早晨一醒來我就發現,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心中的一股傷痛感上面。這股創傷感溫暖而哀傷,就像心臟的肌肉受傷了一樣。這創傷感讓莫比厄斯(mobius,譯註:胸骨的能量中樞)產生一種被咬齧的感覺,這種感覺很痛;不只是身體刺痛,心情也覺得難捱。一股沮喪感堵在下胸腔,轉變成被咬齧的痛感。我覺知到這一切都夾雜著受傷和悲哀之感。
  
  我默觀著這些受傷、悲哀和身體緊縮的感覺,將一切涵納在我的覺識中,同時貼近地去感受這還在繼續發生的經驗裡,有哪些細微的東西。那默觀的覺照用一種溫暖的友善和好奇,擁抱了它所經驗到的內容。雖然不知道傷痛的原因為何,但我很想弄清楚。被咬齧的痛感對這無特定目標的探索產生了反應,當莫比厄斯中樞的緊縮放鬆下來時,它也開始軟化了,然後這哀傷裡出現了一個意料之外的成分:孤獨。原來這創傷和孤獨帶來的痛苦有關。這份孤獨感又用更多眼淚濡溼了哀傷,而創傷也擴大成哀傷背後的空虛感。現在它成了深沉而悲傷的孤獨了。

  可是為什麼?為什麼我會感到孤單呢?

  好像沒有道理呀!我仍然躺在床上,妻子瑪瑞正在我身邊熟睡。我對她滿懷愛意,但這份情感並沒有改變那悲傷的孤獨感。雖然我並不是一個人,這孤獨感仍然存在。

  我起身去浴室梳洗,孤獨如影隨形,用它含著淚的悲傷盈滿了整間浴室。我刮鬍子的時候,這個問題仍然持續盤旋:是什麼讓我感到孤獨?這時我想起了過去幾天的一個經歷:單純的臨在與觀照。直覺告訴我,那天經驗到的單純臨在和此刻的孤獨感是有關聯的。我的好奇心更強烈了,前額的振動開始發光。

  前額那跳動的亮光化現為鑽石般清澈而繽紛的臨在。我對孤獨的沉思越是熱烈好奇,這臨在就變得益發活躍明亮,展現出開闊而強烈的清明感。我認出這閃爍多變的臨在就是「妙觀察智」,也就是「真知」或知覺強化後的示現,它在額頭的能量中樞向我揭示經驗的意義。在這探索越來越強烈的同時,妙觀察智的示現也變得更加宏大、明確,顯現出它細膩的精確性。

  現在我經驗到了一個悲傷、孤獨、空洞的場域,它結合了單純臨在的記憶,一起迎向真知閃爍活躍的示現。這閃爍的意識開始四射出洞見之光。當真知在運作時,視覺上會呈現出多彩的光,感受上是欣然舒展而又細緻的清明,認知上則是洞見自然出現。

  體會繼續在發生。我經驗到臨在時之所以覺得單純,是因為我發現我即存在的示現,完整又純粹,沒有一絲的念頭或感受。會單純是因為只剩下了臨在的純粹,其中毫無記憶,也無任何念頭。在臨在的圓滿中念頭全都消失了,亦即心裡的一切活動全都不見了。過去幾天的經驗讓我看到頭腦如何透過記憶與反思,來創造並抓住熟悉的自體認同感,但是當時我並沒有看到──那個經驗也暗示著──心同樣是透過記憶來產生他者(別人)之感。

  這時候,我想起了客體關係心理學家的洞見:自體感受和他者感受是一起發展的,先是和母親,然後是跟所有人。他們的理解是,這種熟悉的「我是誰」的認同感,打從很小的時候就在客體關係的範疇裡發展出來,也就是說,這種感受一定是從和別人的關係發展出來的。一個人在心理建立固定的架構時所經歷到的記憶,會讓他一直感覺有個自體。因此,這種心理架構也包含了與重要他者互動的記憶。?

  當我發覺這熟悉的認同感消失時,並沒有意識到這也意味著對別人的印象一併消失。換句話說,當思緒停止活動時,所有依賴內化的記憶才能存在的感受,也就跟著消失了。這份領悟讓我發現到,熟悉的認同感必然包含對他者的感覺,不管是直接的或是潛在的。自體感受就浸潤在這內化的人際關係氛圍裡。

  經驗到臨在的單純時,平常一直存留的人際氛圍就消失了,這讓臨在變成一種寂然獨立的狀態;而臨在的寂然獨立就是它的單純所在。雖然最近我體驗到它的單純,但這次的經歷讓我發現,我下意識地認為它是一種完全孤獨的狀態。

