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靈工坊首頁 ] - [ 關於書 ] - [ 關於作者 ] - [ 活動消息 ] - [ 關於心靈工坊 ] - [ 讀者服務 ]
2006/06/27  

•免費訂閱電子報:

【小編曰】 6/17下午 ,心靈工坊五歲生日講座的第二場 ,是余德慧和胡因夢的對談,好多讀者和朋友都來了。那天,他們兩位分享了許多親身的體悟,包括疾病的經驗、對生死的看法、以及各種療法的態度,真是精采。接下來,6/24那天,小編們特別去花蓮一趟 ,參加 余德慧教授的退休講座,他的學生和老友們從南北各地齊聚一堂 ,也是熱鬧滾滾呢!!

余德慧是心靈工坊的總顧問,也是小編的恩師和多年工作夥伴 。十年前,他從台大心理系轉到東華大學教書,並進入安寧病房去陪伴病人和家屬,進入乩童道壇去參與各種喜怒哀樂的紅塵心事,累積了很多有趣深刻的研究。退休之後,余德慧仍會持續蹲在田野裡 ,在生死的交界處 ,探尋心靈 療癒的幽徑 。

   
【退訂電子報】
心靈工坊  
討論區  

訂書

 
【投票】  
【加入會員】  
 
消息!
 

【新書上架】 《 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 》

【新書上架】 《 台灣巫宗教的心靈療遇 》

【新書上架】 《 健康花園 》 A Book About Health and Happiness

【新書上架】 《 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與解析 》 Jungian Dream : Interpretation

【新書上架】 《狼人:論孩童期精神官能症病史》

【新書上架】《 慢飛天使:我與舒安的二十年早療歲月 》

【身心靈活動情報站】克服生命困境的靈修占星課程

【先讀為快】《 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 》 前言 〈 死亡的啟蒙

新書上架
 

《 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 》

余德慧等著

知名的心理學家 余德慧 教授多年來一直在花蓮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擔任志工,陪伴臨終病人,在瀕臨死亡之處,碰觸生命的深刻領悟。本書為余德慧與其他研究者融合臨終照顧實務與本土心理學理論所寫作的論文集結,主題包括:從臨終照顧的領域對生命時光的考察、臨終照顧的靈性現象考察、臨終過程心理質變的探討、病床陪伴的心理機制及倫理、臨終處境所顯現的具體倫理現象、臨終過程與宗教施為等,為本土生死學研究和臨終陪伴提出跨越性的探索和視野。

本書已全面上市!各大書局有售亦可上網訂購

 

《台灣巫宗教的心靈療遇 》

余德慧等著

在乩童的堂口,裊裊香煙撫慰了人世間許多悲歡離合的複雜心緒。當巫者搖頭晃腦,迎接神明附身,便將求者引入一個非現實的、如夢的惦念空間,在這裡,生者與死者再度見面說話,過往的恩怨情仇可以釋放和滑動,為心靈療遇創造出種種豐富內涵。

本書為 余德慧 教授與其他研究者共同撰寫的論文集,主題包括:台灣巫宗教的田野反思、民間宗教虔信者的「啟蒙神學」、從俗智的啟蒙到心性倫理、從巫現象考察牽亡的社會情懷、從靈知象徵領域談哀傷的抒解等。相信這些根植於民間巫宗教和心靈文化的深入體察,將有助於華人心理治療的本土紮根和發展。

本書已全面上市!各大書局有售亦可上網訂購

 

《健康花園 》 A Book About Health and Happiness

作者:麥基卓( Jock Mckeen, M.D. )
黃喚詳( Bennet Wong, M.D. )
譯者:魯宓

 

你是不是一直覺得自己孤單、憂鬱、不滿足與無所依靠?為了想讓自己過得健康快樂,你也許已經向外嘗試不同的解決之道。但是,其實你不需要改變外在的世界就可以活得更健康,關鍵在於,你要能夠改變內在的你自己。

Ben & Jock 繼《關係花園》 之後,再度以淺顯的文字和觀念 ,結合東方和西方的醫學智慧,告訴大家關於健康、快樂、身心平衡和諧的奧秘。

本書已全面上市!各大書局有售亦可上網訂購

 

