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主題 _______________

《文化精神醫學的贈物:從台灣到日本》

2007.08.13 發報 ▼ 報主.心靈工坊

【小編的話】

最近,因為颱風和雨水,暑熱略消。而農曆七月也來臨了。自從出版《青松e種田筆記:榖東俱樂部》之後,小編比較會注意季節和歲時的腳步變化,天地運行的規律,其實是很美的啊!

「花蓮文學漫遊」七場演講結束後,璞石咖啡館的玉萍要賴青松送給大家一句話,青松說:「弄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種籽,然後找處合適的土壤種下,生命便會自然開展。」講得真好,小編也將這句話送給大家!

謝文宜老師帶領的《馴夫講座-- 幸福婚姻的七堂課》 讀書會,8/14就要開講了,小編很期待呢,因為謝文宜老師充滿了溫柔而真誠的能量,跟著她一起來思索親密關係的真諦,真的會變幸福喔。九月份還有「艾瑞克森--催眠療法」讀書會,以及余德慧教授的私塾講座,超精采的,歡迎大家踴躍加入心靈工坊學堂!

心靈工坊的購書網站,又恢復網路刷卡的服務囉!便利商店付款、ATM轉帳、郵局劃撥,通通很方便喔,請大家多多利用!

本期新書介紹,是林憲教授的《文化精神醫學的贈物:從台灣到日本》 ,不愧是精神醫學界讓人敬仰的前輩啊,文字不多,卻視野恢弘,有歷史縱深感,又有跨文化研究的廣度,確實是一份值得收藏的贈物啊!

【 作者介紹】台灣文化精神醫學研究的先驅--林憲教授

林憲教授1925年生於台北,1945年進入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一年級就讀,正巧處於戰前與戰後的交接點,見證了歷史文化的變遷、時代的推移,對人們精神症狀的影響。當時,台灣大學精神科是以比較文化精神醫學為研究重心,在防疫醫學方面貢獻心力,而林憲教授也成了台灣文化精神醫學研究的先驅。

林憲教授歷任台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兼主任,專注於結合臨床、社會及文化精神醫學的整合研究,範圍擴及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社會病態學、文化精神醫學與精神醫學史等領域。

在繁重的臨床、教學與研究工作之外,林憲教授對推動全民心理衛生亦不遺餘力。他曾參與由馬偕醫院設立的台灣第一個生命線及自殺防治協談計畫;針對貧民精神病患和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問題,進行多項調查研究,使這兩類弱勢族群的權益獲得重視。另外,在司法精神醫學方面,其所著「精神疾病患者刑責能力之精神病理學研究」一文,更成為台灣各地多數刑事案件精神鑑定判斷標準依據,並被推選為中華民國精神醫學會司法精神醫學學術分組召集人。

1996年林憲教授從台大醫學院榮退。《文化精神醫學的贈物:從台灣到日本》字數不多,卻視野恢弘,將過去六十年來台大醫院精神部所進行的社會文化精神醫學研究結果,包括台灣與日本社會的文化、社會、家庭的種種情形,進行簡明扼要的總整理,作為給中日讀者的贈禮。

林憲教授認為,泛文化精神醫學真正的意義,是使研究者超越自身的文化,以寬廣的的視野來進行研究,為全體人類的心理衛生貢獻心力,希望能夠促進人類文化的成熟,共同創造出一個沒有戰爭的世界。

【活動佈告】

夏日曬書節來囉!數百本回頭好書, 6 折大優惠

8/14《馴夫講座》讀書會,謝文宜帶領,開始報名

8/18 《慢食府城》 新書發表 (誠品台大店)

8/19 《慢食府城》 新書發表 (誠品天母忠誠店)

8/25 崔玖教授主講--由花精與花魂帶領的永生之路

8/26 宜蘭誠品書店˙《青松e種田筆記:榖東俱樂部》新書發表

9/05「艾瑞克森--催眠療法」讀書會,開始報名!

博客來網路書店強力推薦--《青松e種田筆記:榖東俱樂部》

博客來網路書店強力推薦--《慢食府城:台南小吃的古早味全紀錄 》

活動洽詢: 心靈工坊文化 02-2702-9186

www.psygarden.com.tw

購書,或報名活動---http://shop.psygarden.com.tw

 

【精采書摘】中文版作者序 by 林憲

筆者所著日文書籍《文化精神醫學的贈物》於2004年經東京海鳴社出版後,現在終於在王珮瑩女士的精心翻譯下,以中文版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筆者對此感到萬分的高興。晚近精神醫學中以社會、文化精神醫學為主題的研究發表較諸過去減少了許多,因此這本中譯本的出版可說是具有特殊的意義。

本書的內容主要是針對過去六十年來台大醫院精神部(科)進行的社會文化精神醫學研究結果做一番總整理,用意在提供年輕醫師們及心理衛生工作人員參考之用。本書的日文版本中原有一個副標題「從台灣到日本」,意思是說台灣的學者把研究的結果致贈給日本的精神醫學家;不過這裡面還隱含了另外一層意思,就是說文化精神醫學研究從台灣跨足到日本去,由此點出了本書的主題「泛(trans)文化精神醫學」。

早期的文化精神醫學被歸屬於社會精神醫學之中,克雷普林(Emil Kraepelin)在百年前開始提倡比較精神醫學,晚近的文化精神醫學研究則是從1960年代開始趨於興盛,當時文化精神醫學被視為精神醫學中重要的一環。有關這部分的發展經過,請參考本書第四章〈社會、文化精神醫學的系譜〉的內容。若讀者還想做更進一步的探索,則請參考筆者發表於《中華精神醫學雜誌》第六卷第10-30頁的綜說「社會、文化精神醫學之發展與展望」。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學者對日本文化的研究興趣相當濃厚,人類學者柯迪爾(W.A. Caudill)博士即投身於這方面的研究。筆者於1965年受柯迪爾博士之邀前往他在美國心理衛生研究院的文化與人格研究室,共同設計進行日本、台灣間之精神醫學比較研究,研究的結果可以參考本書第五章精神病院入院患者之比較一文。原論文即本書註6所列的Rin, Schooler及Caudill於1973年發表之論文。

泛文化精神醫學探討之主題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於傳統文化價值系統之認同與文化適應力的關係。在迅速演變並趨向世界化的當今社會中,生活壓力源源不絕而來,不論是對個人、家庭或整個社會而言,能增進個人適應能力的關鍵仍在於以傳統文化價值觀為主的支持系統,這也是在討論文化與心理衛生相關主題時的重點。

本書最後一部分是由西村康博士撰寫的解題。西村康博士是一位女醫師,在日本的文化精神醫學界頗負盛名,發表過許多專題論文。本書日文原版就是在她的大力促成下才能夠順利出版。此外,筆者也要對心靈工坊同仁的協助、現任亞東醫院精神科主任劉絮愷醫師的費心審閱,以及譯者王女士的辛勞表示萬分的感激,並致上誠摯的敬意。

 

- - - > > > (想閱讀更多精采書摘,歡迎光臨心靈工坊網站)

_____________
本電子報 歡迎推薦轉寄給親朋好友
本電子報內容及圖片版權為心靈工坊文化公司所有,任何取用轉載請先徵求版主同意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地址─台北市 106 信義路四段53巷 8 號 2 樓
電話─ 886-2-2702-9186 傳真─ 886-2-2702-9286
e-mail ─ mailto:reader@psygarde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