  這時空虛的感覺更深了,變成了幽黑的深淵,那份孤獨感消失於寂然的狀態裡,形成了一種根本的存在感。還有一絲的哀傷存留著,這股細微、溫暖的感受擴散到逐漸加深的空虛中。額頭那跳動的東西再次絢麗地發光,在眾多鮮活的色彩中散發出奪目的翡翠綠。這悲傷讓我看到了它和孤獨的關聯:童年的那些只剩下我一個人的時光。在空虛的心緒中,漂浮著一個憂傷孤獨的孩子的記憶:經常只剩他一個人,大家都遺忘了他。

  我發現孤獨感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我把過去痛苦的寂寞和眼前臨在的寂然聯想到一起了,接著憂傷就釋放蒸發了,幽暗的深淵只留下一種清透而開闊的深度。這份感受以胸腔為中心,彷彿這一區全都空掉了,只剩下細緻的輕盈感,但是又很深厚。我感覺著胸腔內部,卻不帶著想探索到什麼的動機,我發現它沒有什麼固體感。胸口感覺很空,卻又奇特地安定、平和與沉靜。這種狀態就像是透亮的黑色太虛,一種寂靜與空無的結合。這是純潔無垢、閃爍著光芒的空無,但這空無又有一種深度,這深度似乎是空蕩的黑帶來的感覺。我像是在看入、深入地感覺那沒有星光的幽邈太虛。

  這深淵雖然空無一物,卻有柔軟的質地,一種細緻的溫柔,令人感到舒服、安全和無憂無慮的信任,彷彿銀河的遼闊太空,神祕地變化成一個溫柔而充滿愛心的靈媒。它不是冰冷的空,也不是沒有人味的空,反而像是人類的靈魂亙古以來就渴望的東西:母親胸脯的溫暖、絲絨般細緻的柔軟、寧靜而幸福的至樂,以及無盡的慷慨。

  我的胸腔鬆開了,變成了深不見底的黑色虛空,感覺上很清透,沒有一點外來的東西。與此通透的虛空一同出現的是愛,兩者無法分開。現在我的舌尖也能嚐到愛那令人愉悅的甜美,它擴散到了整個胸腔。

  我走向餐廳,覺得自己與這充滿愛的虛空的徹底寂靜是一體的。頭腦安靜而平和,身體也很放鬆,動作則輕鬆自如。我和瑪瑞開始吃早餐的時候,甜美的寧靜包圍了我們。談了這天要料理的事之後,我又開始體會到這充滿愛的虛空的另一個次元。

  一開始,這份體會好像跟我們輕鬆簡單的對話有關,因為安詳的甜美感使我覺知到我們之間細膩的連結,一種微妙的親密感。我喜歡這種溫柔的親密感,我的覺知輕輕地集中在它精微的美上面,有一種鬆快而深刻,開闊而柔軟,清明而甜蜜的感覺。雖然以前也經驗過這種親密的感覺,但我漸漸發現不只和瑪瑞親密,甚至和食物、桌布、椅子、牆壁都很親密。我處於一種氛圍中,有溫柔的安靜和放鬆的敞開,和所有能意識到的東西都很親密。現在,似乎所有東西都帶著柔軟可親的感覺,更準確地說,是所有的一切都似乎沐浴在親密的太虛中,彷彿都在分享自己,極其慷慨,毫不設限。

  我發現「親密」就是這內在的黑色虛空本有的特質。不光是我跟另一個人或環境很親近,不只是主體和客體密切地連結著。我的胸腔充滿了這親密的本質,一種幽黑的無垠無涯之感,和細緻的溫馨之愛密不可分。

  這時,額頭那宛如寶石的真知,開始以黑色光芒的形式現身,和切面清楚、綢緞般的流淌能量一起舒展。

  我越體認到這親密感乃是無量意識的一種特質,就越能明確地認出它來:絲絨般精緻的遼闊,深遂的無邊無際,細膩的柔軟,甜美的寂靜。胸腔成了入口,通往美好溫馨的夜空。這一切都蒸餾成了一種獨一無二,而且極富人味的東西:親密。彷彿這虛空是精煉過的意識,而意識無邊無際裡的每個點,都和它的本體親近地接觸著。這全面的敞開與接觸,演變成了和萬物的親密連結,與念頭或記憶完全無關。

  既沒有孤獨感,也不覺得獨自存在。存在的單純接引我穿過孤獨之門,深入到它本有的親密性裡。



相關活動訊息:
2013/1/11《璀璨的暗夜之旅》新書發表分享會 *免費入場,請先報名! •我要參加: *下載報名表* 透過純粹的觀照, 每個人都可在日常生活中,體證開悟的絕對之境! 主講人: 胡因夢 (身心靈療癒導師) 陳國鎮(東吳大學教授) 江榮原(「阿原肥皂」創辦人) 時間:2013年1月11日(五)晚上7:30-9:30 地點:耕莘文教院(臺北市辛亥路一段22號) 主辦單位:心靈工坊文化公司 www.psygarden.com.tw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service@psygarde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