《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與解析 》

作 作者/ 詹姆斯•霍爾( James A. Hall, M.D. )
譯者/ 廖婉如

有人說,夢是上帝遺忘的語言,又有人說,夢是惡魔釋放的信息,不管說法如何,長久以來夢都被看作是預見未來的前兆。然而,當今所認為的夢和夢者個人的心理、態度、行為模式等關係密切的想法,都得歸功於瑞士精神科醫師──榮格其開創性的研究。本書除了說明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更附上各種臨床上夢的案例,特別聚焦於,尋常而一再出現的母題(墜落、追趕、房子、車子、居喪、世界末日、死亡、婚姻、性愛等)、創傷性的夢、具補償性和目的性功能的夢、夢作為疾病或身體變化的預後徵兆,以及夢與個人生命階段和個體化歷程的關係。不論專業工作者或一般讀友,都是一本必備的解夢書。

本書已全面上市!各大書局有售亦可上網訂購

 

《狼人:論孩童期精神官能症病史》

作者☉ 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
譯者 ☉ 陳嘉新
本書與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共同出版

「突然窗戶自己打開了,我看到幾隻白色的狼坐在窗前的大胡桃樹上,我嚇得要命。牠們約有六或七隻。 …… 」這是「狼人」四歲生日前夕的一個夢,其中所隱藏的恐懼與誘惑,引爆了他童年時期的強迫性精神官能症,並在他十八歲罹患淋病之後再次爆發。這個年輕的俄國富家子弟,堪稱是佛洛伊德最重要的個案,在這個交織著 動物恐懼、焦慮、強迫症狀、憂鬱症狀、妄想症狀及性別認同問題的 案例中,佛洛伊德運用縝密且無懈可擊的條理來分析,讀來充滿偵探推理的趣味。

本書已全面上市!各大書局有售亦可上網訂購

 

《慢飛天使:我與舒安的二十年早療歲月》

作者: 林美瑗

近幾年圖書市場上颳起一股「生命勇士」類作品, … 這些外國的故事畢竟和台灣的社會福利與醫療照護體系有一段距離,在落淚之餘,我們未必能從書中找到線索,協助身邊類似的患者找到適當的支持體系。《慢飛天使》一書的出版,不但讓我們認識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的重要性,也提供了許多遭病痛困住生活的家庭,儘早和醫療及社工系統接觸的管道。

作者在 1987 年產下么女舒安,經過診斷,確認是極重度的身心障礙兒童。這位堅強的母親,帶著孩子爭取生命尊嚴,進行早期療育和復健,不斷伴著孱弱的孩子與死神拔河,每一段經歷,都讓人動容。

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並沒有困居家中,她以旺盛的生命力和自身經驗,到偏遠地區推動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工作,協助了許許多多慢飛天使和家長擦乾眼淚,迎向陽光。 這本樸實的小書,應當能鼓舞更多社會福利工作者,把早期療育的觀念普及到更多有身心障礙孩子的家庭。讀者也可以藉由本書翔實的附錄,認識台灣各縣市的早期療育轉介點與機構。

~~ 吳月瓏(淡江大學保險系講師)
( 刊登於中國時報開卷週報 20060612 )

本書已全面上市!各大書局有售亦可上網訂購

 活動報報
 

【身心靈活動情報站】

「身心靈活動情報站」乃是各單位主動於心靈工坊網站刊登之活動,心靈工坊主辦之活動!請勿直接來電、請直接洽詢主辦單位!不然我們可能會一頭霧水、不知道您在問啥喔!

◎更多身心靈活動情報,請見心靈工坊網站
http://www.psygarden.com.tw/index_news.jsp

◎歡迎相關組織團體,於此公開版面張貼訊息(謝絕商業廣告,本版保有刪除權利

《病床邊的溫柔》 壓力紓解與家庭親子關係--讀書會

日期: 95年7月5日、12日、19日、26日(星期三) 晚上七點至九點
對象:北投、士林、大同、中山區可全程參與的民眾優先
費用:免費(需自行準備書籍: 《病床邊的溫柔》 ,心靈工坊出版)
地點:光智社會事業基金會(台北市士林區通河街137號B1)
講師:羅曉瑩(實踐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
主辦: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執行:光智社會事業基金會 ( 02)2885-4250
E-mail: kuangmhc@ms17.hinet.net
網址: www.brightwisdom.org.tw

克服生命困境的靈修占星課程A

日期:2006 / 6 / 5 ~ 2006 / 8 / 14 每週一及週四19︰00~21︰30
地點:金石堂信義店5樓 (台北市信義路二段196號5樓)
主講:韓良露
費用:全程17 堂,17000元,單堂1200元
洽詢:0932-006-016傅小姐,horoscope@webgene.com.tw

