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精神分析界首本以女性為主題的專書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有聲書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探索自性》

《榮格心理學指南:理論、實踐與當代應用》

《榮格的最後歲月:心靈煉金之旅》

《夢,通往生命的泉源:榮格觀點的解夢書》

《幽靈、死亡、夢境:榮格取向的鬼文本分析》

《創傷與靈魂:深入內在神聖空間,啟動轉化歷程》

《孩子的夢:1936-1940年研討會筆記》

Children ' s Dreams: Notes from the Seminar Given in 1936-1940
 
作者:卡爾.榮格
譯者:王一梁、白夜、徐碧貞,校閱:徐碧貞
書系:PsychoAlchemy 040
定價:950 元
頁數:608 頁
出版日期:2023 年 08 月 18 日
ISBN:9789863573074
 
特別推薦:王浩威、李孟潮
 
【校閱序】走進榮格的釋夢課堂
書序作者:徐碧貞(榮格分析師、諮商心理師)

榮格講授《孩子的夢》系列研討會是在1936年到1940年這段期間。此時他已經從聚焦於內在的「直面無意識」經驗中走出,回到外在世界闡述他的無意識理論。讓榮格從十六年的無意識經驗中走出的關鍵因素,是他與煉金術的交會。從東方與西方的煉金術文本中,榮格的個人經驗得以落實在集體共享的意涵,也讓榮格更加確信個人經驗體現了人類全體及整體歷史沿革。而在接續的十年中,他的著作聚焦在集體無意識及原型的討論,這段期間所完成的論文大多收錄在《榮格全集》第九卷(第一部)中:《原型及集體無意識》(The Archetype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書中各章節詳細討論了母親、重生、孩童及少女等原型,這些原型也呼應了《孩子的夢》系列研討會中所深入探討的夢中原型象徵意象。

從第二年的研討會開始,榮格都會先對學員導論釋夢的方法(收錄在本書的第一章、第四章首篇及第五章首篇),這些導論以簡明扼要的方式摘要榮格對無意識語言、夢及釋夢的觀點。不同於先前已發表的兩篇論文,分別是〈夢心理學的基本面向〉(General Aspects of Dream Psychology,收錄於卷八,發表於1916年)及〈夢境分析的實務運用〉(The practice use of Dream-Analysis,收錄於卷十六,發表於1934年),本書的釋夢概論主要聚焦在擴大法(amplification)的運用。而在研討會的同年(1936年當年),榮格也發表了〈個人夢象徵與煉金術的關係〉(Individual Dream Symbolism in Relation to Alchemy,收錄於卷十二)這篇論文,論文的副標是「針對夢境中作用的無意識歷程的研究」(A Study of the Unconscious Process at Work in Dreams)。榮格在卷首的前言中提到,早年在:

與來自歐洲及美國的被分析者工作中,發現他們的夢境及幻想內容與古代奧祕宗教有著相似及相同的象徵,而這些象徵也出現在神話、民間故事、童話及煉金異教信仰中。(頁v)

這個發現讓榮格構築了集體無意識的概念以及人類心靈深處的象徵形成動力來源,而透過擴大法分析「某位當代歐洲年輕科學家的系列夢境」(選錄了物理學家鮑利〔Wolfgang Pauli〕的四百個夢境及靈視〔vision〕進行文本平行比對分析),榮格得以有個相對完整的個案研究來佐證他的客觀心靈概念,以及心靈自發朝向整全的自我調節機制。《孩子的夢》系列研討會也是另一個嘗試,聚焦於兒童夢境文本,以探究客觀心靈的作用。之所以選用兒童夢境是因為兒童的心靈更靠近無意識,兒童夢境內容也更加單純。

在〈夢心理學的基本面向〉這篇論文中,榮格從目的論的觀點提出夢的補償功能(compensatory function)及前瞻功能(prospective function)。所謂的補償功能是指:

無意識,被認為是相應於意識的,為意識情境加入先前處在下意識的各式元素,而這些元素因為壓抑或是僅僅只是因為過於微弱而無法達到意識層。(《榮格全集》卷八,段492)

而所謂的前瞻功能則是:

無意識中對於未來意識成就的預期,有時候就像是初步的行動或草圖,又或是預先勾畫的計畫,其象徵內含有時得以勾勒出衝突情境的解方。(《榮格全集》卷八,段493)

