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主題 _______________

《遇見100%的愛》 Perfect Love, Imperfect Relationship

2007.07.20 發報 ▼ 報主.心靈工坊

【小編的話】

最近,全台一片暑熱,聽說全世界的天氣也都反常,我們真的要多多關心可憐的地球啊,千萬不要讓它毀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上!

炎熱的夏季中,心靈工坊接連出版了《青松e種田筆記:榖東俱樂部》、 《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呼喚簡樸、親近土地、尊重自然的價值觀。本週的新書《遇見100%的愛》,雖然談的是愛和人際關係,但作者在扉頁上說「本書為世界和平而作,願眾生皆知自己無時不被愛著-- 而終能與自他和平相處」,這個自他,除了指他人-- 我們身邊的伴侶、家人、識與不識的人之外,也包含其他物種和地球宇宙的各種生命吧。

《遇見100%的愛》 是一本讓人心境清涼、視野寬廣的愛之書,文字優美柔軟,作者認為,當一個人說出「我愛你」這三個字,宛如萬里晴朗的長空,有溫暖的陽光閃耀,那光芒照亮彼此的生命,掃除內心的孤單、恐懼與憂傷。但想要遇見100%的愛,向他人索求只是徒然;完美的愛不在外面,而在內心靈魂的溫柔之處。我們都是盛載著完美之愛的不完美容器,因為我們是凡人,帶著舊日的傷痕,在付出和接受間進退失據。只有與內在的靈性連結,認識到自己值得被愛、生命值得信任、學會欣賞彼此的不完美,才能真正敞開心門,讓愛進來。

是啊,如果不懂得鬆開緊握的拳頭,如何能夠手牽手?在仲夏的時節,讓我們抬頭仰望晴朗長空,向宇宙天地學習和平、快樂、真心相愛的奧秘!

 

【作者介紹】約翰•威爾伍德(John Welwood)

芝加哥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美國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家,也是執業心理治療師,自八○年代起,他成為超個人心理學的前驅,又引領風潮,整合東方靈修傳統與西方心理治療。

在學期間與焦點治療學派(Focusing therapy)大師尤金•簡德林(Eugene Gendlin)密切合作,且在七○和八○年代,曾隨丘陽創巴仁波切修學,三十五年來不斷接觸佛法與東方各種禪觀的傳承,兼及西方的靈修傳統。

威爾伍德目前任教於加州整合研究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Integrated Studies),並主持私人的心理治療工作室,在世界各地帶領心理/靈性與人我關係意識工作坊。 著有《心之旅》(Journey of the Heart)、《愛與覺醒》 (Love and Awakening)、《邁向覺醒的心理學》(Toward a Psychology of Awakening)和《平凡的魔術》(Ordinary Magic)、《遇見100%的愛》 ( Perfect Love, Imperfect Relationship) 等書。他善用譬喻和意象,以抒情的筆觸,輕叩我們內心最不為人知的角落,雖說是心理學著作,卻嗅得到散文的鮮香,他習慣時時現身書中,彷彿是你最親近的朋友。

《遇見100%的愛》 Perfect Love, Imperfect Relationship 榮獲美國二○○六年度「美好人生書獎」 (Books for a Better Life Award)、「最佳佛教作品獎」(Best Buddhist Writing)!


 

【活動佈告】

心靈工坊書香門市成立

7/20 《生命花園》樂活講座- 姚黛瑋主講

7/22 黃盛璘在花蓮˙時光書店˙分享 《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

8/14《馴夫講座》讀書會,謝文宜帶領,開始報名

8/04 《慢食府城》 新書發表 (台中誠品中友店)

8/05 花蓮˙飲冰室書店˙《青松e種田筆記:榖東俱樂部》新書發表

11/14《占星、業力與轉化》讀書會,將額滿!