靈性隱喻與心理治療工作坊

台北場:2006/07/08(六) 09:30─16:30
地點:崇友文教基金會(台北市公園路30號10樓)
台中場:2006/07/15(六) 09:30─16:30
地點:救國團台中市團委會(台中市北區力行路262之1號)
主講:黃宗堅(淡江大學教心研究所副教授)、陳則茵(自由工作者)
費用:會員1500元,非會員2000元(費用含講義、午餐)
主辦:中華心理衛生協會(02)2557-6980

心理劇系列課程:

主題1:心理劇成長工作坊
時間:2006年7月8~9日 (週六、日09:30~17:00)
地點:天下一家共融廣場302教室(新店市中興路三段219號1樓)
費用:8000元 (學生優惠:6400元)

主題2:心靈的演出—心理劇實務演練及理論說明
時間:2006年7月11-12日 週二至週三 9:30~17:00
地點:救國團總團部 地址:台北市松江路219號五樓(近行天宮)
費用:一般人士3000元、學生2400元

以上活動主講:Dorothy B. Satten 與 Mort Satten
主辦:呂旭立紀念基金會 (02)23639425;23635939

憂鬱、自我與社會:憂鬱盛行的歷史、社會解讀

時間:2006年7月28日 週五早上 9:00~12:30
地點: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509會議室
主持:吳嘉苓教授

講題1:成為自我的疲困(The weariness of becoming oneself)
主講:Monsieur Alain Ehrenberg(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精神藥物、政治與社會小組」召集人)

講題2:疏離的情感與違抗的自我(Estranged emotion and defiant self)
主講:巫毓荃醫師

評論:周仁宇醫師
費用:歡迎各界人仕免費參與。全程以英文演講。
主辦: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清大史研所STS組、台大社會系、台灣STS社群
洽詢:(02)27263141*2611, info@psychoanalysis.org.tw,
網址:www.psychoanalysis.org.tw

台灣2006精神分析仲夏研討會:從躺椅到回家的路

時間:2006年7月29--30日 週六及周日 9:00~17:00
地點: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教室(台北市徐州路二號)
講題1:說話與傳達(Dr. Jean-Claude Lavie)
講題2:精神分析情境的內在與外在面向(Dr. Michael Parsons)
講題3:家庭:與Lacan和Winnicott共同閱(解)讀(Mme. Gilberte Gensel)
講題4:精神分析實務的省思(Dr. Jean-Claude Lavie)
講題5:當代精神分析對於《理想》說了些什麼?(Dr. Teresa Yuan)
講題6:“我才不怕呢”---在非全日照顧機構中對不適應社會生活的青少年與兒童的治療(Dr. Corinne Ehrenberg)
費用:會員7000元,非會員9000元,學生4500元。提早報名另有優惠。
主辦: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清大史研所STS組、台大社會系、台灣STS社群
洽詢:(02)27263141*2611, info@psychoanalysis.org.tw
網址:www.psychoanalysis.org.tw
備註:現場以法文、英文、西班牙演講,全程皆有中文即席翻譯。

精彩書摘
 

【前言】 死亡的啟蒙

余德慧

對於臨終,我總是有著不自主的親暱,總覺得人必定朝向死亡卻還肯日復一日地活下去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活著,就如五十歲的托爾斯泰突然驚覺到自己必死而憂懼,不斷詢問自己「為何要活著?」、「活著是什麼意思?」托爾斯泰在半百之後的三十二年,日復一日地想解決這問題,他讀了許多存在哲學家如齊克果、尼采的著作,叩問哲學家知道死亡的訊息否?可惜,每個存在哲學家只解決自己的生死大事,無暇昭示他人,於是他也去敲宗教的門,希望東正教的主教們能夠給答案,他更日復一日鑽研福音書,跪下祈禱,可惜讓他看破宗教經文的無能為力,三年而頹然作罷。

於是,他乃自行其事,認為與其雙眼緊盯著死亡,死咬不放,不如鬆手,放棄聰明才智,如農夫的古拙,於是他放棄華服,身著農衣破履,親自下田耕種犁田,寫「懺悔錄」。然後為拋棄田產與作品版權知識與妻兒鬧得不可開交,三度離家出走,終於在最後一次,以八十二歲的耄齡之年出走,坐在破舊的火車板凳,身體日衰,終於病死在一個小站的站長辦公室裡。人就如此以不同的姿態,沉入死亡,投向歡愉。

