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6/01-06/02 釋道興【缽動身心:手工大銅缽聲音共振鬆開筋膜與心理呼應法】兩日工作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有聲書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重讀佛洛伊德》

《魔鬼學:從無意識到憂鬱、自戀、死本能》

《受苦的靈魂:從深度心理學看痛苦的經驗與轉化》

《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全新增訂版)》

《融入宗教與靈性的心理諮商》

《兩種上帝:我們該信什麼,該怎麼活?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與文學家路易斯的終極辯論》

THE QUESTION OF GOD: C. S. Lewis and Sigmund Freud Debate God, Love, Sex,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作者:阿曼德.尼科利 DR. ARMAND M. NICHOLI, JR.
譯者:鄧伯宸
書系:Holistic 154
定價:580 元
頁數:320 頁
出版日期:2023 年 12 月 20 日
ISBN:9789863573340
 
特別推薦:朱全斌、陳秉華、許德謙、許明輝、鄭玉英、蔡怡佳、鐘穎
 
【推薦序一】 一個能與自己和解的人,也是與神取得和解的人
書序作者: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我們有百千種不同的生命哲學,有千萬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要用一個比較簡便的劃分法來做區分,或許可以這麼說:有信仰的,跟沒有信仰的。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有信仰的人比較快樂。但在這個傳統宗教破敗的時代,多數人對信仰變得不置可否。但這並不意味著信仰正從我們身旁消失,剛好相反,對信仰的需求從未消失,它所意味的,是我們必須努力,才能找到真正的信仰。

佛洛伊德便是那個在信仰中苦尋不得,從而憂鬱且常感絕望的代表人物。而 C.S.路易斯則反是,他早年雖然也否定信仰,但最後他卻找到了上帝,信仰因此讓他改頭換面,從類似佛洛伊德那樣的憂鬱狀態中成為自在而安樂的人。

這本書所探討的正是這兩種不同的態度在人生不同面向所反映出來的差異。

我在這裡一直避免使用無神論與有神論這樣的詞彙,為什麼?因為多數讀者可能不清楚,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宗教,在其草創之初,其創教者與教徒也都曾被攻擊為不信神的無神論者。

佛陀、耶穌、與穆罕默德都是如此。佛教說一切無常,既沒有不滅的靈魂,自然也沒有不死的鬼神。世間萬物都是因緣結合所生,六道眾生(包含神鬼)都在輪迴,成神根本不是修行者的目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致力於撲滅偶像崇拜,前者對聖人崇拜與天使崇拜時允時禁,後者的宇宙觀裡除了阿拉外,更無其他鬼神(而用精靈來替代),這使穆罕默德創教之初相當艱難。

在他們倡議改革的年代,同樣受到當地的傳統宗教抨擊為無神論者。再想想蘇格拉底的罪名:不信神。想想孔子的名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其背後所反映的,其實都是軸心時代全新的人文精神。

但兩千年後,他們當時的「無神言論」卻重新成為了教條,再次受到了大眾的反感與批判。因此人們真正厭惡的究竟是信仰,還是教條呢?

作為佛洛伊德曾經最器重的學生,榮格這麼評論他的老師,他認為佛洛伊德一直是理性、開放的人,但只要談到性,他就會臉色大變,不准任何人提出反對意見。言下之意,佛洛伊德並非沒有信仰,性就是他的信仰。他一直念茲在茲的,是使精神分析成為抵禦神祕主義(佛洛伊德將其稱為黑色浪潮)的堡壘。

有趣的是,佛洛伊德想要守護什麼?精神分析想要取代什麼?知名的心理學家佛洛姆在《佛洛伊德的使命》一書中這麼評論:這位心理學的摩西想要創立的不只是一門新科學,而是一門新教派。反對基督教的他卻經常以摩西自況,這不是很令人玩味的現象嗎?

讓我們再次回頭思考這個問題:究竟人們需不需要信仰?一個沒有信仰的人要如何挺過生命各種現實的要求,或者說,抵禦來自死亡與意義感的鐵拳呢?

這本書,詳細討論了兩位思想家對性、愛、苦難、死亡、宗教、與生命的觀點。一個找到信仰的人,和一個自稱沒有信仰的人。而他們同樣值得尊敬。

在你往下翻這本書之前,我想跟你分享一段往事,那是一次我和存在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的簡短對話,他就是一個標準的無神論者。他並不反對宗教,但他並不相信有超越人類的存在。

歐文.亞隆這幾年歷經了幾位重要親人的離世,我曾詢問他,他對宗教的觀點是否有所改變?他斬釘截鐵地回答我:沒有。

我祝賀他的勇敢,但我明白,這樣的勇敢並不適合每個人。榮格認為,信仰的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無論我們是否接受,都應思考我們在對抗什麼,又想從中獲得什麼?

盲目地投入信仰是不對的,因為那經常反映了我們的膽怯和囫圇吞棗的思考習慣。但堅決地否認這個需求也很值得懷疑,這本書裡羅列了佛洛伊德的各種信件與著作,當中清楚可見他的猶豫與痛苦。

一個能與自己和解的人,也是與神取得和解的人。

且不論這個「神」指的是誰,有什麼名字,在內還是在外?這些形上學的問題先不討論,我們只談經驗。誰不曾對滿天的星空感到敬畏,不曾在親友的葬禮感到焦慮?人對自己的反思,對個人有限性的反思,促使我們追求那終極不變的東西。

你可以像哲學家邊沁那樣,在保守的年代將自己的遺體捐給任教的大學,目的是要嘲諷世人對死亡的恐懼。也可以像佛洛伊德與歐文.亞隆那樣,和上帝展開漫長的對決。但我更希望你像 C.S.路易斯,在半生的痛苦及迷惘後,找到了認識上帝的路。

當然,不用是上帝,可以是佛陀、可以是道祖,也可以是祖靈,或者其他足以安頓你自己、甚至專屬於你的私人信仰。

我相信作者阿曼德.尼科利之所以費心地讓佛洛伊德與 C.S.路易斯做出跨時空的終極辯論,其未說出口的目的便是如此。退一萬步來說,哪怕信仰是一種妄想,我也認為它是理性且健康的妄想。

就像每個孩子都需要相信自己很勇敢、自己跑步比爸爸媽媽還快一樣。每個大人也都需要相信希望。

這本書是給那些自認沒有信仰的人讀的,也是給那些自認擁有信仰的人讀的。無論您在光譜的哪一邊,請來看看兩位偉大的前輩思想家如何用一生的時光來認識和剖析這個問題,而他們又活出了什麼模樣。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