就這兩項功能而言,我們可以看見每個夢境或想像所衍生的象徵意象都自帶價值,而非為了滿足某些隱藏的或過往底層的需求。這樣的前瞻功能是必須與個人脈絡維持些許距離才能達成的。我們的習慣是朝向過去溯源的觀點,從歷史脈絡中找尋符合因果律的解釋,但是因果的解釋常會讓我們落入無力感及接受既成事實的被動困境。在《孩子的夢》「系列研討會中所節錄的夢境,有別於我們在臨床工作中常見的釋夢模式,榮格釋夢的基本假設是『每個夢境或夢境片段在開始時都是未知的,而只有在仔細檢視文本後才能試圖釋夢』」(《榮格全集》卷十二,段48)。從實際面而言,這些夢都不是孩子們本人提供的,而是成年人的童年記憶,我們自然無法再去追問孩子本人當時發生了什麼以及當時的內外在背景脈絡。榮格在研討會中不刻意去探討做夢者的歷史與成長背景,僅有的背景訊息通常只有年紀及性別。

這也讓我想起自己在舊金山榮格學院的臨床實務研討會所經歷的震撼教育。督導分析師通常都會刻意要求提案者先擱置個案的背景資料,讓督導團體的成員們直接進入個案的夢境內容,以各自心中自發流出的聯想回應夢境中的各個象徵意象。這些聯想回應可能是浮上心頭的文字、想法、圖像、感受、身體感覺、記憶等直接聯想,也可以是對於神話、童話、民間傳說、宗教故事、文學、電影、音樂、動畫、藝術、俗卅俚卅成語等文化連結,透過不斷繞行(circumambulation)的集體共鳴及集體鏡映歷程,象徵意象得以活化,原型意象與場景也得以被看見。例如,在我們的某次個案研討會,所提出的夢境出現了「少女被土匪頭子綁架進入地底」的畫面,透過擴大聯想,我們得以與希臘神話中純真少女(Kore)轉化為地府冥后波瑟芬妮(Persephone)的原型場景相連接,藉由神話文本的分析看見女性心靈的發展歷程,從天真被動的無名少女轉化為擁抱慾望及力量的亡魂導引者。這些擬人化的象徵意象所代表的是心靈內在動力的開展方向,也預示爾後的命運。當波瑟芬妮的原型活化於女性心靈時,揭示出邁向成熟也邁向整合的進程。波瑟芬妮每半年轉換於陽間與陰間的情節,也代表著女性具有能力遊走並中介朝外的自我現實世界及朝內的客觀心靈世界。《孩子的夢》書中有許多案例,讓讀者得以看見心靈的力量是如何在年幼孩童身上起作用,促進各生命階段的開展,而書中以擴大法所帶出的釋夢,意在體現前瞻功能的建構、準備及整合作用。

然而,所有的原型意象都帶有正反對立的意涵,夢中出現的波瑟芬妮也可能從補償的角度揭示做夢者所欠缺及有待發展的方向。榮格認為心靈是自我調節的系統,當出現過分單邊偏頗時就會出現補償或補充的機制,帶出被壓抑的、被分裂的、被忽視的及未知的事物。此時透過詢問「這個夢境意象補償了做夢者的什麼意識態度?」、「這跟做夢者的當下生命及此時此刻有什麼關聯?」我們就能將夢境帶回現實的層面。我們必須明白每個詮釋分析都只是個假設,是我們對於未知文本的試圖理解,在沒有背景脈絡之下所做的詮釋分析都是待驗證的。雖然象徵有集體普世的意涵,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每個夢都有只屬於做夢者的特殊個人意涵,而這樣的個人色彩只能從個人聯想中得到。真正的理解,必須是在分析師與被分析者雙方共同反思及對話的過程中所達到的共識,所以釋夢從來就不是單方面的分析師聯想或是分析師的詮釋。我們很容易會受奧祕的誘惑而過度追尋神話的連結,因而忘了「做夢者」及「為什麼做夢者在此刻會做這個夢」,因此在擴大聯想後,仍須回到個人的此時此刻生命經驗,詢問「這個夢告訴我內在發生了什麼?」「這個意象在我生活中的那個部分作用?讓我想起什麼?感覺像誰?有什麼情緒色彩?反映了我的哪個價值與態度?」「這個意象想告訴我的是什麼?」透過不斷的繞行,從客觀擴大到主觀溯源,然後再透過客觀心靈(無意識)與主觀心靈(意識)的不斷直面對話,夢境的意象就能維持是個活的象徵,這個過程就是榮格所說的使意象「成孕」(bretrachten)。謹以榮格在《靈視:1930-1934研討會筆記》(Visions: Notes of the seminar given in 1930-1934)中針對「成孕」所做的說明作為我們在與夢境意象工作時,期許自身體現的象徵態度:

英文的動詞「檢視」並無法傳達其意涵,而應該使用德文的betrachten一詞,會是更貼切的,意指使之懷孕……假如它懷孕了,那麼可預期的某樣東西就要從中生出;它是活的、它會生產、它會加倍。任何的幻想意象都是如此,我們專注於它,接著我們就發現很難讓那事物安靜下來,它會變得不安、它會轉移、某些事物會被添加在上面或是它自己會加倍;我們讓它填滿鮮活的力量,而它就成孕了。(Jung, 1997, p.661 )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