一個簡單的死亡卻生產出人類豐盈的生命文化,就不談與死亡相關的體制,如醫療、法律、民俗、儀式,光是臨終的心理學,死亡主體與他人、與世界、與救贖、與自我轉化等的關連,幾乎就是罄竹難書。我想,投入臨終研究就會浸淫到如此豐富的瀚海,這是死亡最吸引我的地方。

另外,作為臨終者的陪伴志工,我總是注視著志工與病人之間奇妙的關係,一種陌生的親近,這不是詞藻的雄辯,而是再真實也不過的現象。志工是病人的陌生人,未曾有過任何恩怨情仇,也就是說,病人與志工的相遇,猶如路邊的行人之間的互相點頭,但是當陪伴慢慢發生,就會出現某種非親非故的親切關係,這親切關係往往是比較真理性的關係,意思說,病人比較能以真實的感情流露,而無須遮瞞,不似親人與病人之間,反而有諸多難以啟齒的話。

然而這只是表面的現象,真正的問題是連我都想不到的深刻。在我們活著的現實裡,我們以為落實的東西才實際,只有那摸得到、看得見,具有世間的有用性的才是實惠,而不是口水,但是,經過落實的現實其實並沒有定性,一切都會變化,身體會變化,感情會變化,境遇會變,這一切的變化都涉及托爾斯泰探詢的「活著是什麼意思?」現實的變化也意味著虛構的幻變,意即我們所謂的「落實人生」其實是對存在真正體會的障礙,但是任何動心起念想讓現實幻滅的人為工夫都將失效,使用語言試圖去除幻念都是妄想(即康德所謂「超越的錯覺」),想超越現實的任何念頭皆悉妄想,只有當人無能為力之時,人才回到存在(即空無),亦即只有當人對現實無能為力時,他才有了空無的存在資質,他才有了超越的可能。

照法國作家布朗肖的說法, 現實本身即是隱藏,隱藏就是沉在亟無聲息的否定當中,這否定就是對現實的無能。無論是病人或是家屬,只要他們在臨終病床邊或上,表現自我的精明,都會變成諷刺畫,例如,陪病的家屬如果還在死神之前表現其醫學、哲學或宗教的精明,例如拚命找救命藥單、拚命想哲學地或宗教地超越生死,都顯示出人極端的愚不可及,任何大言去斷生死,都顯示出其虛張聲勢,令人難過,任何以教育口吻教病人如何才能解脫放下,也屬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布朗肖進一步說:「當有生命之物缺少時,存在顯現似掩藏深處,存在在其中成為缺乏。」意思是說,隱藏自身顯現之時,那就是「使一切消失」,亦即現實乃是叫一切存在消失,所以當表象浮現,隱藏就跟著浮現,所以存在就在那缺乏之處──缺少就是「存在顯露」。

這一點都不是耍嘴皮子,也不是玩文字遊戲,而是句句如實,如果你專心在臨終病床做無目的的義工。志工的無目的性並不容易,姑且不說把義工當作善行或功德,或把義工當作學習生死,把意義的顯露當作一種表意,一切都說得太過分,也都是一種隱藏存在的形式。義工就是乞丐,就是流浪者,向存在乞求,用缺乏去兌換真理,用無視於現實去實現存在。但是乞兒沒有乞討的對象,也沒有乞討的空間,所以乞缽缺乏,是以存在。

光是「是以存在」四個字就夠讓人修行不已。這修行就叫做「負向開展」( developmental negativity ),簡單的說,就是讓無能、空乏、痛苦把人帶到一種質地的邊緣,使得生活空橋必須是異質的跨越,亦即兩種質地的生活會在對立的情況被連接起來,而這連結是不自主的,可能來自現實的破滅,或者是病魔的侵襲,或是突來的意外。在病房多年,也深知「負向開展」幾乎已經成為生命轉化的經典程式,任何人都無法自外於此程式。

但是,這程式顯然是難以被接受,其實許多病人都心裡有數,只是不能言之於表,但對陪伴的親人來說,這程式是不見的,因為離意願太遠,離知識太抽象,虛渺無度。

每個人要的剛好是這程式的相反,人們需要「善終」,於是人們捏造臨終者「含笑蛻化」的故事來安慰自己,也捏造宗教意涵的祥瑞來遮住真理的眼睛,這些遮蔽都是「有常」的擴延,刻意的想像。有時在臨終病房會有種交錯,常常會在瞬間瞥見這些遮蔽,例如,昨晚陪著的病人還好好的,隔天早上志工興沖沖到病房,一進房間,已是人去床空,病人昨夜過世。透過這麼一次的交錯,志工可能楞在病床邊,撫床無言,無常在瞬間的縫隙涉入真理之光,人無言無語,進入真實。

