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艾瑞克森的自然、喚醒、順勢而為—沉思的心靈講座2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有聲書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重讀佛洛伊德》

《魔鬼學:從無意識到憂鬱、自戀、死本能》

《受苦的靈魂:從深度心理學看痛苦的經驗與轉化》

《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全新增訂版)》

《融入宗教與靈性的心理諮商》

《兩種上帝:我們該信什麼,該怎麼活?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與文學家路易斯的終極辯論》

THE QUESTION OF GOD: C. S. Lewis and Sigmund Freud Debate God, Love, Sex,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作者:阿曼德.尼科利 DR. ARMAND M. NICHOLI, JR.
譯者:鄧伯宸
書系:Holistic 154
定價:580 元
頁數:320 頁
出版日期:2023 年 12 月 20 日
ISBN:9789863573340
 
特別推薦:朱全斌、陳秉華、許德謙、許明輝、鄭玉英、蔡怡佳、鐘穎
 
【推薦序二】 關於神,你怎麼說?
書序作者: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宗教是幻覺嗎?」這個問題是探討宗教之心理起源時所有辯論的起點。提出這個論點的佛洛伊德,往往被輕易地貼上「反宗教」的標籤。他在《圖騰與禁忌》希伯來文版的前言自稱「無神論的猶太人」,讓這個標籤顯得更加證據確鑿。佛洛伊德的宗教幻覺論冒犯了信徒與許多的神學家,但田立克(Paul Tillich)與孔漢斯(Hans Küng)這兩位神學家卻獨排眾議,認為佛洛伊德的幻覺說對信徒來說仍有重要的價值。信徒不能迴避佛洛伊德拋出來的問題:你信的是怎樣的上帝?你怎麼知道你信的上帝是不是幻覺的產物?「無神論」立場能夠提出關於信仰的重要提問,是這兩位神學家獨特的見識。田立克還進一步主張,信徒與神學家需要回應佛洛伊德對神的問題的質問。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書作者尼科利所設想的佛洛伊德與路易斯的「終極辯論」,可以視為有基督宗教背景的尼科利藉著英國文學巨擘路易斯之信仰生命的轉折,對於「無神論者」之提問的回應。

尼科利有臨床精神醫學與基督宗教的背景,本書的主題是他長期在哈佛大學的授課內容。換言之,關於神的存在的終極辯論,是尼科利在課堂上,為了回應大學生對生命方向與意義的探求,所設置的思考材料。雖然這不是真實發生的辯論,卻不減其思辨上的精彩。大學雖然是一個要對宗教問題保持「中立」的地方,但「中立」並不意味著迴避。在大學的課程中藉著「無神論者」與「有神論者」對上帝問題的辯論來開啟對於「我們應該相信什麼?」,以及「我們應該怎麼活?」的討論,在我們這個表面上主張「中立」,實則逃避討論終極意義的教育環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意義與價值的探詢是無可規避,又無法讓別人為自己回答的問題。誠如宗教哲學家希克(John Hick)在《宗教之詮釋:人對超越的回應》中所言,宗教是人的認知自由度最大的展現。有神論或是無神論的主張都有其合理性與可靠性,沒有一個立場可以宣稱自己是唯一的、絕對的真理。宗教的含混性(ambiguity)所指向的認知自由度意味著宗教所關切的終極議題沒有現成的、給定的答案,人在探尋宗教之時必然也要成為宗教的「詮釋者」。本書呈現了兩位立場迥異的詮釋者對終極議題的直面與真切的探求,在彼此的交鋒之處,就像希克所言,沒有一個立場擁有絕對的真確性。尼科利從佛洛伊德與路易斯的生命經驗為入口,透過較不為人知的信件、口述歷史等材料,為看來分明的立場與主張賦予了生動而細膩的生命肌理。在面對沒有現成答案的終極議題時,兩人的生命故事可以視為「對超越的回應」。而且,正因為如此相異、卻又動人的回應,才使得我們得以在這些思辨的交鋒之處,得以迎面自己的「自由」。重要的或許並不是佛洛伊德或路易斯誰說的比較對,而是在閱讀他們對生命終極議題的詮釋之後,作為讀者的我們,關於神、關於生命的意義、關於痛苦、關於死亡、關於這些生命的重要議題,我們自己會怎麼說、我們要成為怎樣的「詮釋者」。

在本書的最後一章中,尼科利以佛洛伊德與路易斯在死前最後的時刻所閱讀的書來討論他們如何面對死亡,是全書極為動人的一章。佛洛伊德在生命結束前的幾個小時從書架上拿下來閱讀的書是《驢皮記》。書中的年輕主角在願望逐一實現的過程中,生命隨之短縮。魔鬼告訴年輕人,死亡的兩大成因是「願望」,以及「願望的實現」。主角最終在對愛的慾念中擁抱愛人,並遭逢死亡。佛洛伊德一生對於「願望」的關注,是否透過閱讀再一次辯證願望的難題?佛洛伊德對於宗教的警醒來自於宗教與「願想」(wishful thinking)的連結。他認為宗教常常是內在願望的投射,是人在無力承擔自身之脆弱與有限性時,對永恆的想望。當佛洛伊德拒絕宗教式的超脫,而選擇奔向生命實在的矛盾與有限時,就像那個懷抱著愛人而死亡的年輕人,擁抱了愛,也擁抱了死亡。路易斯在死前的幾個星期閱讀的是早年喜歡的經典《伊里亞德》,以及近代的《危險關係》。尼科利從路易斯的友人與家人的回憶中勾勒了路易斯面對死亡的泰然。相信「家在別處」,此生只是「一趟尋家之旅」的路易斯,在重讀經典中得到更勝以往的樂趣,也在初讀近代小說中驚嘆連連。儘管已經準備好「返家」,此生之家仍然在路易斯生命最後的時刻散發著光芒。

我們應該相信什麼?我們應該怎麼活?面對這些重要的問題,我們有幸有這些宗教之詮釋者的生命故事可以閱讀,也有幸在他們的交會與交鋒之處照見自己的「自由」。關於神,你怎麼說?但願在閱讀本書之後,你找到的答案能夠給你活下去的勇氣、接納生命的勇氣,以及懷抱盼望的勇氣。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