博客來網路書店強力推薦--《青松e種田筆記:榖東俱樂部》

博客來網路書店強力推薦--《慢食府城:台南小吃的古早味全紀錄 》

 

活動洽詢: 心靈工坊文化 02-2702-9186

www.psygarden.com.tw

購書,或報名活動---http://shop.psygarden.com.tw

 

 

【精采書摘】引言-- 「我愛你」的真義

無愛感

坊間有上百種書籍談到各種修復人際關係的方法,有些技巧的確有用,但到某個地步,大部分修補技巧就像石灰補牆,塗抹上去又剝落了,因為它們沒談到所有人際衝突和誤解的根源──無論是配偶、家人、朋友、同事、大至世界上不同的種族之間,所有人際關係中棘手的問題都可追溯到我所謂的「無愛感」──一種深植大部分人心中的疑慮:深怕我們的真實面目沒人愛、也不值得愛。由於這種根深柢固的不安全感,我們難以信任自己、信任別人、信任生命。

如果我們不知道我們天生就被愛著,也值得愛,就不能盡情付出愛、接受愛,這是產生人際衝突以及常見的大小糾葛之致命傷。難以信任他人、害怕被利用或遭拒、隱匿嫉妒或懷恨的情緒、因防衛而阻撓、爭論或證明我們是對的、容易受傷、容易被冒犯、怪別人造成我們的痛苦──這只是我們怕沒人愛或不值得愛,自然呈現的幾種面目。

「無愛感」往往表現在我們自以為遭受輕蔑或糟蹋時,怒氣突然一飛沖天,如同飽含猜疑和憎惡的水庫,只等著洩洪,一丁點小事也會誤開閘門,即使充滿關懷和慈悲的人們,內心也藏有不少「無愛感」和理直氣壯的怨氣,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一觸即發。

有些夫妻爆發較早,幾次口角下來,便搞砸了正在萌芽的關係;另一些夫妻,婚姻看起來頗為美滿,「無愛感」一時尚未宣洩,直到有一天,一方或雙方忽然醒轉過來,發現對方眼中並沒有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相處多年的夫妻說出「我知道老公愛我,但不知怎的,我就是感受不到被愛」並非少見。

有時「無愛感」也表現在不停的鬥嘴和鬥氣,好像雙方老是找理由來生氣:「你為什麼不多愛我一點?」

舉例來說,我輔導過一對夫妻,他們形容以下的事件可以賭一星期的氣:太太替先生沏茶,先生氣她在茶裡加牛奶:「我不是告訴過妳不要替我擱牛奶、我喜歡把茶先多泡一下嗎?」

要了解何以如此小事便能掀起軒然大波,就得去找出她的行為對他宣示的意義:在先生眼中,這又再一次顯示她的步調沒有跟他個人和他的需要一致──從他母親算起,他生命中所有的女人都一樣;對太太而言,即使幫他泡茶這種小事都會受到責難和怨懟,則又一次顯示不管她做什麼,都永遠無法贏得他的愛。在這種芝麻綠豆小事之下,潛藏著多年來未受關懷、不被感激的痛苦,雙方又再一次照本演出。

人對「無愛感」執迷不悟、絕不妥協,引起我這個執業心理治療師的興趣。儘管許多證據顯示事情其實剛好相反(我們生命中有很多人真的愛我們),儘管經過多少年心理治療或靈修,這種感覺就是在心性中揮之不去。更糟的是,只要有愛在場,這種「無愛感」就一再進行抵制、蔑視、破壞;我們即使有人愛,也總是不理想──不夠多、不夠好、不是我們要的那種;我們就是不能相信我們真有人愛也值得愛。

這「無愛感」──預設他人絕不會歡迎我們或接納我們──叫我們不假辭色,拒絕讓愛進入生命,縱使愛明明可以讓我們掙脫出「無愛感」的掌心。

於是,曼肯(H. L. Mencken)以挖苦的黑色幽默誇張地寫道:「生命有兩種選擇,保持單身,孤單到死;或者結婚,痛苦到死。」在人際關係工作坊唸出這段話,總會贏得響亮的笑聲,人們聽到有人一語道破這進退失據的共同困局,都鬆了一口氣。在無愛的魔咒下,獨居不免悽慘,因為覺得少了什麼,像是被人遺棄了;但婚姻也不能藥到病除,因為與人共住會增強缺愛的感覺,更加恐怖。

我們這些心碎的人兒如何才能癒合世代相傳的愛的創傷,從充滿口角爭執的世界中掙脫出來?這是人生──無論個人或群體──最重要的課題,同時也是本書的焦點。

- - - > > > (想閱讀更多精采書摘,歡迎光臨心靈工坊網站)

_____________
本電子報 歡迎推薦轉寄給親朋好友
本電子報內容及圖片版權為心靈工坊文化公司所有,任何取用轉載請先徵求版主同意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地址─台北市 106 信義路四段53巷 8 號 2 樓
電話─ 886-2-2702-9186 傳真─ 886-2-2702-9286
e-mail ─ mailto:reader@psygarde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