然而,這些所謂「障礙」的現實卻是令人迷戀與依戀的,對人來說,真假其實並不重要,感情的依附往往只是某種想像「安身立命」的安心,所有的在世的光采都是令人愉悅的智障,甚至更徹底地說,連如何活下去的意義或者生存的理由都可能是虛構的真實。

臨終處境是個讓人看透的地方,但是沒有深刻的領悟,人們即使當一輩子的安寧醫護或志工,往往流於語言的俘虜。臨終是個一無所有的地方,甚至也不斷顯露語言的智障,我的學生石世明在安寧病房當心理師,他有一句名言:「病人的話是會 expired 的」, expired 本是醫院在病人過世之後,病歷封面蓋上的字眼,但石世明卻指語言的 expired ,原因是病人的話,言猶在耳,但身體卻一瀉千里,語言迅速失效,無法指涉實在。這是臨床經驗,但是卻可以從這個小領悟發現語言是個障礙,也就是說,當我們吐言之際,人的主體早已經走開了,可是那透過語言去認識世界的人卻死盯著語言的摹本,以為語言依然指涉著主體,而對主體的消失毫無所覺。

這使我們不得不轉向沉默的領域,一個沒有語言的地方。沉默不僅是安寧陪伴者最深刻的陪伴技術,也是生命深刻的修為。沉默是一種縱深的時間向度,它首先是自己與自己相處的最自然狀態,當我們聚精會神做事之時,非常自然的放下語言,而「聚精會神」這四個字的每個意思都意味著自己接觸自己的「精」與「神」之現身,也就是那是真正自己遇見自己的時刻,這與橫向勾連的時間完全不同,橫向勾連是我們的世界經營時間,我們必須對外在訊息十分警覺,必須迅速反應,但是,臨終處境的一無所有,任何把床邊照顧或陪伴當作事情來處理,很快地就會發現其可笑的姿態。臨終處境只能用「無能」來感受,任何能力在場都會使得怪異。就如同長袖善舞的企業家臨終之前,若依舊顯露他的在世犀利,對於事情處理指揮若定,一定會在病房形成一種荒繆的諷刺畫,任何話語都會與自己的身體產生強烈的對比,正在消亡的身體配上一副剛強的腦袋,猶若科學怪人。

深刻體會一無所有是生命難得的領悟。真正的臨終陪伴志工常能體會自己是個乞討者,但他不是向人間乞討,而是無對象的乞討,我們彷彿拿著乞缽,向神乞討,但是神已經退場,無影無蹤,我們托著空缽,望斷天涯,無法獲得點滴的挹注。這就是無能,而這無能的志工,無語望蒼天的心情正好就是澈念。

如果澈念是我們臨終陪伴者的內在性,那麼這內在性恰好必須是無知。我們在世得強行之知是為了經營世界,所有的知識都朝向有用性,而對無功能、非功能的領域幾乎一無所知,我們看到無用之物,只能將之棄置,其實也棄置了我們與世界、與他人之間的無功能部分。我們傳統的知識系統對無功能之物不給予命名,不給予知識,這就是無知。無知剛好就是契入無功能關係的敲門磚。無知在世被視為可憐,但是從基督教仁者盧雲的經驗,完全闡明了其中的奧妙。盧雲以一個博學神學家的身分去智障兒中心擔任志工,他照顧的智障兒亞當使他獲得神祕的醒悟,每當在大學工作繁忙之際,他會突然想起亞當迎面而來的安靜,那是一個無人照顧就會立刻死亡的孩子,他的無助無能教導了盧雲,彷彿說著:如果沒有這周遭環繞的愛,我就無法生存,而這個意涵恰好反過來教導我們給予愛的真諦,這愛無關乎憐憫,無關乎效能,而是在某個時刻突然迎面襲來的、突然觸動我們內在汨汨流動的生命感。

所有這些臨終啟蒙一再顯示「積極的負性」( negative affirmation )的知識論及其實踐,它教導我們非現實的閒散深度:在那裡我們有了寧靜,真正的平安,以及……在世的一切顛倒。

∼本文摘自心靈工坊新書 《 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 》前言,
其他更多精采書摘,
歡迎至心靈工坊網站閱讀。

 

心靈工坊
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地址─台北市 106 新生南路二段30巷26之1號2樓 電話─886-2-2341-8680 傳真─886-2-2341-8637
網址:http://www.psygarden.com.tw e-mail─service@psygarde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