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工坊 2024/08/03- 08/24 張凱理【存在心理治療】四週講座
書籍 作者 成長學苑課程 活動訊息 購書網 訂閱電子報 關於我們 回首頁
書系
成長學苑
 
電子書有聲書
教室租借
書序:
 
書摘:
 
延伸閱讀:
《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踐》

《敘事治療三幕劇:結合實務、訓練與研究》

《說故事的魔力:兒童與敘事治療》

《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全新修訂版】

《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

《故事•解構•再建構:麥克•懷特敘事治療精選集》

《敘事治療私塾學堂:洞人心菲的十個故事,十種啟發,十次感動》

Narrative Therapy practice Club
 
作者:黃素菲
書系:Master 086
定價:650 元
頁數:432 頁
出版日期:2022 年 12 月 20 日
ISBN:9789863572756
 
特別推薦:王文基、王麗斐、李維倫、汪文聖、吳熙琄、周志建、林以正、林美珠、金樹人、翁士恆、曹中瑋、趙淑珠
 
【推薦序一】「敘事」作為「故事」與「存在池塘」的中介
書序作者:汪文聖(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退休暨兼任教授)

近幾年,我也對於敘事的理論與實務頗感興趣。今年六月份我曾邀請黃素菲老師以線上方式在我的課堂上演講「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踐」,聽講的同學竟然超過兩百位,開了兩間各容納一百人的視訊教室卻依然爆滿,導致不少人向隅而返。當時我一方面感受到敘事議題在台灣被重視的程度,另一方面對於能邀請到頗受歡迎的講者而深感榮幸。

素菲老師很會講故事,也很喜歡講評電影。在演講中她比較了中國作家李銳的《青石澗》與改編自美國作家安.霍華德.克里爾(Ann Howard Creel)同名小說的電影《平凡歲月的魅力》兩個故事,以說明現實是社會建構的,進而說明不論是知識,乃至於諮商來訪者敘說的故事,也常是社會所建構的。她又說了自己父親的故事,以父親逃難的心得「鋼盔一定不能丟」被孩子當成笑話,但其實背後隱藏著他過去的辛酸與難過,來說明一些單薄的話語常出自每個人「存在池塘」裡所蘊含的豐富意義。

在這本《敘事治療私塾學堂》中,素菲老師除了說出了自己父親的故事,還講述魯迅《祝福》裡祥林嫂的故事。因為祥林嫂身邊的人常從她表面的單薄語言滑落,無法達到她的悲苦之處,以至於祥林嫂最後流落街頭,凍死在風雪中。素菲老師所強調的語言出自於深淵之處,是她所稱的「存在池塘」,也是余德慧在《詮釋現象心理學》借自海德格所稱的「大地存有」。而不論經由社會建構的故事,或是常在生活圈已習以為常,而為他人不足為怪的語言,對於敘事治療師而言,雖指涉到明顯的事物,卻也遮蔽了其他更多的事物。因此素菲老師從海德格的「語言是存有之家」這句箴言開始,認為敘事治療一方面需要來訪者的言說,但另一方面治療師要幫助來訪者將社會所建構的概念思維,以及賴以述說的故事,和其他的語言,往前語言的「存在池塘」去回溯。但在理論上可輕易朗朗上口的回溯一詞,在實際上是需要透過情感來推動的,特別是治療師的「慈悲之心」加注在受苦的來訪者身上,讓來訪者「邊說邊掉淚」,進入「語言無法捕捉的隙縫」,然後進入具深淵性的「大地存有」。

這饒富意義的語言發源地,是來訪者與他人盤根錯節交纏之處,是素菲老師借德勒茲的「地下莖」表示的表面上四散,但底部全部連在一起的故事來源之處。這裡就是治療師所「療遇」的受訪者,常被社會建構的主流故事所縈繞而受苦的當兒,要被引導出另類或支線故事可能性的根據地。的確,素菲老師承繼敘事大師麥克.懷特提出的敘事治療幾個關鍵方法,從來訪者的主流故事開出支線故事就是其一。但來訪者要能開出支線故事,原先為主線故事所困的問題,就必須被外化,這是所謂的「人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的說法,是來訪者開出支線故事的先決條件,而歸為敘事治療的關鍵方法之二。素菲老師將此問題的外化從我們道家莊子的「庖丁解牛」寓言來賦予可能性的意義,平添了所需「游刃有餘」的工夫性。

其實問題的外化於余德慧在《詮釋現象心理學》所言,是一種間距化(distantiation) 所致,這是來自呂格爾《詮釋理論》(Interpretation Theory)的一個術語。我們對於大地存有因尚未能以語言來把握,故僅能以既接近又保持距離的態度來面對,這對余德慧而言固表現出了一種間距化;但和問題外化直接有關的間距化應是治療師嘗試將來訪者從直接面對處境(situation),轉為大地存有在「那裡」與我們在「這裡」之位置(place)關係的改變。當來訪者面對處境的言說行動(saying)及所說的語言(said),轉為獨立於處境的文本(text)時,即是做了位置的改變。來訪者所敘說的故事就是文本,支線故事的開發所需的問題外化,實可透過獨立處境而文本化來落實,故言語轉為文本就為敘事治療的關鍵方法之三。文本是詮釋的依據,詮釋活動最重要的是要將指涉明顯事物的文本,往隱藏的事物去指涉。故敘事扮演著中介的角色,讓在「社會建構」的而屬於「文化世界」的語言、知識、故事,往「存在池塘」或「大地存有」去回溯,然後從中汲取隱藏的意義、情感,去形塑新的言說、概念,以及故事。但敘事作為中介不是理所當然就如此的,是需要有所訓練陶養的,讓敘事富有往「存在池塘」去回溯的「動力」,然後讓所汲取的意義與情感體現在新的語言、概念與故事裡。故敘事既有還原至「大地存有」,亦有重構「文化世界」的功能,它是連結兩者的中介,且是以交互循環的方式進行。

職是之故,我們就可了解素菲老師在區別「敘說」、「故事」與「敘事」時説:「『敘事』是要説而未説的意向,敘事不是『做什麼』而是『想要做什麼』,也就是一種『能夠』並且『知道如何』的那種傾向於語言敘說的狀態,可是又尚未說出。」並且,《敘事治療私塾學堂》所要傳道、授業、解惑的正是去陶養學生以敘事作為中介的動力,這也是詮釋的精髓所在。素菲老師所私塾的根本上在於呈現十個案例故事的「敘事開箱」,這是她進行詮釋活動的工夫所在,裡面蘊含著我在前面所強調的敘事治療的三個關鍵方法,但借著實際的故事被闡釋出來。
感佩素菲老師對於敘事治療理論與實務的精益求精,從2018年的《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踐》,短短四年又出版了此書。冀望她繼續將其對於敘事治療詮釋的工夫,不藏私的貢獻給臺灣與整個華人敘事治療界。

2022年12月6日寫於政治大學達賢圖書館學人研究室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電話─886-2-2702-9186 傳真─886-2-2702-9286 e-mail─
【心靈工坊成長學苑】106台北市大安區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心靈工坊門市】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3巷8號2樓